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理学习障碍及应对策略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初中生物理学习的思维障碍问卷调查分析
  此调查针对初中生物理学习障碍的因素在我校展开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00份,回收调查表195份.回收率为97%,所以此次调查问卷的有效率比较高.
  在调查对象中,11%的学生认为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先入为主的思维观念,24%的学生认为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思维的片面性,56%的学生认为物理学习思维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概念理解的不透彻.9%的同学认为物理学习思维障碍原因是其它.
  针对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绘制如图1.
  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对中学生物理学习几种思维障碍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以此来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形成的思维障碍.
  2初中生物理学习的思维障碍
  2.1先入为主的思维障碍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影响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对于物理他们既新鲜又好奇但是更多的是面对这门新学科的迷茫和手足无措.这时遇到了某一个问题他们不会有组织有条理性的思维.往往依靠直觉经验判断,凭想当然推理.然而,这种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通常是不可靠的,通常这样的做法只会得到错误的答案.如果学生在刚接触物理时就仅凭自己生活中的主观感受去学习物理,久而久之就会觉得物理非常难学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这对今后的物理学习乃至于其他自然科学的学习都是不利的.
  例如,踢出去的足球向前运动是因为有一个向前的力作用在它上面,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甲把乙推倒了,说明甲推乙的力大于乙推甲的力,冬天在室外摸铁比摸木头冷,这是由于铁的温度比木头低,水中的鱼和天上的星星就在所看见的位置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习惯的思维方式生搬硬套到新的情景中去,不能自觉的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案.
  2.2片面的思维障碍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影响
  如果学生满足对事物的一知半解,只凭对事物的局部了解就草率得出结论,就容易出现片面的思维障碍.
  烧杯底部有一物体,然后向烧杯注满水,结果物体仍停留在烧杯底部,该物体的密度是否一定比水大?许多学生做了肯定的回答,他们认为不上浮就意味着重力大于浮力,因而物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水的密度.这些学生的思维只集中于不上浮,却忘了进一步从本质上分析浮力的产生,因而忽略了物体底部没进去水的可能.不注意隐蔽条件是不能自觉分析、挖掘、利用给定问题中隐蔽条件,只利用一些明显但不充分的条件去解决问题或找不到解决问题思路的一种心里障碍.
  中学物理中的有些题目涉及到很多知识,涉及到多个因素,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有些同学对这些知识没有全面,正确的理解,而只考虑某个因素以偏概全的解决问题.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不仅要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还要努力培养独立全面地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有效地解决物理问题,从而从根本上学好物理.
  2.3干扰性思维障碍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影响
  中学生物理学习干扰性思维障碍突出表现在不能排除多余的信息干扰和以数学形式代替物理思维两个方面.许多学生不善于解答有多余条件的问题,总想把所有数据全部用上,使解决问题顺利进行.以数学形式代替物理思维来自于学生把物理知识的数学表达形式的绝对化.当学生以绝对化的,偏离物理模式的数学形式进行思维时,本来是物理语言和工具的数学,反倒成了一种干扰,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实质的思考.常见的乱套公式,就与这种干扰性思维障碍有关,不考虑物理实质,只从数学公式来理解物理概念,也是这种思维障碍的表现.如公式R=U/I的形式,有些学生得出电阻值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强度成反比的错误理解,这就是以数学形式代替物理思维的情况.实际电阻值大小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电流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思路混乱,甚至颠三倒四,繁杂无章的现象.或者是有些学生思维具有惰性,习惯于生搬硬套公式,而不是努力弄懂真正的物理意义,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方法.所以学生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中要弄懂物理情景的实在物理意义,平时多想多问.做物理题时认真全面的进行思考排除错误的、多余的条件干扰,长此以往一定能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把学习物理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2.4物理概念理解的障碍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影响
  物理概念是指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是对物理现象的总结和归纳,人类通过对物理事实这种行为活动,才使得人类认识和改造这个物质世界成为现实,人类对大自然认识成果才得以积累和传承.正因为物理概念是物理事实的抽象,所以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概念所表达出来物理实质.例如力和运动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人推小车开始运动,人用力蹬自行车,自行车运动加快.所以有同学就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物理概念是学习物理的基础,正确的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对物理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只有真正掌握理解物理概念才能正确的理解物理现象把握物理实质从而正确的解决物理问题.正确的理解物理概念对今后的物理学习也有帮助,因为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的物理知识之间存在着联系.正确把握物理概念能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使物理学习变得轻松.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概念,那么必定不能正确的分析物理问题,就不能把握物理的实质,这样解决物理问题肯定是错误的.
  3初中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应对策略
  3.1注重实验
  初中生物理学习中如何克服种种思维障碍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物理实验教学.因为物理定律都是由实验而来,物理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由“物”及“理”的科学.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验或者亲手实验去发现物理规律总结物理现象所反映出的物理实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从根本上学懂物理.如果仅凭教师一味的讲授,学生可能会对物理结论产生怀疑.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做实验得出结论,即可以打消学生心中对物理结论的怀疑有可能加深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2联系生活
  众所周知,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周围,人每时每刻都需要它.无论在工业、农业、国防、科研、医疗卫生及交通运输等都离不开物理知识,包括现代世界尖端科学卫星发射和回收更需要物理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引导学生观察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探寻物理学习方法.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充分地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从中一定学会学习物理的方法.
  3.3理解概念
  一般来说,初中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抽象的时候,他们心理上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不够.所以在进行概念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容易为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
  总之,解决学生物理学习的思维障碍对于学习物理十分重要.以上谈到的应对策略对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这几种应对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这样我们也最终达到了使学生对物理从望而生畏到对物理产生兴趣的目标.
其他文献
1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1研究问题的提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途径,更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所不可或缺的环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然而由于长久以来受应试体制的影响,大部分学校的物理实验教
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物理实验不仅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手段,而且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学生通过实验能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乏味为形象生动,化难为易.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可以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1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1.1建立概念
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固定的家校交流方式,沟通不够及时,只能通过语言沟通,交流的信息量也过少,作为教育中的特殊群体,特殊教育,更加需要及时、多方位、全面的家校沟通
审美教育不只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进行的教育,还包括运用自然社会物质等任何一种美的形式来对人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其目的都是为了美化人的言行,提升人的道德素养.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从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中让我看到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尤其是县城初中学校,出现了班级多、班额大、教学任务重的现象,这给当前的物理教师造成了无法顾及全体学生的困惑.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很难满足当前各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命苦”.如何解决教师精力不足和追求各层次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矛盾?经过调研和实践总结,笔者认为可以在物理课堂中通过构建学习小组并发挥其作用来
在新课程改革新要求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改变,促使学生转变原始的学习方式,进而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引入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一节中,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有:(1)物像等大;(2)物像到镜面距离相等;(3)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是虚像.这个结论一般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蜡烛——玻璃板”实验(如图1),自己或小组讨论归纳得出来的.学生在经过自己的验证和老师的讲解之后,已经完全相信平面镜成的像和物是等大的.然而,事实上,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当自己站在镜子前,如果离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往往是通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体现,并得到很好的提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不仅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  1提高学生对“提出问题”在物理探究性学习中重要性的认识  古训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出问题是学生掌握新的物理知识,产生新的物理思想,发现新的物理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