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与文化身份的相互关系

来源 :英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加强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更好的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本文对语言与文化身份关系进行初步探讨。语言和文化身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语言是透视文化身份的一面窗户,是个体与某文化团体归属关系敏感而重要的标志,在文化身份的建构和维护中起重要作用;文化身份是语言的管轨,文化身份的差异形成了语言使用的差异。同时语言和文化身份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现实生活中文化身份的维护和认同相当复杂,语言并不是文化身份的唯一标准。
其他文献
语言对比研究的关键是比较视角的确定,以英语和汉语为案例,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内涵以及对比研究方法论的特征,同时提出了一个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的新范畴:
在新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4中,块匹配运动估计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性能影响着输出码流的质量。在块匹配中运动估计耗时最多,为了减少运动估计的时间和搜索的次数,常采用快
本文从多种角度讨论了美国年轻女诗人马多克斯诗歌中的后现代性问题。通过讨论,本文认为,马多克斯诗歌中的后现代性:1)蕴藏在抽象之中;2)蕴藏在人体与诗歌文本的结合之中;3)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在便捷人们日常生活、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其中广播电台依托
文章的语言形式是读者推理活动的触发机制和依据。本文中,笔者以Michael Short的语篇视点标记理论为基础,探讨读者如何以语言形式为依据同作者进行深层的"此处无声胜有声"的
在韩礼德与哈桑提出的有关词汇衔接的同现关系与复现关系理论之上,提出词汇衔接的另一种关系——隐现关系。由于比喻、拟人、换喻等修辞手段在诗歌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产生了词
最简方案是Chomsky在20世纪90年代对生成语法句法理论的重大改革。作为一种语法理论,最简方案的创立动机是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儿童的习得负担,增加语言的可习得性,因此,经济原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媒介技术也越来趋于成熟,而网络流行语便是在这种媒介环境下滋生出来的。它的出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点,是对当下信息网络环境的一种反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揭牌仪式于4月3日下午在北京市商业学校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