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尤其是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桩结构。钢管混凝土桩具有承载力大、能够有效的抵抗风力、水流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冲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市政施工当中。本文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桩的施工工艺,并提出质量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我国关于钢管混凝土桩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60年代引进这种技术,到90年代,钢管混凝土桩在我国的到巨大发展,钢管混凝土桩是指在圆形的钢管内填入混凝土,从而形成一种介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其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这种组合结构借助内填的混凝土增强了钢管壁耳钉稳定性,同时又借助钢管对混凝土的套牢做用哪个,使混凝土三向受压,极大的提高了桩的承载能力,也增加了其塑性性能。钢管和混凝土的有机结合,极大的增强了整个桩结构的性能。此外,钢管混凝土桩比传统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桩材料用量和构件自重减少了约50%,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桩的施工工艺,并对其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一、钢管混凝土桩的施工工艺
(一)施工前准备
首先,应该根据工程的施工要求。设计图纸、地址报告等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审查施工方案,制作施工流程、技术指标以及安全措施等。同时还要检查突发事故的应急方案是否到位,检查灌注桩的水源,泥浆循环系统应该设置泥浆池和沉淀池。导管应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并做水密性承压试验,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审核,尤其是对所用钢管的检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安全。配备专门的人员,对施工进度和设备运行参数进行详细记录。以文物展览馆的建设为例,在施工前期,应该对展览馆的选址进行科学的考察,制定严密的施工设计方案,保证后期的施工顺利开展。
(二)钢管桩的打入
1、打桩的顺序
根据桩基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土质、地形和桩基的密度来决定打桩的顺序。一般采用的打桩顺序是自中央向两侧打设、分段打设和逐排打设三种方式。在具体施工中,根据工程的性质选择打桩顺序。
2、桩机的安装与就位
在进行打桩机的安装时,应该将其对准桩位(桩锤中心对准样桩中心),如果需要进行小幅度的位置调整,则可以使用旋转桩机或顶升导杆滑块来完成,启动平台的支腿油缸,将平台校正到水平状态,保证其稳定、垂直,避免打桩过程中桩机发生倾斜和移动。①
3、钢管桩起吊就位
首先,应该拴好吊装所使用的索具和钢丝绳,然后将索具捆绑钢管距其顶端约500mm处。启动机器将钢管吊起,确保钢管的下端与桩位中心对准,缓缓的放入水中,当恢复门架在桩顶扣好桩帽后,可以将索具卸下。采用厚度为100mm的木板在桩顶和桩帽之间做相应的衬垫。
4、打桩
当桩插入到桩位之后,并且保证是垂直对准桩位中心,将桩缓缓的放入土中,确保位置的准确。在桩顶扣好桩箍或桩帽,桩基本稳定后可以将吊钩除去,开始进行打桩。先采用0.5—0.8m的小落距轻击桩顶,在桩正常的沉入到土中1—2m之后,再次检查桩身是否垂直以及桩尖的偏移,确保桩的纵横双向垂直偏差不得超过5‰。当这些要求都符合之后,逐渐增大至规定的落距,打桩直至完成设计的深度。
(三)钻孔和清孔
首先,调整钻头的中心与桩位中心,保证钻机就位时候的钻杆垂直。在开钻之前,要在护筒内多加一些粘土。检查地表土层的情况,土层疏松的时候,混加一定数量的小石块,然后注入泥浆和清水,借助钻头的冲击力把泥浆和石膏挤向孔壁,来加固护筒角。钻孔时,要随时的察看钢丝绳的回弹情况,孔内的泥浆水平面要高出护筒脚≥0. 5m , 这样可以避免泥浆面荡漾损坏护筒脚孔壁。但要比护筒顶面低处0.3m,这样是为了防止泥浆的益处。在钻孔完成后,要进行清孔。对孔内的石渣和泥浆等进行清洗,保证孔内的含沙量等符合设计的标准。
(四)钢管混凝土的灌注
在进行灌注之前,应该对桩头的混凝土面进行清洗和润滑,必要是要对钻孔进行二次清理,将导管下口与桩底的距离控制在500mm,确定钢管立柱安装位置和垂直度及各预埋件准确无误之后,再进行钢管立柱内高强度混凝土灌注工作。当灌注进行到距离钢管顶部5m时,应该减小导管的埋入深度,利用振动棒进行振捣,孔内混凝土的灌注必须一次性的完成。为了能够满足后期的施工需要,一般灌注到距离顶部0.2m处停止灌装,在混凝土凝固后,还要在钢管顶部蓄水养护14天的时间,在施工前将顶部浮浆清楚,不足部分再进行补注。②
(五)桩体完整性检测
在灌装完成之后,要对桩基的完整性进行检测,采用现代的检测技术,例如超声波检测、高应变动力检测、低应变动力检测以及钻孔抽芯法等,对桩基的质量进行科学检测,如出现质量问题及时的解决,确保桩基的质量安全。③
二、钢管混凝土桩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施工材料的检查
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与钢管混凝土桩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材料的性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桩基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桩基及其附属结构的及时维护,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整个工程的质量提升。因为桩基要常年经受雨雪、大风、大雾、暴晒等环境当中,因此对与施工所使用的原材料,监管部门必须充分的重视。对于那些不符合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的材料,必须清退。此外,在工程材料检查验收工作当中,监管人员必须严格对材料的来源渠道进行控制,加强对材料的抽样检查工作。
(二)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1、事前控制,在整个工程实施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
这是施工阶段的第一阶段,即整个桩基建设工程的计划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现状,找出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究查主要原因素,并针对主要原因,拟定对策和措施,提出工程计划,预测效果。
2、事中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
这是施工阶段的第二阶段,即整个工程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要求监理及施工人员力争实现“零误差”的质量目标,并在施工中通过细心组织施工、严格检查验收,使工程的各项质量指标全部达到优良标准。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准确预测和排查,防患于未然。
3、事后控制,对施工后的产品进行检查及问题处理
这是施工阶段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要求监理人员借助科学的检测手段,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将执行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检查执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处理,正确的予以肯定。
(三)强化质量意识,履行法律程序
对于每个参与钢管混凝土桩建设施工的人员,应该增强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项建筑工程都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将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首先必须要规范桩基工程建设市场。对桩基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依据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加大工程法定建设程序的建设,具体规范工程建设各方行为,使质量监管有法可循。强化法律管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严厉打击在施工中以权谋私,偷工减料等违法行为,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
三、结语
钢管混凝土桩具有承载力轻、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因此,在文物展览馆等建筑物的建设过中,钢管混凝土桩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像文物展览馆等建筑对文物的损害,起到了很好的文物保护功能。
参考文献:
[1] 苏杨,高宗余.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桩的设计、施工及试验[J].桥梁建设.2012(2).
[2] 孙晓娜,王坤.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施工问题及解决对策[J].华东公路,2012(1).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我国关于钢管混凝土桩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60年代引进这种技术,到90年代,钢管混凝土桩在我国的到巨大发展,钢管混凝土桩是指在圆形的钢管内填入混凝土,从而形成一种介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其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这种组合结构借助内填的混凝土增强了钢管壁耳钉稳定性,同时又借助钢管对混凝土的套牢做用哪个,使混凝土三向受压,极大的提高了桩的承载能力,也增加了其塑性性能。钢管和混凝土的有机结合,极大的增强了整个桩结构的性能。此外,钢管混凝土桩比传统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桩材料用量和构件自重减少了约50%,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桩的施工工艺,并对其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一、钢管混凝土桩的施工工艺
(一)施工前准备
首先,应该根据工程的施工要求。设计图纸、地址报告等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审查施工方案,制作施工流程、技术指标以及安全措施等。同时还要检查突发事故的应急方案是否到位,检查灌注桩的水源,泥浆循环系统应该设置泥浆池和沉淀池。导管应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并做水密性承压试验,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审核,尤其是对所用钢管的检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安全。配备专门的人员,对施工进度和设备运行参数进行详细记录。以文物展览馆的建设为例,在施工前期,应该对展览馆的选址进行科学的考察,制定严密的施工设计方案,保证后期的施工顺利开展。
(二)钢管桩的打入
1、打桩的顺序
根据桩基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土质、地形和桩基的密度来决定打桩的顺序。一般采用的打桩顺序是自中央向两侧打设、分段打设和逐排打设三种方式。在具体施工中,根据工程的性质选择打桩顺序。
2、桩机的安装与就位
在进行打桩机的安装时,应该将其对准桩位(桩锤中心对准样桩中心),如果需要进行小幅度的位置调整,则可以使用旋转桩机或顶升导杆滑块来完成,启动平台的支腿油缸,将平台校正到水平状态,保证其稳定、垂直,避免打桩过程中桩机发生倾斜和移动。①
3、钢管桩起吊就位
首先,应该拴好吊装所使用的索具和钢丝绳,然后将索具捆绑钢管距其顶端约500mm处。启动机器将钢管吊起,确保钢管的下端与桩位中心对准,缓缓的放入水中,当恢复门架在桩顶扣好桩帽后,可以将索具卸下。采用厚度为100mm的木板在桩顶和桩帽之间做相应的衬垫。
4、打桩
当桩插入到桩位之后,并且保证是垂直对准桩位中心,将桩缓缓的放入土中,确保位置的准确。在桩顶扣好桩箍或桩帽,桩基本稳定后可以将吊钩除去,开始进行打桩。先采用0.5—0.8m的小落距轻击桩顶,在桩正常的沉入到土中1—2m之后,再次检查桩身是否垂直以及桩尖的偏移,确保桩的纵横双向垂直偏差不得超过5‰。当这些要求都符合之后,逐渐增大至规定的落距,打桩直至完成设计的深度。
(三)钻孔和清孔
首先,调整钻头的中心与桩位中心,保证钻机就位时候的钻杆垂直。在开钻之前,要在护筒内多加一些粘土。检查地表土层的情况,土层疏松的时候,混加一定数量的小石块,然后注入泥浆和清水,借助钻头的冲击力把泥浆和石膏挤向孔壁,来加固护筒角。钻孔时,要随时的察看钢丝绳的回弹情况,孔内的泥浆水平面要高出护筒脚≥0. 5m , 这样可以避免泥浆面荡漾损坏护筒脚孔壁。但要比护筒顶面低处0.3m,这样是为了防止泥浆的益处。在钻孔完成后,要进行清孔。对孔内的石渣和泥浆等进行清洗,保证孔内的含沙量等符合设计的标准。
(四)钢管混凝土的灌注
在进行灌注之前,应该对桩头的混凝土面进行清洗和润滑,必要是要对钻孔进行二次清理,将导管下口与桩底的距离控制在500mm,确定钢管立柱安装位置和垂直度及各预埋件准确无误之后,再进行钢管立柱内高强度混凝土灌注工作。当灌注进行到距离钢管顶部5m时,应该减小导管的埋入深度,利用振动棒进行振捣,孔内混凝土的灌注必须一次性的完成。为了能够满足后期的施工需要,一般灌注到距离顶部0.2m处停止灌装,在混凝土凝固后,还要在钢管顶部蓄水养护14天的时间,在施工前将顶部浮浆清楚,不足部分再进行补注。②
(五)桩体完整性检测
在灌装完成之后,要对桩基的完整性进行检测,采用现代的检测技术,例如超声波检测、高应变动力检测、低应变动力检测以及钻孔抽芯法等,对桩基的质量进行科学检测,如出现质量问题及时的解决,确保桩基的质量安全。③
二、钢管混凝土桩施工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施工材料的检查
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与钢管混凝土桩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材料的性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桩基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桩基及其附属结构的及时维护,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整个工程的质量提升。因为桩基要常年经受雨雪、大风、大雾、暴晒等环境当中,因此对与施工所使用的原材料,监管部门必须充分的重视。对于那些不符合工程质量标准和要求的材料,必须清退。此外,在工程材料检查验收工作当中,监管人员必须严格对材料的来源渠道进行控制,加强对材料的抽样检查工作。
(二)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1、事前控制,在整个工程实施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
这是施工阶段的第一阶段,即整个桩基建设工程的计划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现状,找出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究查主要原因素,并针对主要原因,拟定对策和措施,提出工程计划,预测效果。
2、事中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
这是施工阶段的第二阶段,即整个工程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要求监理及施工人员力争实现“零误差”的质量目标,并在施工中通过细心组织施工、严格检查验收,使工程的各项质量指标全部达到优良标准。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准确预测和排查,防患于未然。
3、事后控制,对施工后的产品进行检查及问题处理
这是施工阶段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要求监理人员借助科学的检测手段,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将执行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检查执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处理,正确的予以肯定。
(三)强化质量意识,履行法律程序
对于每个参与钢管混凝土桩建设施工的人员,应该增强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项建筑工程都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将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首先必须要规范桩基工程建设市场。对桩基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依据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加大工程法定建设程序的建设,具体规范工程建设各方行为,使质量监管有法可循。强化法律管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严厉打击在施工中以权谋私,偷工减料等违法行为,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
三、结语
钢管混凝土桩具有承载力轻、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因此,在文物展览馆等建筑物的建设过中,钢管混凝土桩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像文物展览馆等建筑对文物的损害,起到了很好的文物保护功能。
参考文献:
[1] 苏杨,高宗余.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桩的设计、施工及试验[J].桥梁建设.2012(2).
[2] 孙晓娜,王坤.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施工问题及解决对策[J].华东公路,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