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

来源 :棋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元战预选赛我半目险胜张维,就此推开了那扇幸运的大门。之后我在本赛中可谓有如神助,一直打到了最后,获得了我个人生涯中第一个头衔挑战权。古力此前已经连霸四届天元,面对国内第一人我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想下出好的水平。只要这场决赛能变得精彩激烈,而不是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我也就不会有太多的遗憾了。
  开幕式上古力坦言,他和我是国家队里最好的哥们,这次在决赛中相遇有些无奈。不过这样也好,因为胜固可喜、败亦欣然。既然古力都可以做到败亦欣然,那么我就更不应该有什么压力了。
  从前两局的进程来看,古力显然没有达到他最佳的状态。以下是前两局的对局片断,以此作为依据。
  
  第一局
  


  
  主办方特意将第一局比赛放在了同里最著名的景点——退思园,我们在一个颇具诗意的凉亭中拉开了战幕。可惜的是这个凉亭显然是为了夏天乘凉而修建的,而4月的同里却远未到乘凉的时候,整个上午的对局我和古力几乎是缩着脖子渡过的。
  考虑到实际情况,下午主办方为我们把场地挪到了室内,然而来来往往的游客又将我们置于一个十分嘈杂的环境之中。所以第一局的比赛除了考验实力之外,我们还需要比试谁的抗干扰能力更强。
  这盘棋布局阶段我一个局部没有处理好,被白棋打开了局面。而后在序盘中我追回很多,但是中盘我一连串莫名其妙的次序使局势恶化。就在我即将绝望的时候,古力出现了重大的失误。
  实战图一:白1提!古力竟然忽略了黑2靠的手筋,他以为黑只能在A位断,那样白将轻松做活。
  实战图二:白1贴并无法挽回危局,此时黑只需A位虎,白肯定被杀,局势就此逆转。而在即将撞线的一刹那我却自己绊了一跤,我鬼使神差地下出了B位冲的败招,实战被白棋做活,黑悔之晚矣。
  
  第二局
  


  
  第二局移师吴江棋院,对局室虽然有些狭小,但是比起第一局来,对局环境已大有改观。
  一盘在握的古力本局似乎放开了手脚,一上来就摆开了乱战的阵势,棋局一直在混沌中进行着。就在僵持阶段,古力再次出现了致命的失误。
  实战图三:黑1冲,草率。此时黑只能A位接,白1拐过,黑B位吃两子,然后白2吃。如此白局势稍优,但之后的官子很复杂,局势尚早。
  实战图四:古力忽略了白2单吃的好手,虽然黑有5位跳的手段,但是局部是一个打劫,而黑明显劫材不足,导致黑瞬间崩溃。
  
  第一谱:1—12
  白6主动变招 黑9黑11 以右下为依托,期待构筑大模样
  昨天的一场恶战让我感到体力消耗很大,这盘棋一上来我就觉得状态不是很好。
  黑1、3、5是我在第一局中用过的布局,但那盘棋我的布局不是很好,因此今天我想做一些改动。
  白6改为低拆,没想到先变的是古力。
  图一:第一局白是在1位高拆,至白5小飞是第一局的实战。接下来我走了A位飞,效果不太理想,本局如能形成本图的话我想直接在B位挂。
  白8分投,最普通的构想。
  黑9先挂再11逼企图下一个经典的布局套路。
  图二:白1拆二足第一感。黑2拆边的位置很理想,白3打入的话,黑看轻挂角一子全力经营中腹,如此黑右下角的形状得分。古力局后表示这个变化他不太愿意接受。
  白12尖顶,李世石曾经用过的招法,这手棋最大的价值就是打乱了黑方的构思。
  
  第二谱:1—16(即13—18)
  白4虚晃一枪,准备灵活转身黑5断了白棋进角的念头
  黑1拆边,当然的一手。
  图三:黑1长,过于凝重。白2夹击,黑如果忙于跑出两子,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右边的发展。
  黑3夹击,好点。整体来说黑布局速度较快,黑无不满。
  白4打入,灵活的一手。
  图四:自如果简单地1位跳,黑2镇白有些难受。白3拐镇,这样的手段只能是帮黑棋围空,如此白局促。
  对于白4打入,我考虑了很久。既然对手一直在破坏我的意图,那么我也不能让他太如愿了。
  图五:白方的意图比较容易摸透。白希望黑1位靠,但接下来白2位挖不好,白方这个定型将外面一子完全碰伤,白得不偿失。
  图六:我担心的是白直接点3·三。黑3虎,白4飞出。上边黑星位一子顿时有被孤立的危险,黑不满。
  图七:黑3挡,这个变化是双方最正常的进程。如图肯定是两分的局面,但毕竟白获得了角地,而且这肯定是古力预计的变化,因此我不想下得这么简单。
  黑5并,先守住角地。
  白6托,又有些出乎我的预料。
  图八:我原本以为白会1位跳出,黑2拆,右上角已经成为黑方的确定地。而白3小尖,黑可以4位硬冲,黑可战。
  白6托又让我花去了很多时间。此处黑断无脱先的道理,只是对怎么定型最好颇为困惑。
  图九:黑1顶,这个变化比较简单,黑外围比较厚实,然后获得先手抢占11位挂角的好点。这个变化黑方的缺陷是白不仅自身完全安定,而且获得了一定的目数。黑右上角的砸钉形状也不如小飞,故我没有采纳这个方案。事后我认为黑7扳是正确的,这个局部最关键的地方是13位爬。
  图十:如果黑1位拐,白2跳成为好形。黑3爬,白4飞下,黑子力全部被压制在了二路上,这绝对是不能容忍的。
  至白16接双方无变。黑13爬过捞取了很可观的目数,最重要的是白整块棋没有眼,显得比较沉重,局部黑可以满意。
  
  第三谱:1—16(即29—44)  白4随手靠导致难局 白14黑15控制与反控制
  黑1、3是连贯的好手,在局部的形状中,这两手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4靠是古力局后十分后悔的一手。
  图十一:古力认为应该在1位靠,利用一路的先手最大限度地整形。黑基本上只能在2位立,白3、5先手后白7跳。白方这个形状明显优于实战。
  黑5退,冷静。白在此局部已无任何借用。
  紧接着黑7点,击中白棋形的要害。古力开始了本局第一次长考。
  图十二:白已经不能顺畅地在1位跳出头了。黑2、4的手段过于严厉,黑6、8冲出后,白形崩溃。
  白8靠,权宜之计。不过此时白方也只能这么整形了。
  黑9扳,感觉的一手。局后古力指出这里黑应该下得简单一些。
  图十三:黑1单退即可。白2还得顶,黑简明获得了先手,占得3、5绝好点,黑布局成功。
  白10断,在我的意料之中。当时我认为黑11长很有力,事实上这手棋确实成立,只是局部的头绪增多,不利于黑方对局面的控制。
  白14靠,这是古力最喜爱的招法,根据对手的应对再制定自己的下法,这是古力的惯用手段。
  对此黑15打吃针锋相对,我认为中间白棋在一路上有一些借用,因此角部并不是想像中那么大。
  白16小尖,冷静。白此时不存在作战的可能性。
  图十四:白1跑出,过分。虽然白征子有利,但是黑周围子力太多,黑4、 6将白棋包围在阵中,白没有出路。
  
  第四谱:1—8(即45—52)
  黑3黑7纷繁局面下两次判断失误
  黑1挂角,先手得利。但接下来的一手棋怎么下令我备感困惑。
  此时全局有两个要点,究竟该选择哪一边让我十分为难。这盘棋我最终失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判断上出现了很多问题。
  黑3飞,不得不说这一点价值极大,但是当白6位拆一的时候,我后悔了。
  图十五:黑1大飞才是最有价值的要点,当时我比较担心白2吊,如此黑只有3位靠,忍痛割爱弃掉两子。不过局部黑还是获得了先手,黑9虎,白当初的靠反而损了,如此黑较为主动。
  白4扳继续试应手,这里我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图十六:黑当然应该在1位虎,反正上边已经没有价值,不如让白棋花一手活角。黑争得先手抢到了7位大飞的要点,黑优势明显。本图白4不能活角,那样白局部的交换不便宜。
  黑7托,先捞一个角地。对于这手棋我琢磨了很久,但还是没有下出最佳的手段。
  图十七:我也很想黑1长,这一带价值很大,如果全能成空的话,肯定要大于左下角。但是我担心白2点入,如此黑没有把握硬杀白棋,因此我判断这里价值不大。
  可惜这是我判断上的又一次重大失误。
  图十八:古力局后告诉我,黑应该在1位飞,黑右上角有45日的实空,黑优势。
  
  第五谱:1—12(即53—64)
  白12此时出头大于一切  黑1连扳是局部常识性手段。
  白2以下放黑棋进角,如此可以争得先手。
  黑11打吃活角,下完此手后正好进入中午封盘时间。
  因为白棋外围有所加强,午休的时候我一直在考虑古力会不会把中间一子跑出。而下午续赛后,古力不假思索地就跳在了12位上,给我造成了一种白形势比较乐观的感觉。
  图十九:白1跑出变化很复杂,由于白两边都增加了很多兵力,因此黑4、6硬杀不成立。白局部轻松长出四气,对杀的话黑明显气不够。
  不过黑棋另有稳妥方案,不必与白棋硬碰硬。
  图二十:黑2、4是我在中午就已经想好的方案。白被封住后,大龙做活不成问题,但是如果白不能很舒服地出头,那么白跑出一子是否便宜就值得商榷了,这也许就是古力放弃跑出的原因吧。
  
  第六谱:1—26(即65—90)
  黑23过于注重棋形黑24古力虽然力大,也不会打无把握之仗
  黑1提,所用的时间很少。当时我认为这里必须要补棋了,因此想节约点时间。而王磊在局后指出,黑可以考虑更积极的下法。
  图二十一:黑1点,积极的态度。黑方最主要的目的是要预防白棋的征子。当前局面下在上方下一手棋的价值大得惊人,白不能轻易落后手。白4扳,黑5断。白6打吃之后可以脱先,但是黑局部明显得利,如此黑形势十分乐观。
  白2大飞,好手。白4、6扳粘之后,白在二路上留有夹的手段,黑很不舒服。黑9扳,略显过分。
  图二十二:此时黑最简单的手段是3位扳,然后黑5镇头是好点,但是我所担心的是白6位夹的手段。白大龙隐藏着很多借用手段,黑想要强杀并非易事,而对于白6夹,黑难以应对。
  黑15、17追求最高效率,同时承担着一定的风险。黑23退,有点想过了。本身这手棋是后手,而黑棋在局部是可以争先的;另外黑还需严防白的反击。
  图二十三:黑1冲,眼见的一手。我当时认为白2打吃的形状太好了,如此白已经成活。黑虽然获得了先手,但白4夹的手段依然存在。不过在局后的反省中,我觉得还是应该选择这个变化。黑3点,先将角地拿下。白4夹的手段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严厉。黑9扳,白以下仅仅是破了黑一点边空,而白自身也并非没有损失,黑当然应该选择这个变化。
  白24古力用了不少时间,最后选择了忍耐。
  图二十四:白很想在1位拐封头。不过黑2贴,白骑虎难下。以下黑将白分断,由于黑外围一条长棍气很长,白对杀没有把握。
  黑25冲出,黑此处落了后手。不过当前的局势黑并不差。
  
  第七谱:1—28(即91—118)
  黑7错过了中央行棋的要点
  黑7碰,随手。黑行棋方向错误。
  图二十五:黑1以下先在角部定型,然后简单地走9位点。此时在中央行棋是重点,如此可保持对全局的控制。
  黑19退,平庸。其实我本意并非如此。
  图二十六:我原计划是准备在1位扳的,白2、4是最强的反击。黑11爬,先手长气。黑15飞强吃两子,这个战斗白勉强。
  但是临战再次演算这个局部变化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潜在的危险。
  图二十七:白有12位夹的强手,如此白尤需在18位长了。黑17位打出,白中间三子可以舍弃,毕竟黑角地损失惨重。
  实战至白28跳,黑局部的定型略显无趣。
  
  第八谱:1—120(即119—238)
  黑1忽视中腹潜力,成为挥之不去的恶梦
  黑1就是梦境中的那个场景!
  黑1拆边是我本局最后悔的一手,也是本局的败招。局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这手棋始终无法释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这手棋断送了一盘好局,而是我实在难以接受自己在胜负敏感处的麻木。
  图二十八:黑当然应该在1位高拆。白2飞,黑3跳,这样一来白就无法将黑压制在二路上。黑7小尖,当前是黑稍优的局面。我不敢说这个局面我下可以获胜,但是如果换成李昌镐来下,这盘棋多半跑不掉了。
  白2肩冲,好手。此时我才发现不妙,黑3靠断,有点急了。
  图二十九:黑如果简单地1位爬,白2压。白6、8扳粘令黑棋痛苦。黑完全被压在了二、三路上。白12飞,中央白形成了十分可观的势力。
  但实战黑3、5靠断没有便宜,白同样是先手封住了黑棋。
  黑21并,苦肉计。目的是为了让白中央能够少成一点空。
  图三十:黑1虎,白简单地走2、4就可以把中央的势力全部转化为实空,黑无法接受。
  白22小尖,黑形状很难受。这一带被白收刮得很惨,我预感到大势已去。
  以下进程我基本上都在反省前面的失误,因为盘面贴不出目已然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比赛结束后,我仍然不断地回想起这盘棋。感觉在这盘棋中我有很多的机会,最后失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无法对全局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以至于在很多的局部都没有下出正确的着法。
  通过这盘棋我深刻地认识到,衡量一个棋手水平高低的标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判断,而在这一点上我显然欠火候。尽管我在本届天元赛中有过很好的机会,但是最终1比2的比分应该是在情理之中,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其他文献
《魔域》是2007年新年伊始天晴数码的一大作品,2006年度最炙手可热的名人之一的黄健翔签约《魔域》,更让《魔域》跃入了众人的眼帘。而签约以后,《魔域》的广告“你不是一个
《中华戏曲》创刊20年,我与《中华戏曲》同仁们的因缘不止20年。搞戏曲史.要到山西去初攻戏曲史时,先父周贻白的贤弟子、戏曲史专家余从先生对我说:“搞戏曲史必须到山西去
2006年第1期《中国京剧》杂志上发表了署名王军的《京剧交响化要“咸鱼翻身”?》(以下简称王文),和署名卫京、李世英的《交响乐不宜伴奏京剧》的两篇文章。归结一点就是京剧
为了给本刊广大读者及武友提供寻师交友,切磋武艺,牵线搭桥,加强交流与联系提供一个平台,本刊特成立“武当武友俱乐部”,竭诚为您服务。欢迎加入。 In order to provide our
4年一个坎连续3年高增长,人们会合理推测第4年也会继续高增长。中国的现实恰恰相反,连续高增长的极限大约是3年。当然,行业“井喷”带来的行业连续增长是例外。连续多年高增
第一谱:1—22  黑15黑17积极求战 白18避敌锋芒      第十七届韩国新人王战的决胜局在两位少年之间展开。  至白10的开局很常见。黑11打、再13开拆追求速度,是近期较流行的布局。  图一:黑1压的话将形成大雪崩,至白22二间低挂一度在大赛中相当流行。当然过程中还有白6在10位外拐、白黑16在19位爬、17在8下一路扳的种种变化。  黑15直接尖冲、再17扳是渴望战斗的表现。  白18
对球罐内焊缝进行X射线探伤时,采用单臂回转支架(见下图)代替脚手架,其使用性能灵活,能提高工效4倍。支架的结构为:在罐底中心焊一个底盘(φ200×14毫米),底盘上部焊一根φ5
近年来,虽然研制和应用了许多焊接新工艺,使一部分焊接作业实现了自动化和机械化,但是手工焊接工作量仍然占很大的比重。因此,提高手工焊接的效率,仍是焊接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也许,《铁色高原》算不上传统的文艺学意义上的“史诗”。然而,在今天的电视剧观众心目中,《铁色高原》应该就是“史诗”。至少,《铁色高原》完成了一种“史诗”式的叙事,是
我厂于八○年机车修理中,由原用粉末冶金套改为45钢套,规格多、批量大。开始时,采用六瓣涨胎,效率低、操作者麻烦。滚针自锁涨胎(如图),可加工各种规格的通孔或不通孔的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