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呼吸浅快指数趋势分析对拔管成功预测准确性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6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寻找机械通气自动管道补偿模式(ATC)下自主呼吸试验(SBT)过程中准确预测拔管成功的呼吸参数。

方法

前瞻性地选择符合撤机准入标准的机械通气患者共105例进行60 min ATC模式下的SBT。SBT中持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1、30、60 min时记录分钟通气量(VE),呼吸频率(RR),自主呼吸潮气量(VT),计算呼吸浅快指数(RSBI)及各时点间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如ΔRSBI60_1和ΔRSBI60_1/RSBI1)。比较拔管成功组和拔管失败组的临床资料和SBT过程中各呼吸参数,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呼吸参数对成功拔管预测的准确性。

结果

拔管失败组的机械通气时间(10.8±2.7)d较拔管成功组长(7.5±5.1)d(P=0.035),拔管失败率为17.1%。在拔管成功组,SBT开始后随时间延长RSBI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而在拔管失败组,RSBI则持续增加,ΔRSBI60_1和ΔRSBI60_1/RSBI1在拔管成功组和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16.6:12.1±38.9,P=0.001;-17±26:13±39,P=0.028)。RSBI60,ΔRSBI60_1和ΔRSBI60_1/RSBI1的AUC分别为0.75,0.73和0.72。ΔRSBI60_1/RSBI1≤0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1.0%、66.7%、78.5%。

结论

在ATC模式下动态观察SBT过程中各项呼吸参数很重要,ΔRSBI60_1和ΔRSBI60_1/RSBI1对拔管成功有预测价值,RSBI60趋于稳定或逐渐降低,拔管成功率越高。

其他文献
脑血栓形成是指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引起脑血流缓慢形成血栓而使周围脑组织缺血,从而发生缺血性脑梗塞等临床症状的脑血管意外。  发病前多有头痛、头晕、手足麻木等先兆,常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肢体瘫痪、失语等症状,昏迷少见。  遇到这种情况,家人应该怎么办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病人应平卧休息,给予营养丰富、多维生素及易消化食物饮食。  (2)呕吐时,应将口腔内污物及时清除。  (3)保护瘫痪肢体
医方对患者的术前告知,在内容方面要以满足患者做出选择所必须的信息为标准,医方不但要准确、完整、及时地告知术中术后的风险,还需要明确告知这些风险可能对患者造成的直接影响;在程序方面要以准确反映告知情况为原则,医方必须在告知对象、告知形式、签名方式等方面高度注意。
期刊
(l)血管病变:最重要而常见的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硬化。其他还有血管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脉管炎,如感染性风湿热、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所致的动脉内膜炎;一些非感染性的脉管炎,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动脉壁创伤如损伤、手术、导管、穿刺等;少见的主动脉、颈动脉的夹层动脉瘤等。  (2)血液成分的改变:血管病变处的内膜粗糙,使血液中的血
循环平稳特征可应用于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频谱感知。本文针对实际无线通信信道,利用GNU Radio和USRP组成的软件无线电平台,搭建了OFDM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稳健的OFDM循环特征频谱感知方法,该方法在设置判决门限时无需噪声功率先验信息,因此对噪声不确定性稳健。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频谱感知性能。
期刊
文章根据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原理,使用OMAP3530处理器和FPGA,设计了一个新型的软件无线电平台,以满足高性能、低功耗和便携性的需求。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s of software
脑血栓形成的患者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运动功能障碍,心理和情感障碍等。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男性多于女性。通常患者可有某些未加注意的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少数患者病前曾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据临床统计100例脑血栓形成的患者中,出现偏瘫者95例,占95%;经过治疗,生活能自理者80例,占偏瘫人数84%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