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污酸中萃取铼的工艺试验研究

来源 :中国有色冶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sk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冶炼厂原采用萃取-反萃工艺回收污酸中的铼,存在铼与杂质不易分离、污酸中铼回收率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萃取工艺技术工业化过程中相关技术的难点,对比了增加污酸预处理回收铼与从污酸中直接萃取-反萃回收铼的工艺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萃取剂配比选取N235:仲辛醇:煤油=20:20:60,铼的萃取率可达88.42%;增加负载有机相用水或酸洗涤工序,在用氨水反萃时仍会产生大量含铼的第三相反萃渣;负载有机相用氨水反萃,选取浓度10% ~12%的氨水比较合适;对反萃渣进行热水洗与酸洗效果均不好,铼浸出率低,且不利于铼铋的分离;增加污酸预处理可最大限度分离主要杂质,富集铼元素;对经过预处理的铼液进行萃取-反萃制得铼酸铵,萃取率可达98%,反萃率可达99%.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经典热力学计算方法计算了不同条件下Sn、SnS、Cu、Cu2 S分解、挥发及其相互反应△G-T关系,以及锡的饱和蒸气压等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讨论,探讨Sn、SnS、Cu、Cu2 S发生分解、挥发及相互反应的理论实验条件:SnS(s,l)分解的温度与压强呈负相关性,SnS(s,l)在标准状态下的分解反应不会发生,SnS(g)的分解反应不可能发生;Cu2 S(s,l)分解的温度与压强呈负相关性;标准状态下,当温度大于690 K(约417℃)时,SnS与Cu即可发生反应;真空条件下,Cu2 S和Sn
近些年侧吹炉工艺的发展对闪速炉构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闪速炉亟需从低反应塔热负荷、低投料量的冶炼炉发展成为反应塔热强度在2000 MJ/m3 h以上、投料量在230 t/h以上的高强度冶炼设备.本文从设计角度对强化闪速炉冶炼能力进行了优化改进,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适当增加反应塔净高,以适应高投料量的需要;反应塔筒体采用锯齿形水套+耐火砖结构,以适应烟气的剧烈冲刷;增加沉淀池内宽和净高,保证烟气流速设计在6m/s以下,减缓高温烟气的冲刷及烟尘发生率;沉淀池气流区采用锯齿形铜水套+耐火砖结构;上升烟道背风面也应
“富氧侧吹熔炼+多枪顶吹连续吹炼+火法阳极精炼”热态三连炉连续炼铜工艺属于目前世界上先进的铜冶炼技术,为了减少渣中有价金属损失,本文选择富氧侧吹熔炼渣和多枪顶吹连续吹炼渣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渣中铜和铁等元素在不同矿相中的分布情况,得到如下结论:熔炼渣和吹炼渣渣含铜分别为1% ~1.7%和12% ~15%;熔炼渣物相主要由铁橄榄石、磁铁矿、玻璃相以及夹杂的铜锍组成,熔炼渣选择高铁硅比渣型,配入一定比例的煤粉,可降低炉渣黏度;吹炼渣物相主要由铁酸钙、磁铁矿和金属铜相组成,吹炼渣选择钙渣,控制渣中SiO2含量在3
本文主要对S31608不锈钢弯头在四氯化硅冷氢化工艺中失效形式及原因进行研究,采用金相分析、ESD和SEM等方法对弯头失效部位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和腐蚀产物成分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弯头的失效形式主要为应力腐蚀开裂,内壁向外壁扩展.开裂的外因是弯头内壁接触的含Cl-腐蚀性介质和加工产生的残余应力以及内压作用下的应力叠加;内因是弯头晶界上有析出和形变组织.S31608不锈钢失效的主要原因是介质中存在Cl-、P-等引起腐蚀的成分和应力.弯头晶界上有析出和形变组织导致其耐腐蚀性能下降,弯头断口上存在含Cl-腐蚀
目前标准规定的《四苯砷氯盐酸重量法测定粗铼化合物中的铼》(YS/T836—2012)分析方法存在对样品适应性差、流程较长、成本高等问题,不利于指导生产.本文针对此问题,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研究出便利的浸出渣中铼的分析方法:加入硝酸5 mL、溴饱和溶液0.8 mL、盐酸10 mL对样品进行完全溶解;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在分析谱线为Re227.52 nm范围内进行检测分析.精密度试验和加标回收试验表明,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5% ~3.45%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5.23% ~102.22%
废弃电子和电气设备等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和贵金属,其中的铜、金、银等多种金属含量较自然原生矿石等一次资源品位更高,提炼难度相对较低,对其进行资源化综合回收利用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针对火法冶金工艺在二次金属资源回收方面具有的处理量大、便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工艺和设备相对简单、原料适应性强等优势,本文综合性地对目前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火法资源化回收利用进行了总结归纳,介绍了火法冶金工艺从电子废弃物中回收金属铜、贵金属及电子废弃物火法处理过程中烟气治理的工艺状况,并对电子废弃物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
铜火法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烟尘,含有砷和多种有价金属,对环境有潜在的污染风险,但也是重要的二次资源.烟尘资源化处理方法主要有湿法、火法和联合法.火法工艺通过氧化焙烧(熔炼)或者还原焙烧(熔炼)实现杂质元素与有价金属选择性分离的目的,具有工艺流程短、处理量大以及投资成本较低等优势,但存在金属回收率低、综合能耗高、产生的无价值残留物多、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湿法工艺包括酸浸法、碱浸法和水浸法,酸浸法工艺成熟,工业上应用较多,但酸浸过程也会产生大量废渣,需要进行后续处理.联合法工艺主要包括湿法-火法联合工艺和选冶
钢渣是钢铁企业利用率比较低的大宗固体废物之一,目前我国钢渣的综合利用率仅为20%左右,与许多发达国家90%以上的钢渣利用率相差甚远,尚未利用的钢渣存放量高达10亿t.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关于钢渣综合利用的文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首先,简单对比分析国内主要的六种钢渣处理工艺及其优缺点;其次,从企业内部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介绍钢渣在有价金属回收、烧结方面的应用;最后,从企业外部非循环利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介绍钢渣在建筑材料、筑路施工、农业肥料、陶瓷产品、海域及水污染治理等领域的综合利用现状.通过分析,笔
本文开展了鲕状赤铁矿石熔融还原炼铁试验.首先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了鲕状赤铁矿的矿物组成和矿物的分布情况,然后探讨了石灰(CaO)、还原剂的加入量、温度及保温时间对金属铁的回收率影响的工艺参数.通过试验分析得出金属铁中碳的质量分数与温度成y=0.002·e0.0064T的指数关系,TFe、P、S的质量分数与温度成线性关系.还原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计算表明:试验设定起始于1350℃的熔融还原过程,固体碳C(s)与溶解碳参与熔渣中[FeO]的还原反应,且C(s)贡献度大于[C];随着还原反应温
我国砷矿资源储量丰富,但大多属于共生矿和伴生矿,在长期开发过程中,开采出的大部分伴生(共生)砷资源进入了尾矿和冶炼渣中,由于砷对环境及人身健康构成较大危害,一般采用无害化手段进行处理.在当下矿冶利润偏薄情况下,继续通过追加无害化处理成本的方法可行性不强,资源化是未来解决含砷固废的方向.本文对目前我国含砷固废的资源化现状、相关政策及含砷高附加值材料概况进行了阐述,并对含砷固废资源化的工艺和部分企业的生产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指出除环境因素外,未来含砷材料需求的增长和对高纯砷的进口依赖,以及国家资金和政策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