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支持”助推“真自主”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就叫生活。人生就是要‘活’——要‘生活’。”把幼儿生活放在首位,并切实地加以关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幼儿园不断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的基本任务。北京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将“自主性生活活动”作为重点推进内容,提出生活环节落实的五个关键词:科学、自主、自然、有序、文雅。什么是生活活动?怎样将其落地呢?下面我以“一二三四五”的方式盘点园所“自主性生活活动研究”的管理思路与方法。
  一个重要判断——判断“新矛盾”。园所管理的第一步是要抓住核心,抓核心的关键在于找准矛盾点。我园在制定园所方案之前,通过填写生活环节调查问卷、填写班级生活环节现状,对接“科学、自主、自然、有序、文雅”标准存在的问题、现场录像研讨等形式反观幼儿们的具体表现。据此,找准矛盾点:幼儿自主生活的需要和不适宜的生活环节安排及组织方法之间的矛盾。
  “两方合力论”。幼儿园的发展中,人的发展是基础,我园倡导幼儿与教师“双主体同发展”理念,提出“两方合力论”,即生活活动中幼儿的“真自主”的内驱力与教师“真支持”的助推力,两方面共同发力,共同成长。建立生活活动中幼儿的“真自主”的内驱力。幼儿的习惯不是一日形成的,我园借鉴高宽课程,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选择,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幼儿的主动性。讨论在前,唤醒自主意识。教师将具体问题抛给幼儿,引发讨论。尝试方案,激发自主动力。与幼儿一起通过观看照片、录像等方式,发现并解决问题,激发幼儿“自主性”的内驱力。教师要克服“怕麻烦”的心理,采取“借力与支持”的方式,将理念与实践相统一,体现发自内心的“真支持”。
  三个“不会变”引领一日生活新格局。园所管理稳定性尤为重要,依托集团文化,我园打破一日生活的旧格局建立新格局,坚持幼儿为本不会变,并通过教研活动将其落地。坚持保教结合不会变。调整保育员的学习方式,变灌输、提要求为研讨活动,让每一位保育员意识到自身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其教育意识。坚持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模式不会变。管理者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使用PDCA的模式不断循环往复,向上提升。
  四个“新调整”保障自主性生活有效落地。调整管理方式。由“扁平化”调整为矩阵式架构开展工作,注重保教、保健合作,两部门既有垂直领导,又注重横向部门之间的联动,提高管理效率。调整作息时间。研讨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和流程标准,加餐环节融入活动区活动,延长活动区活动时间,让幼儿在轻松的音乐中自主倒奶、夹干果等。调整工具材料。通过试点班级的实践操作、与幼儿讨论等方式,使工具材料更加贴近幼儿生活所需。调整生活环境,针对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五大发展与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生活活动的行动研究,我们欣喜地发现幼儿、教师、管理者、园所均获得发展,体会到成长的幸福。
  第一,一脉相承,提高幼儿自主性。幼儿由被动执行、消极听指令到积极参与,“科学、自主、有序、自然、文雅”的生活方式正在养成。第二,知行统一,促进教师真发展。教师开始关注幼儿的情绪状态,实现由完成任务到真正关注生活品质的过渡;通过研究幼儿生活自主化,促进教师更多思考和关注幼儿的生活,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及专业修养。第三,重点清晰,提升管理者统筹力,把具体工作任务和内容按类别纵向细化为部门流程。第四,追求品质,夯实园所发展基石。真正找寻自由与规则之间的幼儿教育之道。第五,深入思考,赋予持续发展活力。生活教育,应是使人成为“人”,应是赋予幼兒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非朝夕之事,需要家园统一理念,共同陪伴幼儿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明天幼稚集团第一幼儿园)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
其他文献
学生的自主成长是一个过程,需要外部环境的激发,使其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激发自主发展的内驱力,调动自主发展的能动性,从而实现自主成长。身为教师,应把唤醒学生自主成长当成一份使命。班级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础。  积极创设自主管理“场”  学生主体参与,建立班级公约。要使学生在學习和生活上实现人人都能自我管理的目标,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规
游戏是符合幼儿天性的活动,幼儿的天性使他们能从游戏中得到快乐,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教师在游戏中传授数学知识,可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幼儿从生活中、游戏中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活动中的价值点,巧妙地运用“数学语言”与幼儿交流互动,激发幼儿的逻辑思考,真正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增长经验,提升幼儿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关注梯度性,渗透核心经验点  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