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氏束旁起源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ibl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希氏束周围起源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及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起源于流出道希氏束旁频发室性早搏患者10例,三维电解剖指导下标记希氏束电位范围,右心室流出道及主动脉窦内双侧标测,应用非冷盐水灌注导管行射频消融,分析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电图特点,观察疗效和并发症。

结果

10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希氏束旁6例、起源于右冠窦希氏束旁3例、起源于无冠窦希氏束旁1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希氏束旁与部分主动脉窦希氏束旁起源患者体表心电图相似,体表心电图无法区别其右心室流出道希氏束旁起源或主动脉窦希氏束旁起源;成功靶点V波提前于体表心电图QRS波22~52(32.6±10.2)ms,消融靶点距离希氏束5.0~8.4(7.0±1.1)mm,所有患者射频消融成功,无并发症。

结论

右心室流出道希氏束旁和主动脉窦希氏束旁起源的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和电生理特点相似,消融前应同时标测右心室流出道和主动脉窦,选择最佳消融靶点进行消融。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61岁。因“突发胸闷、大汗2 h”入院。患者2012年7月8日晨起大便后突然出现胸闷、大汗,症状持续不缓解。在我院急诊室检查心电图,结果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ST 段在Ⅱ、Ⅲ、aVF、V7~V9、V3R~V5R导联弓背向上型抬高0.05~0.15 mV。静脉推注阿托品1 mg后转入心内科。患者入院前2年出现口唇紫绀,未诊治;1年半前曾因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言语不利来我院检查头颅 CT,结
期刊
2012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大会公布了糖尿病患者未来血运重建评价:多支病变的最佳治疗策略研究(the future revascularization evalu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optimal management of multivessel disease,FREEDOM)[1],同期该研究全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姜黄素能否诱导大鼠肾内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并防治对比剂肾病。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按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6例)、单纯泛影葡胺组(B组,6例)、泛影葡胺+姜黄素组(C组,6例)、泛影葡胺+姜黄素+锌原卟Ⅸ组(D组,6例)。适应性喂养1周后,在全身麻醉下切除各组大鼠的右肾,继续普通饲料喂养4周。随后,除A组仍以普通饲料喂养外,其余3组给予去盐饮食,且各组大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虽然支架置入后可以即刻消除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恢复血流通畅,但支架术后5年或更晚的支架内再狭窄以及支架内极晚期血栓形成却成为临床所关注和亟须解决的问题。最近一系列的病理以及影像学研究发现,支架内存在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且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支架内再狭窄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可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本文将对近年来支
期刊
2012年3月21日,卫生部召开了全国康复医疗工作会议,强调康复医疗是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短板。只有预防、治疗、康复3支大军协同作战,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
期刊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接受PDA封堵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患者术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PDA直径、封堵器直径、平均肺动脉压力、术中肝素用量、封堵器厂家和术后有无残余分流,并分析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术后血小板数量减少的程度进行分级,分析不同分级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
目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梗死后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学的重大进展之一,本研究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对比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BMC)移植治疗和单纯使用基础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重构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为干细胞的移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11年第4期)、PubMe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
2012年11月25日发生的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罗阳因心脏病猝死事件引起党中央及广大民众的极大关注。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引致的英年早逝、英年致残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期刊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并对VSR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方法回顾性入选2002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确诊为AMI合并VSR患者70例。比较AMI后VSR患者存活≤30 d(n=39)及存活>30 d(n=31)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检验结果等指标,分析研究存活≤30 d患者的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制定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