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初探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672369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很快,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在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对城市环境保护不力和对城市园林绿化重视不够,致使城市生态环境在这一进程过程中受到极大的破坏。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城市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在深刻分析了城市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方法——生态园林建设。进而分析了生态园林的概念和内涵,生态园林的理论和方法、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及巩固园林绿化成果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环境问题;生态园林;概念和内涵;理论和方法;类型
  
  记得在美国大片《后天》中,描写了一场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大自然对人们生活造成严重破坏的“事故”,而2005年的印度洋海啸则似乎是真实《后天》的翻版,肆虐的海啸转眼间冲垮了海滩旁边稀疏的防护林,进入到城市里面,只有在这一刻,人们才真正感觉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多么微不足道,而这一切灾难的产生,人们自身又怎能逃脱干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作为物质的积累,文化的结晶,其规模也迅速扩大。相应地出现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热岛效应等不利于人们生存的诸多因素。
  正是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严重破坏,才造成了这种局面的产生,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报复,作为以人为本的城市,迫切需要改变这种生态状况。因此,生态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城市生态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它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积极作用,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当前城市环境问题
  1.1城市气候
  由于城市下垫面多数是水泥或沥青铺装的街道广场和由疏密相间的高低错落的建筑群形成的屋顶和墙面,以及城市雾障而使热量不易扩散等,形成城市气候有以下特点:气温较高,空气温度低并多雾,云多、降雨多,形成城市风,太阳辐射强度减弱,日照持续时间减少。
  1.1.1大气污染
  二氧化碳的含量,由一般平均含量0.03%(按体积)增加到0.05%-0.07%,局部地区可高达0.2%;有毒气体也大量增加,光化学污染:臭氧、二氧化氮、乙醛、过氧酰基硝酸酯等影响严重;粉尘及有毒的重金属颗粒,如铅、锡、铬、砷、汞等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都有所增加。由于城市中的微尘、煤烟微粒以及各种有害气体,有许多是吸湿性核或冻结核,使水汽凝结形成城市雾障。
  1.1.2热岛效应
  城市下垫面多数是水泥或沥青铺装的街道广场和由疏密相间的高低错落的建筑群形成的屋顶和墙面,人为的建筑物面积占绝对优势,植被相对较少,消耗于蒸腾的热量少;城市上空污染物质多,产生了保温作用,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市区风速较弱,热量的水平输送少;同时城市下垫面的热容量也较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城市内部的气温常比周围高0.5 -2摄氏度,湿度低、地表辐射少、风速小,从而出现热岛效应。
  1.1.3城市风
  “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建筑物阻挡,摩擦减弱风力、改变风向。
  1.2城市的水和土壤
  1.2.1城市的水
  随着城市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剧增,城市所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城市地面径流,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当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化学、生物群落变化,降低使用功能和价值。河水水质和地下水水质变坏,尤其是饮用水水质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1.2.2城市的土壤
  由于城市建设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改变了土壤原来的结构,使土壤一般缺乏完整的发育层次,在此环境中的树木生长不良,易发生风倒。许多园林树木地下根系发育不均,地上茎干易弯曲不直,高、径生长缓慢,甚至容易表现枯黄、早衰,开花结实较少等现象。用以栽培花卉,表现为黄瘦,生长不良,另外还有以下土壤污染物:有机物质,氮、磷化肥,重金属,放射性元素,污泥、矿渣、粉煤灰,有害的微生物等都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严重的损害。
  1.3环境噪声
  随着城市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的飞速发展,城市噪声来源增多,噪声分贝增大。
  2.生态设计理念的内涵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1)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2)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3)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3.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3.1生态园林中的生态学原理
  3.1.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
  3.1.2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3.1.3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互惠共生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这些都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必须注意的。
  3.2城市生态绿化的思路和措施
  3.2.1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提升城市生态设计水平
  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城市生态绿化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因此,城市生态绿化应贯彻生态优先准则,同时参与城建项目规划和建设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的最后补漏和修饰。
  3.2.2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体现城市地域人文特色
  城市生态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首先要求我们提高对植物品种的认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同时慎重而节制地引进外地特色物种,重点还应是原产本地,但经过培养改良的优良品种。
  3.2.3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树种规划
  城市发展在基础建设和道路建设中几乎不可避免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依据潜在植被理论进行恢复被破坏的植物群落系统,其在绿量和生物多样性方面比自然再生的恢复速度快很多。
  3.2.4城市绿化向节约型发展
  城市绿化向节约型发展,城市绿化必须坚持以节财、节水、节能为手段,以生态环保、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只用对的、少用贵的,多用成本低、适应性强、地域特色明显的乡土树种,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这样,才能为城市人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和和谐宜人的游憩场所。
  3.2.5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
其他文献
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单纯地以追求高成绩,追求更好的出路为目标,在选课、选专业等方面表现出的功利性倾向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类似现象成因,认为中国传统
昆曲《牡丹亭》经由白先勇团队主导演出以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青春版《牡丹亭》踏上海内外征程,形成《牡丹亭》热潮,将昆曲至高无上的美学意义呈现在当代社会.本文以青春
《反生活》是菲利普·罗斯创作生涯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作品,作品在叙述手法和创作主题上都体现了改变和创新。罗斯娴熟的运用后现代实验小说的叙述技巧诠释当代世界范围内犹
随着Web2.0及SN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传统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本文在调研我国39所“985工程”院校图书馆虚拟知识社区服务建设状况的基础上,分
随着林业几大工程的实施,杨树人工林的面积越来越大,但在杨树大面积造林过程中,有微多地方出现造林成活率低的现象,导致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针对此情况,文章对杨树造林成
本刊讯近日,南京举办首届秋花卉秋果实展。此次展览主要以墨西哥大丽花,向日葵、观赏南瓜、玉米、辣椒等秋天的花卉和果实为主。据了解,本次展览从甘肃、山东等大丽花产地引进‘
参考咨询是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文章利用网络调查法对27个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参考咨询服务项目进行调查,发现其加盟形式、栏目设置与服务方式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机械制造业在我国的各个行业,尤其是汽车行业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就汽车数控机床设备的维修的要求以及研讨进行了进一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