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在急性诱因作用下,出现的以黄疸、凝血障碍、腹水和(或)肝性脑病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达65%~93%。对如此严重的疾病,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涉及伦理问题。因此,在探索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时,可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目的:对大剂量清热化瘀中药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ACLF热毒瘀结证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设计、场所、受试者和干预措施: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病房中符合纳入标准的乙型肝炎相关性ACLF患者,全部病例均行"经典的西医综合治疗"方案,以是否自愿接受中医药辨证治疗分为治疗组(n=66)及对照组(n=32)。两组均干预12周。主要结局指标:评价治疗后3个月(治疗结束时)两组非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8和12周后的非肝移植患者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等,并观察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的中医证候积分、并发症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n=66)死亡21例(31.8%),对照组(n=32)死亡19例(59.4%),两组存活及死亡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5,P<0.01)。在治疗12周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估计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9.9、47.2 d;治疗组累积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经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12周时,治疗组血TBiL、ALT、AST、ALB、PTA等指标均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n=45)中医证候积分平均为(7.52±2.41)分,低于对照组(n=13)的(18.34±4.36)分(t=8.784,P<0.01)。治疗组、对照组腹水发生率分别为22.22%(10/45)、69.23%(9/13),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89%(4/45)、53.85%(7/13),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1.11%(5/45)、46.15%(6/1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0%和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血、尿、大便常规,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大剂量清热化瘀中药可显著改善乙型肝炎相关性ACLF热毒瘀结证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