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是中日实现邦交关系正常化35周年,为此,两国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首推温家宝访问日本的“融冰之旅”。日方最近也派出千人规模的青年访华团,并与中国青年举行大型联欢晚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这次中日青年世代友好联谊晚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重申了中国对发展中日关系的基本立场。他说,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发展长期稳定的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人心所向,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日关系正面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机遇,把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建设好、发展好。只要双方坚持《中日联合声明》等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持通过对话和平等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和矛盾,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加强民间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就一定能够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这段话明确抒虽强各领域交流合作和促进民间友好往来作为当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应该说,中国对发展中日关系的方针是明确的、积极的,始终坚持对日友好合作政策,努力寻求改善双边关系。除了提倡高层对话和协商外,中方还鼓励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交往,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促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事实上,中日两国民间交往有很好的基础,历史久远,近几年也一直保持强劲势头。笔者所经历的一件事也说明了这一点。2006年12月,一位日本老人若松美辉江女士,根据其少年在日本战败后从中国东北撤侨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出《夏天的诺言》一书,再现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中日友好的衷心期待和良好祝愿。我审读了这本书并安排在当代世界出版社出中文版。我从书中感到,日本普通老百姓也是那场战争的受害者,他们也憎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对中国受到日本的侵略怀有歉疚感。若松美辉江女士在书中表达的对战争的痛心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是发自内心的。像她这样一个平凡的老妇人,不会像政客那样通过出版书来表白自己,以捞取什么利益,纯粹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压抑多年的痛苦情感,让人们知道历史的真相。
与日本人民反对战争、坚持两国人民友好的要求不同,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固守陈旧思想观念,还是按意识形态划线的冷战思维来看待中日关系。他们出于特殊利益,不愿看到中日关系密切起来。除了不承认历史外,还试图寻求建立一种针对中国的价值观联盟,甚至有人提出了在亚太地区组建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组成“四国战略同盟”的构想。这一同盟实际上是一个建立在所谓西方民主观念基础上的带有冷战思维色彩的价值观联盟。在2007年8月3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上,日本外交官大力展开游说行动,希望在亚太地区组建新的战略对话机制,并和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三国在马尼拉举行局长级磋商,积极推动 “四国战略同盟”。但这一举动并没有得到响应,澳大利亚和印度两国态度消极,担心“四国战略同盟”被视为针对中国的“包围圈”,且均不愿与中国对抗。
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的新兴大国,两国为邻,在全球化空前发展的今天,难免在政治与经济利益方面产生分歧。历史问题和现实分歧交织在一起,要完全解决有一定难度。但办法总是有的,在日本决策者很难通过政治和外交渠道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将眼光投向民问,相信日本国民,与日本最广大的民众直接对话、交流,全方位、立体地推进对日外交。
应该说,中国对发展中日关系的方针是明确的、积极的,始终坚持对日友好合作政策,努力寻求改善双边关系。除了提倡高层对话和协商外,中方还鼓励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交往,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促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事实上,中日两国民间交往有很好的基础,历史久远,近几年也一直保持强劲势头。笔者所经历的一件事也说明了这一点。2006年12月,一位日本老人若松美辉江女士,根据其少年在日本战败后从中国东北撤侨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出《夏天的诺言》一书,再现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中日友好的衷心期待和良好祝愿。我审读了这本书并安排在当代世界出版社出中文版。我从书中感到,日本普通老百姓也是那场战争的受害者,他们也憎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对中国受到日本的侵略怀有歉疚感。若松美辉江女士在书中表达的对战争的痛心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是发自内心的。像她这样一个平凡的老妇人,不会像政客那样通过出版书来表白自己,以捞取什么利益,纯粹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压抑多年的痛苦情感,让人们知道历史的真相。
与日本人民反对战争、坚持两国人民友好的要求不同,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固守陈旧思想观念,还是按意识形态划线的冷战思维来看待中日关系。他们出于特殊利益,不愿看到中日关系密切起来。除了不承认历史外,还试图寻求建立一种针对中国的价值观联盟,甚至有人提出了在亚太地区组建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组成“四国战略同盟”的构想。这一同盟实际上是一个建立在所谓西方民主观念基础上的带有冷战思维色彩的价值观联盟。在2007年8月3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上,日本外交官大力展开游说行动,希望在亚太地区组建新的战略对话机制,并和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三国在马尼拉举行局长级磋商,积极推动 “四国战略同盟”。但这一举动并没有得到响应,澳大利亚和印度两国态度消极,担心“四国战略同盟”被视为针对中国的“包围圈”,且均不愿与中国对抗。
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的新兴大国,两国为邻,在全球化空前发展的今天,难免在政治与经济利益方面产生分歧。历史问题和现实分歧交织在一起,要完全解决有一定难度。但办法总是有的,在日本决策者很难通过政治和外交渠道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将眼光投向民问,相信日本国民,与日本最广大的民众直接对话、交流,全方位、立体地推进对日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