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方向

来源 :政治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响应邓小平政治学要赶快补课的号召 ,1980年 5月 ,在北京召开中国政治学会筹备会议 ,当时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 :①制定中国政治学会章程草案 ;②张友渔等老一辈政治学家提出 ,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方向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结合中国国情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学 ;③参加筹备会的高校学者建议在综合大学恢复政治学专业。1980年 12月中国政治学会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政治学的恢复。 1983年国家教委决定 ,在北大、复旦、吉大建立政治学专业 ,开始培养政治学人才。从此以后 ,政治学在全国迅速发展。 2 0年来 ,在政治学研究方面 ,拓宽了领域 ,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培养人才方面 ,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政治学人才。可以说 ,这 2 0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新的世纪 ,中国政治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进一步推进政治学的发展是每一个政治学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一个学科的发展 ,不仅在于学者的努力 ,而更主要的是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如果学者研究的理论再“高深”、“玄妙” ,但社会不需要 ,也是无用的。只有社会需要 ,认为它有用 ,这个学科才...
其他文献
人们的政治心态直接影响其政治行为,进而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然而,人们的政治心态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影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它既受社会政治的影响,也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这种变量关系中,政治心态既是因变量,在某些范围内也是自变量。本文通过调查数据主要从因变量的角度说明影响人们政治心态的因素及影响程度。
在走中国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过程中,如何稳妥地处理公民参与热情高涨与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如何将民间组织聚集的公民参与热情变为推进改革的正向力量,如何认识在政治发展中公民有序参与行为与无法参与行为,这一系列直接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问题,都是近年来重大的理论和现实的问题。由江西省委党校魏星河教授等研究者撰写的《当代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已由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一书,较好地探讨了这些问题。
中国政治学会成立 2 0年来 ,中国政治学者紧紧抓住改革开放所提供的条件和时机 ,尽力开拓进取 ,推动学科发展、学术进步和人才培养 ,并以自身的学术贡献推动中国的政治发展。回顾这 2 0年的发展 ,中国政治学能够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水平 ,是与中国政治学会的精心组织、全力推动和积极引导分不开的。因而 ,在中国政治学者心目中 ,中国政治学会是中国政治学发展的精神殿堂。我们年轻一代的政治学研究者希望中国政治学会能在未来的发展中 ,承载起中国政治学者的寄托和期望 ,以学术的信念、团结的力量和创新的精神推动中国政治
期刊
本文从根本政治制度的定位、选举制度的完善、国家政权体制的重组、人大工作机制的创新等不同层面 ,对 1979年至 1999年间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 ,分析了这一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特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不足 ,并对其在新世纪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尤尔根·哈贝尔斯和米歇尔·福柯二人的著作都将现代性问题中存在的一种基本的紧张关系凸显出来。这种紧张关系存在于规范与现实之间 ,存在于应当做什么与实际做什么之间。理解这一紧张关系是理解现代民主制的关键 ,是理解现代民主制是什么和能够成为什么的关键。对于巩固市民社会是否是一种使民主制更加强大的有效方法这一点 ,一直有争议。本文对哈贝马斯和福柯二人的核心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 ,因为这些思想都涉及民主和市民社会问题。更需特别明确指出 ,哈贝马斯的论谈伦理学与福柯的权力分析方法和伦理学 ,在两者对于那些对了解和引起民
20世纪末是一个充满大变动的时代。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使西方人更加确信其政治、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与此同时 ,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向包括政治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 ,近年来国外政治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价值追求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将分析近年来国外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发展趋势、有代表性的理论流派、重要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希望能够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点滴启示。一、近年来国外政治学发展的整体趋势行为主义以后的西方政治学 ,似乎已经放弃了巩固学科边
期刊
发展作为一个时代的主题 ,在当代受到高度关注是毫不奇怪的。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分别形成的发展哲学、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政治发展理论以及发展政治学等比较独立的学科体系 ,更是集中地反映了以发展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的蓬勃兴旺。但发展作为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 ,尤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考察 ,这恰恰也是这一理论当前应该弥补的弱点和未来应该特别注意的重要发展取向。可喜的是 ,孙力同志的新作《政治的透视 :转变社会中发展战略选择》在这方面作出了颇有价值的探索和努力 ,书中不乏独特的思考。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以
期刊
198 0年 12月成立了以张友渔同志为会长的第一届中国政治学会。它从一开始便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遵循着党中央和小平同志的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的思想路线所指引的正确轨道开展学会工作的。2 0年来 ,中国政治学会也正是坚持遵循了党中央和小平同志所指引的正确轨道 ,这才经受住了各种风风雨雨以及国际风云变幻的重重磨炼和考验 ,使它在整体运作进程中 ,即在为持续团聚政治学界老中青三代思想理论工作者加紧对政治学的深入研究 ,以推进创建有中国特色政治学科学理论体系所展开的各项工作
期刊
在即将成为过去的 2 0世纪 ,最为可歌可泣、最值得总结和继承发展的人类进步事业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伟大社会主义实践。这一伟大实践的艰难性决定了它不可能一帆风顺 ,道路必然是曲折的。但其正义性决定了它决不会“终结” ,前途必定是光明的。不论还会遭遇多么严重的挫折 ,这一体现人类最进步理想的实践都将继续存在 ,并将在新的继续发展中 ,对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做出更伟大的贡献。在世纪之交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 :经过 2 0多年改革开放 ,我国已初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
期刊
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已经恢复 2 0年了 ,这是我们社会科学界 ,特别是政治学界值得庆幸的事情。这 2 0年政治学虽然也经历了坎坷、波折 ,总的来说还是逐步发展壮大的。他的成就也是举世公认的。大量事实证明 ,2 0年来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经过政治学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尽管还有许多不足 ,甚至有的地方还很幼稚 ,但总算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的政治学 ,将进入新的百年。在新的百年中 ,人类社会必将有新的突飞猛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