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余情”和“涩味”谈起

来源 :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周作人的文论和创作实情中,'涩味'和'余情'这两个概念相互关联,并且有深刻的内在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概念来解读周作人的作品和思想.本文认为,这两个概念包含着闲适享乐、对文化选择和启蒙的怀疑和深刻的苦涩等复杂意味.而所有这些意味折射出了周作人为一个彻底的个人主义者的人生品味和文学立场,也使周作人区别于鲁迅和其他的自由主义作家.从这样的解读中,周作人独特的文学史意义或可呈现.
其他文献
20世纪后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思潮,对具有"质的风格"的扎根理论方法产生了较大影响。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将建构主义者所提出的很多方法和问题融入进来,成为"一种在实证主
定罪与量刑的关系模式是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理论上的争点与实践中的难点。探寻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定罪与量刑关系模式,对推动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的深入进行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首次规定广告代言者应当对虚假广告侵权承担法律责任。该规定出台后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热议争论,同时也引发了笔者对该广告代言法律责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