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政党——以抗战时期中国青年党的两面性为视角的考察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青年党作为一个国共两党之外的较大政党,在国家存亡之秋,其政治主张和活动表现出了复杂多变的两面性:即抗日与降日同存;反对和拥护国民党共存;联共与反共并存。该党政治及活动上的两面性对当时中国的抗战大业产生了多重影响。
其他文献
如今,持续了百余年的中西古今之争似乎已悄然耗尽了当代中国学界的焦虑与思辨力,人们要么沉迷于中西文化论争已经“终结”的虚悬想像中,要么仍深陷种种后殖民主义(后东方主义)
语言在新陈代谢中,新成分不断产生,旧成分并未立即消亡,从而形成新旧成分交替共融的局面。新旧成分在语用中的地位究竟如何,是词汇学需要回答的问题。文章从概念场入手,在对
当代西方法学研究已经受到了哲学、人文科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的深刻影响,开始反思法律人使用的语言符号体系。本文站在这样的研究视角,认为"权利"是西方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产物。
由于民族高校学科设置及学科发展建设等方面与其它普通高等院校有所不同,因此民族高校图书馆在文献建设等方面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对中央民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