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达成这一目标呢?“在体验中感悟,在应用中提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其在河北邢台三中和山东昌乐二中两个网络教研团队《策划表达方式》的教学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成为两个团队教学设计的主基调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也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此,两个团队高度重视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贯穿。河北邢台三中把“以任务进行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之后,引导学生借助教学网站、课本等自主探究信息的四种表达方式,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四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并对加工技术与使用场合进行深入探讨;在网站规划环节,引导学生在观察网站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站的初步规划与评价。山东昌乐二中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小组主题网页策划,总结网页策划表达的方法与技巧”作为过程与方法目标,并在“教学环境与准备”环节,认真划分小组与小组座位,明确了成员的职责,为自主与合作探究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又以问题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以小组任务促进协作活动的落实,确实体现了山东昌乐二中在反思中所描述的效果:“把大部分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理解、感悟、创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作用,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 “互动评价,归纳提炼”体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基本特征
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构建课程内容结构,这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上的一次突破。如何在不同的学段贯彻“螺旋上升”思想,又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以为,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教学侧重,在小学段,侧重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的培养,基本操作的掌握;初中段侧重操作能力培养和行为规范的养成;高中段侧重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侧重在技术的合理选择与应用。为此,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互动评价、分析归纳与提炼显得尤为重要。两个团队的教学设计能够较好地体现这一特征。一方面互动评价较为丰富。河北邢台三中以表格形式,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结果,并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网络互动的方式实现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山东昌乐二中重点采取网络投票方式进行评价,促进小组间的相互借鉴和作品的完善。另一方面归纳提炼较为充分。河北邢台三中所设计的表格,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归纳与提炼,让学生认识到为了表达应该怎样加工信息,这些加工需要怎样的技术支持,并能够对网站主题、风格进行设计与评价;山东昌乐二中在网站规划的评价过程中对问题的点拨进行了合理的预设,促进学生对网站主题、风格以及表达方式规划的完善。从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河北邢台三中在归纳提炼上比山东昌乐二中做得更为深入一些。
● “关注体验,落实应用”符合高中信息技术课改的大方向
和以往的学习活动相比较,体验式学习的优势明显,它强调做中学,重视学习主体的切身体验、领悟和认知建构过程,尤其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情感、态度的内化以及个体经验的激活,而“在应用中体验,在体验中深化应用”则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要引导的方向。两个团队都较好地把握了这一方向。河北邢台三中团队引导学生在资源网站的浏览与观察、教材的研习、表格的填写、小组的交流与评价等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中,明确四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加工技术与适用场合,最终将学习活动落实到网站的主题、风格的规划以及表达方式的选择等实际应用中来;山东昌乐二中通过案例剖析过渡,将表达方式的选择与应用快速落实到网站的初步策划中来,让学生在网站策划中充分参与,充分体验,在应用中进一步明确表达方式的合理选择。从过渡这一点上看,山东昌乐二中相对河北邢台三中要合理一些,河北邢台三中的设计有将两部分割裂开来的倾向,值得注意。
两个团队的教学设计亮点不少,但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目标与重难点的设定还应认真推敲。河北邢台三中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三个维度、九个条目,显得较为庞杂,同时归类也欠准确;山东昌乐二中教学目标设定较为合适,却对教学重点、难点没有规划,这样容易造成教学目标的偏失。二是对教学过程的表述应该更为清晰。河北邢台三中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活动、学习活动设计较为翔实,但其序号标识反而让师生双边活动关系不太对应;山东昌乐二中的教学过程以学习方式来界定教学环节有待修正,同时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还要进一步细化,并建立紧密的对应关系,以便于调控与实施,提高绩效。三是对“整合”的定位有待进一步准确。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中所提及的“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其分析包括整合点选择和整合方式的选择两个部分,整合点选择重点分析整合切入时机和作用效果,而整合方式的选择重点分析教学环境、技术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其运用的整合方式较之于常规教学的优势等,而两个团队在教学设计中对整合点的分析较为零碎,还没有很好地抓住要点。
教学是有缺憾的艺术。教学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唯有不断地研究,在体验中感悟,在应用中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越来越精彩。
●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成为两个团队教学设计的主基调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也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此,两个团队高度重视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贯穿。河北邢台三中把“以任务进行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之后,引导学生借助教学网站、课本等自主探究信息的四种表达方式,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四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并对加工技术与使用场合进行深入探讨;在网站规划环节,引导学生在观察网站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站的初步规划与评价。山东昌乐二中把“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小组主题网页策划,总结网页策划表达的方法与技巧”作为过程与方法目标,并在“教学环境与准备”环节,认真划分小组与小组座位,明确了成员的职责,为自主与合作探究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又以问题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以小组任务促进协作活动的落实,确实体现了山东昌乐二中在反思中所描述的效果:“把大部分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理解、感悟、创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作用,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 “互动评价,归纳提炼”体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基本特征
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构建课程内容结构,这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上的一次突破。如何在不同的学段贯彻“螺旋上升”思想,又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以为,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教学侧重,在小学段,侧重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的培养,基本操作的掌握;初中段侧重操作能力培养和行为规范的养成;高中段侧重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侧重在技术的合理选择与应用。为此,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互动评价、分析归纳与提炼显得尤为重要。两个团队的教学设计能够较好地体现这一特征。一方面互动评价较为丰富。河北邢台三中以表格形式,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结果,并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网络互动的方式实现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山东昌乐二中重点采取网络投票方式进行评价,促进小组间的相互借鉴和作品的完善。另一方面归纳提炼较为充分。河北邢台三中所设计的表格,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归纳与提炼,让学生认识到为了表达应该怎样加工信息,这些加工需要怎样的技术支持,并能够对网站主题、风格进行设计与评价;山东昌乐二中在网站规划的评价过程中对问题的点拨进行了合理的预设,促进学生对网站主题、风格以及表达方式规划的完善。从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河北邢台三中在归纳提炼上比山东昌乐二中做得更为深入一些。
● “关注体验,落实应用”符合高中信息技术课改的大方向
和以往的学习活动相比较,体验式学习的优势明显,它强调做中学,重视学习主体的切身体验、领悟和认知建构过程,尤其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情感、态度的内化以及个体经验的激活,而“在应用中体验,在体验中深化应用”则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要引导的方向。两个团队都较好地把握了这一方向。河北邢台三中团队引导学生在资源网站的浏览与观察、教材的研习、表格的填写、小组的交流与评价等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中,明确四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加工技术与适用场合,最终将学习活动落实到网站的主题、风格的规划以及表达方式的选择等实际应用中来;山东昌乐二中通过案例剖析过渡,将表达方式的选择与应用快速落实到网站的初步策划中来,让学生在网站策划中充分参与,充分体验,在应用中进一步明确表达方式的合理选择。从过渡这一点上看,山东昌乐二中相对河北邢台三中要合理一些,河北邢台三中的设计有将两部分割裂开来的倾向,值得注意。
两个团队的教学设计亮点不少,但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目标与重难点的设定还应认真推敲。河北邢台三中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三个维度、九个条目,显得较为庞杂,同时归类也欠准确;山东昌乐二中教学目标设定较为合适,却对教学重点、难点没有规划,这样容易造成教学目标的偏失。二是对教学过程的表述应该更为清晰。河北邢台三中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活动、学习活动设计较为翔实,但其序号标识反而让师生双边活动关系不太对应;山东昌乐二中的教学过程以学习方式来界定教学环节有待修正,同时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还要进一步细化,并建立紧密的对应关系,以便于调控与实施,提高绩效。三是对“整合”的定位有待进一步准确。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中所提及的“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其分析包括整合点选择和整合方式的选择两个部分,整合点选择重点分析整合切入时机和作用效果,而整合方式的选择重点分析教学环境、技术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其运用的整合方式较之于常规教学的优势等,而两个团队在教学设计中对整合点的分析较为零碎,还没有很好地抓住要点。
教学是有缺憾的艺术。教学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唯有不断地研究,在体验中感悟,在应用中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