【摘 要】
:
目的以胜任力为基础,探讨护士长助理遴选方案的构建和应用效果。方法在胜任力模型基础上,建立护士长助理选拔方案,于2017—2021年对67名参加护士长助理竞聘的人员进行选拔并追踪入选者的工作绩效。结果此方案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选任护士长助理42人,正式担任副护士长14人,入选医院护理人才库16人,其工作业绩得到了医院同仁和领导的肯定。结论以胜任力为基础构建的护士长助理遴选方案,能够有效考察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胜任力为基础,探讨护士长助理遴选方案的构建和应用效果。方法在胜任力模型基础上,建立护士长助理选拔方案,于2017—2021年对67名参加护士长助理竞聘的人员进行选拔并追踪入选者的工作绩效。结果此方案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选任护士长助理42人,正式担任副护士长14人,入选医院护理人才库16人,其工作业绩得到了医院同仁和领导的肯定。结论以胜任力为基础构建的护士长助理遴选方案,能够有效考察竞聘胜任力的特点,为医院选拔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我国奶牛粪污产量高、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污染风险高,对大气、土壤和水环境具有巨大危害。奶牛粪污的科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处理好农牧业生态循环发展的重要一环,能减少病原菌传播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本文梳理了奶牛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主要包括奶牛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专业化能源利用、粪便垫料回用、异位发酵床、污水肥料化利用,以期提高奶牛粪污的利用价值,实现变废为宝。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桑黄,进一步拓宽桑黄活性成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范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桑黄的多糖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等主要活性成分在抗肿瘤、抗氧化、保肝护肝、免疫调节与抗炎、抗菌方面的药理作用,并综述了活性物质成分的构成和提取分离方法,总结桑黄活性成分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领域的研究开发前景,为桑黄活性物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0世纪早期在古典主义建筑向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两者的露天学校运动,并对当时欧美国家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基于现代公共卫生运动发展大背景下的、在教育建筑领域出现的特殊社会现象,逐渐形成了以儿童青少年健康为主的设计理念,使学校教室内拥有更多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成为了当时绝大多数学校建筑的设计追求,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古典主义学校建筑
<正>以时代发展现状来看,受诸多因素影响,青少年与父母存在一定的沟通问题,许多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够,更没有充分认识到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经常摆出一种威严的“教育者”姿态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青少年遇到问题或者心理压力时,也不会主动与父母倾诉。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缺少对学生家庭生活状态的了解,导致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效果不理想,对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
乡村社会整合模式是考察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切入点。基于社会行动理论,构建行动者—结构—功能的分析框架,剖析农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治理场域中的社会互动机制。从行动者及其属性看,农村基层组织准行政的组织性质和责任包干的组织管理模式实际上反映了其积极行政的主导性行为倾向,其与基层政权和乡村社会内部其他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模式服务于行政任务的顺利完成,这构成了乡村社会行政整合模式的具体表征。从社会行动的结构性根源看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2例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6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疗法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研究组加服舒肝解郁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
目的 系统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21年发布的健康促进学校全球标准及实施指南,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服务构成要素的理论,构建身体活动融入中小学健康促进学校的政策架构、内容标准以及实施路径。方法 基于WHO健康服务体系理论,对WHO和UNESCO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学校相关领域的核心政策文件进行内容分析,包括《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全球标准与指标》《让每一
安徽省高院对一起贩卖毒品案件作出终审判决,主张被告人的供述发生了转化,成为了独立的、新的供述,并不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该案从证据法学以及更深层次的法理角度,探讨被告人审判前和庭审中重复性供述的排除规则,提出取证行为作为程序行为的一种,属于法律行为的概念范畴,亦存在有效、无效等效力形态。事实上,采用行为—证据的二阶层模式的无效取证行为转换理论,与传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相比,更加侧重发现实体真实和保障
认罪认罚从宽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就刑事诉讼的价值而言,效率与公正是这一改革的重要支撑点,但二者间的冲突在改革之初就蕴含着风险。通过对我国以往认罪错案的经验性考察,我们可以分析错案的性质、类型和诱因,对无辜者的认罪进行类型化研究,讨论无辜者认罪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这些工作对揭示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潜藏的风险有所裨益。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不断发展,过分放大对效率价值的关注可能会导致错案发生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