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洋立法新动向与中国应对——以《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国际协定》为视角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坚实的法律依据,而现存的海洋立法,如《生物多样性公约》仅适用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内的生物多样性养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仅针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在此背景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国际协定》应运而生,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第三个执行协定备受国际关注,势必影响到今后国家管辖外海域的资源分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头人也应当在此局势中承担大国责任,在保护海洋生态及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争取更多海洋权益。
其他文献
从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启动仲裁程序到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庭发布最终裁决书,国际法学界对本案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梳理文献发现,中国学者对
资管新规作为我国首个针对资管行业的重要文件,将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资管新规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在此基础上,对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正>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经过提出、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已成为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包括在基本目标、指导原则、重要理念、基本方向、主要任务以及具体路径等方面的确立,形成中国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多数人选择奔向城市。农村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成了逢年过节偶尔回去的一个暂居地。但自古以来,农村占据了我国建设规划的很大一部分。在市场经济之前,除
尽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五部分规定了沿海国与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义务关系,但仍然存在"剩余权利"与事项的归属不明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专属经济区
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将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法律基础仅限定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并以此为论证起点,进而推出中国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主张因超出《公约》调整范围,而
<正>2018年5月24—25日,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南海研究院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海洋法和海洋政策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合作与参与"国际法研讨会暨弗吉尼亚大学
<正>张海文,1963年生,华东政法学院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现任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病历摘要女,13岁。因急性肾炎、肾性高血压于2007—02入院治疗,既往无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入院后经予10%葡萄糖液+黄芪注射液静滴的第1天,用完此药后即有轻微的头晕,恶心,未吐,全身
一旦患者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后,其配偶的心理反应是十分复杂的。配偶心理状态的好坏,不但影响自身的健康,也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也要重视患者配偶的心理问题,从而采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