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四位一体培养英语写作能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aixi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各个年级英语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参考国内外语言学家的相关论著,结合连续两届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及成效,证明“听、说、读、写,四位一体培养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这一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大部分中学生,尤其是县、乡镇中学生懂词汇、短语甚至句型,却不会写文章的难题。
  【关键词】 四位一体 循序渐进 全方位训练
  
  听、说、读、写精炼地概括了英语学习的四要素。听、读是理解和领会别人表达的意思,是信息获取、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的内化过程。说、写是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信息传递、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外化过程。写的能力的培养应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写作能力的提高又能反作用于“听、说、读”,促使听、说、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听、说、读、写四位一体,才是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
  
  一、持之以恒地进行听力训练,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听”是获取语言信息和语感的最主要环节,是基础中的基础。亚历山大教授曾经说过:“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水平,使其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才能为“说”直至最后的“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听力训练教材的选用应尽可能多样化,比如,小故事,对话,人物介绍,关于英美家庭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知识材料等等。还应注意选用由英美人士朗读,语言地道,语速适中,循序渐进的训练材料。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为写作准备必要的素材。词汇之于语言犹如土、木、砖、石之于高楼大厦。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及交际能力的高低,归根到底还得看他掌握词汇量的多少。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听、说、读、写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教学大纲规定的词汇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是中学生学习英语所需的最基本的词汇。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引导学生重视词汇的学习。如以下的方法:
  ①坚持每节课听写5-10个单词或短语。②每学完一个单元,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默写单词,要求学生根据汉语意思,写出单词、短语的正确拼写形式,词类等。最好,当堂同桌交换批改,对默写错了的,要立即重写5遍以上。这就使学生在长时间持之以恒的听写、默写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有了丰富的词汇,学生的写作就有了根本的保障。因单词拼写错误而词不达意丢分的现象才能有效避免。
  
  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说”)的能力,为写作奠定基础
  
  “说”是学生学英语过程中应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英语的应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口头表达,另一种是书面表达。口头表达更直接、更现实。书面表达则更强调准确性、规范性。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对书面表达水平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
  要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首先要通过大量口语练习,作为教师,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习惯。说英语就是由说得不好到较好的一个发展过程,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怕说不好,就怕不敢说。对说错了的学生,教师应带表扬性的纠正,开口的问题解决之后,要注意说的质量,具体说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的问题。平时教师应当用正常的语速教学,并可借助录音带、软件、电视媒体、语音室等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模仿地道的语音、语调、语速,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坚持不懈抓阅读训练,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添砖加瓦”
  
  实践证明,学生平时课外阅读面越宽、阅读量越大,语言实践的机会就越多,英语表达的能力就越强。广泛的阅读,才能加强学生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增长学生的见识。因此,在抓好课文教学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训练的同时,也要适当地进行一些课堂限时阅读训练,便于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及节奏感。
  
  四、耐心进行“写”的训练
  
  1.规范书写,严要求才有高质量
  高考“书面表达”的质量,既反映在表达内容上,也反映在卷面书写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起始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规范学生的书写。从书写26个字母的基本功抓起,绝不能马虎大意。要求学生写好匀笔斜体行书,注意连写以及卷面美观。一年级,宜组织学生参加1-2次的英语书法比赛,以此激发学生练习英语书写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动词的学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课文中出现的动词,要特别注意,因为动词掌握的好坏,是学生能否正确遣词造句的关键,每学到一个动词,都要求学生联系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练习组成句子。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动词决定句型的意识,让他们一造句就会自然地考虑到选用动词的正确句型。
  3.循序渐进,训练写作
  一、二年级以简单句为主。尤其是起始年级的写作训练,应以训练写简单句为主。掌握、写准确、写好了简单句,才能尝试学习写复合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复杂或高级的句子。简单句的训练,首先要求教师总结、归纳好常用句型。然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教学生掌握简单句的写法。如:sb.spend time/money on sth /(in) doing sth.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常用句型。我是这样教此句型的:
  I spent two days in making my plan.→
  I spent almost two days in making my plan last week.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在规范、正确地掌握了简单句的表达之后,写作的训练开始进入冲刺阶段。复合句、省略句、倒装句的写作成为训练的重点。例如上述句子就可以进一步“高级化”:
  I spent also two days in making my plan last week which is about planting trees.或者:
  I spent almost two days in making my plan for plant?鄄ing trees last week.
  4.限时模拟写作训练,加强考生临场应变能力
  近年来NMET试题的包容量增大,知识覆盖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必须注意提高速度、掌握好节奏。进行限时模拟写作训练时要求学生注意:
  (1)仔细审题,吃透要求。对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一定要认真分析,弄清楚该题目究竟要表达什么。把提供的汉语提示多读几遍,理解透它的要求,并将所规定的内容及要求重新进行整理组织,使它条理化,再以合适的口气、身份从适当的角度进行表达。
  (2)明确内容,把握要点。高考书面表达有一个特点,即要求考生表达的内容,在题目中都已交待得很清楚。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在做题时明确这些内容,把握住全部要点,理清脉络,既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要漏掉要点。应要求学生在仔细考虑试题内容后,把汉语提示简化到口语化的程度。再用英语将要点列出然后扩展成句,组织成文。
  (3)语言地道,表达恰当。学生在做题时不要拘泥于对原材料进行硬译,可以灵活一点,可以拐弯抹角地表达出来,要学会变通处理,变难为易,要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句式来表达,一定不要用没有见过的句型。
  (4)仔细检查,认真修改。主要检查:体裁、格式是否恰当,写信不能写成通知,说明文不能写成议论文;要点是否有遗漏;时态、语态、主谓是否一致;单、复数变化是否有错误;每个句子是否完整,单词拼写是否有错;总的字数是否合乎要求等等。
  总之,写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作为教师,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听、读、说、写全方位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责编 黄 晓)
其他文献
教师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对课改精神体悟的深浅与否,课程内容传达是否生动有趣,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而在教师的言谈身教中,语言水平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教师的言教中,用书面的相对较少,而运用口语的地方则相对较多,教师口语是否生动娴熟,是否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关系到学生能否得到深刻的启迪,人文境界能否得到有效的提升。  那么,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我们不妨从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存在多套不同的压力层系,给钻井工程带来了很多困难。地层压力的准确计算对于合理、经济地选用钻井液性能,防止井喷、井漏、井塌等复杂钻井情况的发生具有
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新高考制度的实施,要求学生必须全面发展。因此“木桶效应”成为制约学生升学的关键,这也就使得中学各科课程教学必须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十分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真研究“有效教学”的实施办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校“难忘教育”课题研究的开展,为我们寻求“有效教学”的方法打开了新的思路,成为我们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摘 要】 本文就农村初中生学习英语兴趣不高、厌学等问题,提出培养和提高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几项措施,以达到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之目的。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培养 英语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取得成功的关键。心理学家也认为,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心理学实验还证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