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microRNAs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分析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05724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着某些microRNAs的异常表达.micro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小RNA分子,可以作为基因表达的后转录调节因子,在一些基本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microRNAs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传统的microRNAs检测方法存在灵敏度低、选择性差等缺点,难以实现在体实时检测.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反斯托克斯位移性质,并且抗光漂白性好、组织自发荧光干扰小、生物相容性好、毒性小,已被广泛用于体内外microRNAs的检测.因此,通过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实时监测体内外microRNAs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以动态掌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为疾病的诊疗和预后提供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microRNAs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近20多年来,我国在北方6大沉积盆地中陆续发现了系列大型和超大型砂岩型铀矿床,丰富的资源量昭示了沉积盆地是一个巨大的促使铀汇聚的化学反应器.然而,盆地中的铀矿床类型远不止于砂岩型一种,它们一并构成了宝贵的盆地铀资源.将在沉积盆地发展演化过程中,受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制约而促使铀富集形成的系列铀矿床,统称为盆地铀资源.充分考虑铀成矿作用的关键制约要素和矿床形成的发育时序,将盆地铀资源划分为同沉积型、
目前关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时限及俯冲方向仍存在较多争议.中拉萨地块北缘发育众多白垩纪岩浆岩,是认识拉萨地块白垩纪时期的岩浆成因机制和构造动力学过程的有效探针.在对尼玛县曲桑格勒花岗正长岩体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其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Sr-Nd-Pb-Hf同位素特征开展了综合研究.曲桑格勒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较高的SiO_2(75.23%~7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