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止痛胶囊联合舒芬太尼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影响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tar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胶囊联合舒芬太尼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治疗组(n=62)。对照组术后给予舒芬太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止痛胶囊,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2h。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镇痛前(T0)、术后镇痛12 h (T1) 、术后镇痛24 h (T2) 、术后镇痛48 h (T3) 、术后镇痛镇痛72 h (T4)的VAS和Ramsay 镇静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在T0和T1 时刻两组VAS评分无差异(P >0.05);在T2、T3和T4 时刻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0和T1 时刻两组Ramsay 镇静评分无差异(P >0.05);在T2、T3和T4 时刻治疗组患者Ramsay 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显著降低(P <0.05);并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 <0.05);两组治疗前SBP、DBP和HR值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SBP、DBP和HR值显著降低(P <0.05);并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 <0.05);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V、WBV、HCT、FIB明显降低(P <0.05);并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活血止痛胶囊联合舒芬太尼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降低VAS评分,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其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等病变。其中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足、坏疽、截肢致残的主要诱发因素。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而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脂质沉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故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是导致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一个关键的病理基础。最近的报道表明干细胞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内皮细胞
目的:探讨术前与术后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7月收治行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0例,依据镇痛时机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试验组术前镇痛,对照组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MMSE量表)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中瑞芬太尼维持用药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不同路径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本院实施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20例。治疗1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平行腹股沟韧带的平行进针髂筋膜间隙阻滞,治疗2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垂直腹股沟韧带的垂直进针髂筋膜间隙阻滞。比较两组的阻滞疗效,术后8、24、48 h的疼痛评分,不良事件及镇痛效果满意度
目的研究使用无线镇痛系统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用我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无线镇痛系统观察,对照组不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观察组予以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观察(手术后1h、2h、6h、12h、24h、48h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BCS(Brug
学位
综述了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疼痛的病因、高危因素,以及中医药治疗THA术后疼痛的作用机制。假体松动、手术因素、术后感染、患者因素为THA术后疼痛的高危因素;针刺、耳穴、推拿、中药等中医特色治疗方式可通过调控神经递质分泌、抑制疼痛传导、改善局部微循环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且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学位
目的分析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样本抽样法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7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常规健康教育+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健康行为、依从性。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健康行为评分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1](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实验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本节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原理,二是电解原理的应用。电化学有关知识在高考中占有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