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

来源 :当代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xing8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并发挥其优势为关键.通过识别关键性动力并揭示其作用机理后发现:突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约束以重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在新发展阶段下尤其应推进高等教育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自贸试验区开放型制度和新型城镇化配套制度这四类重要且全面的制度改革.不仅是因为它们能够紧密指向和对应推进五大“新发展理念”,更是因为它们在发挥“长效作用”的同时还能带来“即时效应”,因而能够使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其他文献
1937至1948年,中共中央为顺利解决抗日战争中的一系列问题,选择了陕甘宁边区作为战略总后方.这一时期,边区军民不仅面临着来自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双重军事和经济压力,而且身处艰苦的自然环境之中.为了解决基础生存问题,中国共产党团结边区人民群众,结合边区的实际情况,秉承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原则,创造性地实现了边区经济建设中的内外循环.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与当时陕甘宁边区所处的经济环境颇为相似,研究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中的内外循环对于当前我国实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战略具有
期刊
工资是以人为范畴的经济规定,这决定工资研究是劳动价值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研究组成,从“唯物史观=通史规定”角度看,则是其中的基础部分.沿着通史的理论道路,以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发展形式为考察路径,以工资形式为考察中心,于是引出“身份工资”与“财产工资”范畴.研究表明,对工资范畴的历史规定进一步引申出“所有制形式本位论”问题,即理论逻辑要求通过人本位与物本位(两类所有制形式本位规定)来区分工资的身份形式与工资的财产形式,界定其概念内涵和知识逻辑.中国共产党的按劳分配观是“通史原理”与“断代史批判”的工作统
新中国70多年来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1949~ 1978年,为新中国建设提供物质保障,为工业化进程打下坚实基础,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全面国有化阶段;1978 ~2012年,以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为目的 ,国有企业提质增效阶段;2012年至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国有企业全面“做强做优做大”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本质上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不同时期应对不同发展要求的诠释和践行,是应对每个时期中国发展的主要矛盾,关切人民的主要需求,在“强”“优”和“大”之间各有侧重,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过程,这正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采用2010-2019年133家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研究发展战略、创新结构对企业自生能力的影响机制,并分析发展战略与创新结构的叠加作用机制.在我国国家发展战略逐渐走向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时,企业发展战略主要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方式,从而决定企业的生产成本,最后影响企业自生能力.研究结果显示: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会阻碍企业自生能力的提高;我国汽车制造业具备最优创新结构,并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发展产生动态变迁;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企业发展战略与创新结构叠加阻碍
智能—基因科技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全面深刻的一次科技革命,其意义极为深远,其中最核心的影响在于对人的劳动方式进而是人的存在方式的颠覆性变革,智联网使人的存在“泛网络化”,将催生一个“产消型数字劳动者”阶层,人的“泛劳动化”存在方式将成现实,资本逻辑下劳动者将彻底被奴役或异化.智能革命下人的劳动方式的历史性质将发生全方位的变革,比如:相对于抽象劳动独立化,劳动的具体性将被消融于智能化机器体系的自然物质运动之中;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中,生产劳动的私人性日益融入社会性之中;智联网使得剩余劳动泛在化,雇员
数字技术的推广与数据的生产要素化,虽使得具体劳动过程发生较大变化,却并没有从一般性意义上改变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本质,即作为数据生成过程的所谓产消劳动、玩劳动等,只是使用价值而非价值的创造过程.用户生成的海量数据在数字经济时代具有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大资本数字平台公司在配套的数字技术、数字化基础设施下,利用海量数据来对中小资本实施控制,使得剩余价值流向数据公司.数字平台使得分散资金更加便捷地转化为资本,但金融化程度与数字资本垄断程度的加强,使得大资本数字平台公司更加广泛地吸纳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减缓资本
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历史使命”来看,1953年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对私改造”取得伟大胜利这件事,尤其值得纪念.“对私改造”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这是一场对私有制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对“共产主义革命”原理的丰富和创新.“对私改造”的伟大胜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相比,对新中国未来的发展,意义更为深远,历史地位不容低估.我们只要承认“对私改造”的必要性和伟大胜利,就不能不对一段时期以来的私有化“改制”思潮进行反思.党中央不
资本经济学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几百年来深刻而广泛地作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维护过程,制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资本经济学是人类社会矛盾演进中一个特殊阶段的产物,它本身也是矛盾的.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激化,资本经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受自身的历史和逻辑的局限,资本经济学已不能化解其矛盾,必然由此而没落.从道、法、术、技四层次来看,资本经济学的矛盾及其没落趋势表现为:道层次的资本主义观念与人本质的背离和人性升华大趋势相冲突;法层次的方法论从论证、维持资本雇佣劳动制演变为以诡辩掩饰矛盾,编造经济规律;术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空间生产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趋势.通过显现土地、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智能重置和揭露生产要素空间重置的资本逻辑,映现数字空间生产规划的合理性与异常性.通过明晰数字空间生产结构的优化布局与揭示生产结构的二元对立性,展现数字空间生产结构的智慧调整与分化升级.通过指明数字空间生产造就的数字化生产方式,呈现数字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新样态及异化性.中国需要联合其他国家打造数字空间生产要素的公平配置模式、构建数字空间生产结构的均衡性、重建阶级的反抗力量、推进数
现代货币理论以财政货币观为理论起点,以资产负债表和核算原理为分析工具,得出了富有争议的结论.从货币循环和中央银行的角度,立足于马克思货币银行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政府、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内的货币—资本循环模型;证明现代货币理论的理论起点和分析框架在包含合理直觉的同时,也具有一定局限性,其代表性结论“准备金效应”的成立需要特定的前提.加深对现代货币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发展马克思货币银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