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只要掌握好关键两个步骤的核算技巧,基本上就掌握了所得税核算技巧。文章从所得税的日常核算及所得税汇算清缴等两个方面对所得税核算方法进行粗浅探讨:日常核算按利润表中“利润总额”计算交纳所得税;年末根据所得税纳税申报资料,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缴纳所得税。
【关键词】 应付税款法 递延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观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完全摒弃了原会计制度要求的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等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一步到位,要求所得税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只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种模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看似复杂,其实,只要掌握好关键两个步骤的核算技巧,所得税核算就会得心应手。本文拟从所得税的日常核算及所得税汇算清缴等两个方面对所得税核算方法进行粗浅探讨。
1. 按税法要求,正确计算所得税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核算所得税,需要记住的是,计算缴纳给税务机关的所得税都是按照税法要求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根据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缴纳的。在实际工作中,所得税的计算缴纳则是采取按月或按季预交,年终汇算清缴的方式进行的。
因此,企业在平时计算缴纳所得税时,可按应付税款法将按规定计算缴纳的所得税,直接列作所得税费用,增加应缴所得税。即借记“所得税费用”账户,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账户;上交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例2,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利润表”顯示:本年“利润总额”为100万元。另据纳税申报有关资料显示:本年发生的交易事项中,会计与税收规定之间存在差异的包括:一是当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0万元;二是年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公允价值上升50万元(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出售时一并计算应税所得);三是当年确认持有至到期国债投资利息收入30万元。假定该公司当年1月1日不存在暂时性差异,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已交所得税15万元。试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该公司所得税的核算。
2. 按准则要求,正确计算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的收益应根据“资产负债观”来定义,因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也应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上加以倒挤推算,具体步骤如下:
2.1确定每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大部分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相同的。这里,重点确认哪些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可能不同的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是资产账户余额减去其所属调整账户余额之差。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的“年数初”或“年末数”就是该企业各资产的“年初”账面价值或“年末”账面价值;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收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一般地,负债的账面价值就是负债账户的贷方余额。而负债的计税基础,则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2.2依据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定暂时性差异
即在计算暂时性差异的基础上判断该差异的属性,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凡是资产项目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差异,都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之相反,凡是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差异,才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作为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在会计上称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作为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在会计上也称为应纳税性差异。这些差异,将于未来期间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2.3根据暂时性差异乘以现行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求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即“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依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对于计算求得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去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如果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表现为增加,则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或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如果表现为减少,则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或借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
2.4确认所得税费用
由于计算交纳所得税、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均计入当期损益,可以一并相应调整所得税费用。所以,实际工作中,将上述会计处理合并,编制复合会计分录,倒挤出所得税费用。
例3,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利润表”显示:本年“利润总额”为100万元。另据纳税申报资料及其他有关账簿资料显示:本年发生的交易事项中,会计与税收规定之间存在差异的包括:一是当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0万元;二是年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公允价值上升50万元;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期公允价值上升10万元。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出售时一并计算应税所得;三是当年确认持有至到期国债投资利息收入30万元。假定该公司当年1月1日不存在暂时性差异,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已交所得税15万元。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该公司所得税的核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郭继宏.对新企业会计制度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探讨[J].河北财会,2001(11).
(作者单位: 哈尔滨铁路资金结算所)
【关键词】 应付税款法 递延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观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完全摒弃了原会计制度要求的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等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一步到位,要求所得税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只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种模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看似复杂,其实,只要掌握好关键两个步骤的核算技巧,所得税核算就会得心应手。本文拟从所得税的日常核算及所得税汇算清缴等两个方面对所得税核算方法进行粗浅探讨。
1. 按税法要求,正确计算所得税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核算所得税,需要记住的是,计算缴纳给税务机关的所得税都是按照税法要求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根据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缴纳的。在实际工作中,所得税的计算缴纳则是采取按月或按季预交,年终汇算清缴的方式进行的。
因此,企业在平时计算缴纳所得税时,可按应付税款法将按规定计算缴纳的所得税,直接列作所得税费用,增加应缴所得税。即借记“所得税费用”账户,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账户;上交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例2,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利润表”顯示:本年“利润总额”为100万元。另据纳税申报有关资料显示:本年发生的交易事项中,会计与税收规定之间存在差异的包括:一是当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0万元;二是年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公允价值上升50万元(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出售时一并计算应税所得);三是当年确认持有至到期国债投资利息收入30万元。假定该公司当年1月1日不存在暂时性差异,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已交所得税15万元。试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该公司所得税的核算。
2. 按准则要求,正确计算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的收益应根据“资产负债观”来定义,因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也应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上加以倒挤推算,具体步骤如下:
2.1确定每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大部分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相同的。这里,重点确认哪些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可能不同的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账面价值是资产账户余额减去其所属调整账户余额之差。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的“年数初”或“年末数”就是该企业各资产的“年初”账面价值或“年末”账面价值;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收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一般地,负债的账面价值就是负债账户的贷方余额。而负债的计税基础,则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2.2依据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定暂时性差异
即在计算暂时性差异的基础上判断该差异的属性,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凡是资产项目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差异,都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之相反,凡是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的差异,才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作为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在会计上称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作为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在会计上也称为应纳税性差异。这些差异,将于未来期间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2.3根据暂时性差异乘以现行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求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即“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依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对于计算求得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去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如果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表现为增加,则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或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如果表现为减少,则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或借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
2.4确认所得税费用
由于计算交纳所得税、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均计入当期损益,可以一并相应调整所得税费用。所以,实际工作中,将上述会计处理合并,编制复合会计分录,倒挤出所得税费用。
例3,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利润表”显示:本年“利润总额”为100万元。另据纳税申报资料及其他有关账簿资料显示:本年发生的交易事项中,会计与税收规定之间存在差异的包括:一是当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0万元;二是年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公允价值上升50万元;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期公允价值上升10万元。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出售时一并计算应税所得;三是当年确认持有至到期国债投资利息收入30万元。假定该公司当年1月1日不存在暂时性差异,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已交所得税15万元。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该公司所得税的核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郭继宏.对新企业会计制度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探讨[J].河北财会,2001(11).
(作者单位: 哈尔滨铁路资金结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