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缺失,家庭和学校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不容缓。家长应从小加强对孩子的正面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主阵地作用,加强学生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教育,要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思想内容,渗透革命理想教育;要以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革命理想教育;要拓宽德育活动领域,调动家庭和社会共筑学生革命理想教育大堤,帮助青少年樹立远大的理想,让理想信念之花、文明和谐之花永远绽放。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信息,说是杭州西湖小学府苑校区五年级一名小学生的演讲视频在网上疯传。演讲的主题是“我有一个梦想”,这名小学生一开口便直言:“我的梦想就是发财。”看到这则信息,我想起了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份调查:在重庆大渡口区新山村社区财商培训课上,当问到钱可以用来干什么,怎么才能赚到钱时,一位才刚刚8岁的小男孩小辉写下了这样的答案:“抢劫”“放高利贷”“当小姐”,培训教师看后顿时惊呆了。不仅如此,还有的小学生把目光盯上了中国最庞大的赚钱群体——贪官,他们认为,“抢劫”“放高利贷”“当小姐”虽然能赚钱,但毕竟都干的是体力活,挣的是辛苦钱,只有当贪官才是赚钱的首要渠道,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定格为长大后“当贪官”。
虽然出现在小学生中的这些言论尚属极少数,但也不能不引起我们家庭和学校的深思:在小孩子的心里为何只想到发财?当“贪官”怎么就成了小学生追求的理想了呢?以前那些从小就梦想当科学家、英雄等理想都到哪里去了呢?这些片面而偏激的言论,与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着哪些必然的联系呢?在如今这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我们应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呢?
第一,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家庭教育因素的潜移默化对孩子心灵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先入为主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和低估的。现代家庭,不少家长长期外出务工,致使他们的孩子从小就缺乏必要的启蒙教育和健康的教育关爱,他们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对孩子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熏陶,有的家长自身的思想意识中就出现了片面和偏激的成分,难免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但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上来自家庭和社会过分注重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压力,学校不得不重视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他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单纯传授文化知识上,不惜以“时间战术”“题海战术”等手段来片面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最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
第二,社会大环境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现代社会,电视、网络、各种音像制品(包括网吧等娱乐场所),以及智能手机的通信设备逐步走入千家万户,一些不符合青少年年龄特征的影视节目、文艺读物、网络信息中的暴力、色情、诈骗、拜金主义思想等的诱惑,使本来就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管,缺乏自制力、抵御力的青少年,逐步滋生了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现代的中小学生,他们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世界里,他们是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的小小观察者。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个青少年儿童时想当科学家、当革命英雄的时代逐渐成为过去,他们心灵中渐渐滋生出了“一切向钱看”的赤裸裸的金钱观。
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偏离健康轨道的现实不容忽视。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在谈到思想道德建设时表示,有的小孩长大后的理想是“想当贪官”,这样的现实很可怕。的确,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不容缓,我们学校和家庭教育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一、家庭应加强对孩子的正面引导,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考试成绩,更应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培养。从小就要关注孩子的审美情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远大的理想。
记得我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听别人说到“花花公子”这个词语,回家来问我是什么意思,我给他说:“花花公子啊,就是有钱人家中穿得很好,不干正事,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哦”,儿子似懂非懂。后来,当电视上出现纨绔子弟不务正业、欺男霸女的场面,我就对儿子说:“这就是花花公子,这样的人,你做吗?”儿子说:“他是坏人呀,我不做,我要做好人。”就这样,儿子从小就讨厌那些不务正业,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
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以后,孩子渐渐长大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也多了,受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他也渐渐地爱讲究吃穿,思想和行为也开始有点懒散了。他甚至羡慕同学的爸爸开“黑车”挣钱了,羡慕有的人生活无着落却吃上了“低保”等。我发现儿子这些苗头以后,就有意无意与儿子多接触,了解他的内心思想动态。他看电视,我在身边陪着看,经常利用电视上那些“开名车,抱美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的生活”作为话题来讨论,结合臧克家先生的《有的人》,畅谈这些人最后的结局,引导他逐步认识到,人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人过得空虚,有的人过得实在;有的人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有的人和别人一同快乐;有的人拥有物质生活,却无所事事,有的人凭自己的双手实实在在过日子……平时,我随时注意用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佐证,帮助他慢慢从消极思想中醒悟过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作为家长,我们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抽出时间来关心孩子。平时,我们要放下高高在上的长者的架子,克服居高临下的空口说教,而俯下身来与孩子平等相处,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和内心期盼,注重言传身教,注重正面引导教育,逐步增强他们的防腐拒变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信息,说是杭州西湖小学府苑校区五年级一名小学生的演讲视频在网上疯传。演讲的主题是“我有一个梦想”,这名小学生一开口便直言:“我的梦想就是发财。”看到这则信息,我想起了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份调查:在重庆大渡口区新山村社区财商培训课上,当问到钱可以用来干什么,怎么才能赚到钱时,一位才刚刚8岁的小男孩小辉写下了这样的答案:“抢劫”“放高利贷”“当小姐”,培训教师看后顿时惊呆了。不仅如此,还有的小学生把目光盯上了中国最庞大的赚钱群体——贪官,他们认为,“抢劫”“放高利贷”“当小姐”虽然能赚钱,但毕竟都干的是体力活,挣的是辛苦钱,只有当贪官才是赚钱的首要渠道,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定格为长大后“当贪官”。
虽然出现在小学生中的这些言论尚属极少数,但也不能不引起我们家庭和学校的深思:在小孩子的心里为何只想到发财?当“贪官”怎么就成了小学生追求的理想了呢?以前那些从小就梦想当科学家、英雄等理想都到哪里去了呢?这些片面而偏激的言论,与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着哪些必然的联系呢?在如今这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我们应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呢?
第一,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家庭教育因素的潜移默化对孩子心灵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先入为主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和低估的。现代家庭,不少家长长期外出务工,致使他们的孩子从小就缺乏必要的启蒙教育和健康的教育关爱,他们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对孩子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熏陶,有的家长自身的思想意识中就出现了片面和偏激的成分,难免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但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上来自家庭和社会过分注重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压力,学校不得不重视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他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单纯传授文化知识上,不惜以“时间战术”“题海战术”等手段来片面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最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培养。
第二,社会大环境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现代社会,电视、网络、各种音像制品(包括网吧等娱乐场所),以及智能手机的通信设备逐步走入千家万户,一些不符合青少年年龄特征的影视节目、文艺读物、网络信息中的暴力、色情、诈骗、拜金主义思想等的诱惑,使本来就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管,缺乏自制力、抵御力的青少年,逐步滋生了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现代的中小学生,他们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世界里,他们是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的小小观察者。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个青少年儿童时想当科学家、当革命英雄的时代逐渐成为过去,他们心灵中渐渐滋生出了“一切向钱看”的赤裸裸的金钱观。
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偏离健康轨道的现实不容忽视。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在谈到思想道德建设时表示,有的小孩长大后的理想是“想当贪官”,这样的现实很可怕。的确,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不容缓,我们学校和家庭教育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一、家庭应加强对孩子的正面引导,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考试成绩,更应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培养。从小就要关注孩子的审美情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远大的理想。
记得我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听别人说到“花花公子”这个词语,回家来问我是什么意思,我给他说:“花花公子啊,就是有钱人家中穿得很好,不干正事,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哦”,儿子似懂非懂。后来,当电视上出现纨绔子弟不务正业、欺男霸女的场面,我就对儿子说:“这就是花花公子,这样的人,你做吗?”儿子说:“他是坏人呀,我不做,我要做好人。”就这样,儿子从小就讨厌那些不务正业,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
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以后,孩子渐渐长大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也多了,受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他也渐渐地爱讲究吃穿,思想和行为也开始有点懒散了。他甚至羡慕同学的爸爸开“黑车”挣钱了,羡慕有的人生活无着落却吃上了“低保”等。我发现儿子这些苗头以后,就有意无意与儿子多接触,了解他的内心思想动态。他看电视,我在身边陪着看,经常利用电视上那些“开名车,抱美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的生活”作为话题来讨论,结合臧克家先生的《有的人》,畅谈这些人最后的结局,引导他逐步认识到,人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人过得空虚,有的人过得实在;有的人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有的人和别人一同快乐;有的人拥有物质生活,却无所事事,有的人凭自己的双手实实在在过日子……平时,我随时注意用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佐证,帮助他慢慢从消极思想中醒悟过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作为家长,我们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抽出时间来关心孩子。平时,我们要放下高高在上的长者的架子,克服居高临下的空口说教,而俯下身来与孩子平等相处,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和内心期盼,注重言传身教,注重正面引导教育,逐步增强他们的防腐拒变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