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洗牌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ter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创新创业的风向标,孵化器在“双创”风潮下野蛮生长,喜忧参半。
  创业本是件艰难的事儿。初创企业大多时候处于盲目状态,于是便将创业的第一站放在能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的孵化器里,希望能降低成本,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一些“疑难杂症”。
  艾媒咨询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选择孵化器时,近七成创业者考量的第一因素是融资资源,其次是政策优惠(65.3%)和人才聚集(54.5%)。
  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孵化器干的是“掮客”的活儿,主要提供低成本的办公服务,管理服务水平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严重不足,盈利也仅靠房租或政府补贴,毫无商业模式可言。更有甚者,以“孵化项目”之名招揽大批初创企业,以应对政绩指标。
  孵化器并非空间,拼的不是环境舒适,而是生态搭建。“二房东”模式没有核心资源和連接能力,被“洗牌”是早晚的事儿,对整个生态而言,“洗”得越早越好。
  盲动的参与者离场了,沉淀下来的是具备生态圈的“正规军”,只有他們才能担当起优化和提升孵化器质量的重任。
  孵化器在孵化企业之前,不妨先“孵化”好自己。(支点杂志2017年4月刊)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