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复兴中华民族的逻辑与路径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复兴"作为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与建设的特有时代话语,揭示了现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基本内容。从二十世纪初叶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直至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的民族复兴目标,贯穿于近百年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与政治实践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内涵,全面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复兴中华民族的特有政治逻辑之中,并在国家的文化体系、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整合、
其他文献
2021年5月31日,白鹤滩水电站大坝实现全线浇筑到顶,工程建设进入冲刺阶段。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交界处金沙江干流下游河段上的白鹤滩水电站,是开发和治理长江上游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国办发[2020]27号)精神,全面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省政府广泛凝聚共识、汇集各方智慧,制定了《河南省
【摘 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从“文化符号”角度推动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世界范围内,现代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经验一再表明,文化“符号化”、符号“扩散化”机制在民族意识和民族身份的塑造活动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这样的基本规律也贯穿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整个历程,由此也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华文化符号。然而,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摘 要】民族互嵌式社区是各民族同胞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单位,是新时代建立新型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情感的回归既是社区自身情感属性的召唤,也是各民族居民情感释放的题中之义,更是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现实要求。制度治理和技术治理取向研究和实践的欠缺导致民族互嵌式社区出现情感互嵌程度浅、社区参与度低、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治理形式和载体不适应等问题。建立在本土深厚民族情感资源基
自1985年至2006年间,平果县(今平果市,下同)马头镇甘桑村群众在村附近的耕地里,相继发现了一批刻有各种字符的石片。平果县博物馆闻讯后派員前往考察,也在耕地里发现类似的石刻文石片,认为很可能是一种古老的石刻文字。这一重要发现,经媒体报道,立即传遍海内外,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前往平果考察的国内外学者、记者和其他人士络绎不绝。对于这一重要发现,平果县领导高度重视,指定分管领导负责,相继邀请
本文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党的少数民族教育制度的结构和历史变迁,为理解该项制度的嬗变逻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研究发现:建党以来,少数民族教育制度经历了四个发
二战结束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日本经历了社会民主化和经济腾飞的过程,国民生活和教育进入现代化阶段。日本教育学者田浦武雄借访学之机了解到美国教育人类学,后通过专著《
【摘 要】文章讨论了壮语德靖土语言说动词的语义演变。在动词阶段产生一系列演变;存在从言说动词到标句词、从言说动词到话语标记、从言说动词到虚拟情态从句标记等语法化路径;还有少量通过复制形成的标记。  【关键词】壮语德靖土语;言说动词;语义演变;语法化;复制  【作 者】陆淼焱,百色学院副研究员。广西百色,533000。  【中图分类号】H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