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信心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情绪感受。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具体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抱有信心;二、不断地让学生在解题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心;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学生鼓励性评价、激励性语言,培养学生自信心;四、自信心的培养要坚持不懈、强化巩固。
关键词:自信;喜悦;鼓励;巩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是人格的核心。自信心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情绪感受。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心学生掌握了那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会解决哪些数学问题,还要关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心才能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能真实流畅地、自然放松地表达情感,从而逐步养成自我负责、开拓创新和积极进取的个性,最终导致数学素质的全方位发展与提高,使学生终生受益。
数学课堂不仅是教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题技能,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主阵地,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具体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抱有信心,要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要给予他们较多的自主权
巴特尔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象……”就在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给出问题后,要把问题和时间一并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交流、归纳、整理。教师只要做好引导、点拨、总结就可以了。课堂上教师不能怕浪费时间或怕学生解不出来,从而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丧失了自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心的目的。
二、不断地让学生在解题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心
教师在数学问题的设置中一定要符合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要尽可能地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平时要多给那些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创造机会,设置一些“起点低、坡度小”的问题,让他们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尽最大力气挖掘他们的潜能,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
数学课堂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的心底都种下自信的种子,并促使它生根、发芽、茁壮生长。
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学生鼓励性评价、激励性语言,培养学生自信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他们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识会好一些。反之,他们会产生厌恶、逃避学习数学的现象,甚至会产生无所谓的、自暴自弃的阴暗心理。有一次我在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节时,给出一道简单的工程类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大部分学生给出我理想中的结果;这时有一名成绩不好的学生站起来,从另一角度分析、列出不同的正确方程,我并没有做出任何评价,导致这名学生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伤害,对他以后学习数学有莫大的影响。
教师课堂上激励学生的方法有很多,形式也多样。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使用不同的鼓励性语言。
四、自信心的培养要坚持不懈、强化巩固
特别是一些易于反复的学生,当他们每取得一点进步或成功之后,教师都要及时鼓励、强化、巩固。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叫侯添添,是名女同学,数学基础一般,对学习数学失去了自信心。她问我:“老师,我数学学不好了,怎么办?”我多次找她谈心,课堂上经常鼓励她,使她的自信心提升,逐渐提高了数学成绩。现在她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数学成绩上来啦,我一定能学好。”
总之,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力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变革教学观念和革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注意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让学生拥自信,用自信心撑起求知的翅膀,去搏击知识的蓝天;让学生拥有成功,用成功去展示自己的自信!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占城中学)
关键词:自信;喜悦;鼓励;巩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是人格的核心。自信心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情绪感受。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心学生掌握了那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会解决哪些数学问题,还要关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心才能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能真实流畅地、自然放松地表达情感,从而逐步养成自我负责、开拓创新和积极进取的个性,最终导致数学素质的全方位发展与提高,使学生终生受益。
数学课堂不仅是教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题技能,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主阵地,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具体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抱有信心,要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要给予他们较多的自主权
巴特尔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象……”就在学生产生心理自卑,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相信学生存在智能优势,只要这种优势得到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只要方法得当,就没有跟不上的学生。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给出问题后,要把问题和时间一并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交流、归纳、整理。教师只要做好引导、点拨、总结就可以了。课堂上教师不能怕浪费时间或怕学生解不出来,从而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丧失了自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心的目的。
二、不断地让学生在解题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心
教师在数学问题的设置中一定要符合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要尽可能地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平时要多给那些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创造机会,设置一些“起点低、坡度小”的问题,让他们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尽最大力气挖掘他们的潜能,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
数学课堂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的心底都种下自信的种子,并促使它生根、发芽、茁壮生长。
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学生鼓励性评价、激励性语言,培养学生自信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他们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识会好一些。反之,他们会产生厌恶、逃避学习数学的现象,甚至会产生无所谓的、自暴自弃的阴暗心理。有一次我在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节时,给出一道简单的工程类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大部分学生给出我理想中的结果;这时有一名成绩不好的学生站起来,从另一角度分析、列出不同的正确方程,我并没有做出任何评价,导致这名学生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伤害,对他以后学习数学有莫大的影响。
教师课堂上激励学生的方法有很多,形式也多样。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使用不同的鼓励性语言。
四、自信心的培养要坚持不懈、强化巩固
特别是一些易于反复的学生,当他们每取得一点进步或成功之后,教师都要及时鼓励、强化、巩固。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叫侯添添,是名女同学,数学基础一般,对学习数学失去了自信心。她问我:“老师,我数学学不好了,怎么办?”我多次找她谈心,课堂上经常鼓励她,使她的自信心提升,逐渐提高了数学成绩。现在她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数学成绩上来啦,我一定能学好。”
总之,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力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变革教学观念和革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注意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让学生拥自信,用自信心撑起求知的翅膀,去搏击知识的蓝天;让学生拥有成功,用成功去展示自己的自信!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占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