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生脉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并探讨相关因素。
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5年1至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期间使用过生脉注射液患者的病历,每月病历中各随机抽取20份,根据药品说明书8项指标(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给药剂量、溶媒选择、溶媒剂量、给药浓度、给药频次、配伍禁忌,每项赋值1分,不符合说明书要求者计0分)和药物利用指数(DUI=1.0为用药合理,≠1.0为用药不合理)评价该药使用的合理性;将发生生脉注射液相关不良事件者按照1∶ 4的比例与未发生不良事件者配对,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药品说明书评价指标与该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共收集240份病历。所涉及的240例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124例;年龄44~78岁,平均(59±13)岁;均有西医辨病,有中医辨证者206例(85.8%)。药品说明书8项指标总用药合理率为59.7%(1 147/1 920),其中给药频次和配伍禁忌2项指标用药合理率均为100.0%,其他6项指标用药合理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给药浓度(62.1%,149/240)、给药剂量(57.5%,138/240)、溶媒选择(48.3%,116/240)、西医辨病(42.9%,103/240)、溶媒剂量(38.8%,93/240)和中医辨证(28.3%,68/240)。2015年1至12月生脉注射液DUI为1.23~1.96,平均1.62±0.21。有7例发生生脉注射液相关不良事件(呼吸困难3例,皮疹2例,瘙痒、寒战各1例),均为用药不合理所致。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辨证和给药浓度2项指标与不良事件发生有相关性(前者OR=0.617, 95%CI: 0.491~0.810, P<0.05;后者OR=0.533, 95%CI: 0.385~0.733, P<0.05)。
结论生脉注射液临床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超适应证、超剂量用药和溶媒不当,而中医辨证和给药浓度与不良事件发生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