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火论治难治性痛风急性发作

来源 :风湿病与关节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gming8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风的发生与脾胃运化功能密切相关,由于脾虚运化,痰浊内生阻于经络,久而成瘀,而痰瘀又可作为病理产物,阻于脾胃运化,最终导致痛风反复发作,发展为难治性痛风.通过梳理李东垣阴火理论的渊源、治法研究及临床实践研究,发现脾胃气虚、阴火内生、上乘土位与部分难治性痛风急性发作相关,提出治疗本病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气为基本法则,为日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淀粉样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淀粉样变可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以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和强直性脊柱炎最为常见,而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出现淀粉样变则报道较少,且报道的病例大多数表现为抗着丝点抗体阳性.笔者将临床中所诊治的1例抗Scl-70抗体阳性的SSc合并皮肤淀粉样变患者的诊治过程予以整理,供临床参考.
娄多峰教授在数十年的行医生涯中,运用“虚邪瘀”理论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不外乎肾督亏虚、感受外邪和痰浊瘀血.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治疗不同证型的自拟经验方,强脊宁一号汤用于疾病早期风寒湿痹阻督脉证,强脊宁二号汤用于疾病中后期肾督亏虚、邪滞血瘀证,肾痹汤用于疾病中后期肝肾亏虚、邪痹督脉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灵活加减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目的 探讨卯时中药脐疗干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便秘阳虚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肾病科72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便秘阳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与常规护理,对照组在辰时采用温肾助阳通便贴脐疗,观察组在卯时采用温肾助阳通便贴脐疗,每日1次,每次贴敷3 h,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疗效、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中医证候评分、便秘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观
基于娄多峰教授“虚邪瘀”治痹理论体系,张华东对娄多峰教授的“邪随虚转,证分寒热”痹病发展机制思想钻研及领悟十分深刻,将其中“虚”初步定义为体质;后又进一步解释为阴阳,其认为体质差异是“邪随虚转”之首要条件,阴阳盛衰是“邪随虚转”之决定因素,而“证分寒热”为“邪随虚转”的最终表现;深刻解释了邪与虚之间的转换机制、寒热互化的规律,以便能够精准分析复杂风湿病病机与证候之间的机证转化规律,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对肝肾阴虚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福州市第二医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20例肝肾阴虚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2组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耳穴贴压治疗,取耳穴身心、快活、神门、交感、神经系统皮质下为主穴,肝、心为配穴,每穴1次至少按压100次,每天按压3次,7 d更换耳穴贴,1周3次耳穴贴压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强直性脊柱炎整体病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时期都有其一定的特性.娄多峰教授创立“虚邪瘀”治痹理论体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每个时期均有“虚、邪、瘀”,只是程度有所区别.早期邪实为主,以祛邪为要;中期虚实夹杂,扶正、祛邪、化瘀并重;晚期正虚为主,以扶正为要.根据各期的证候特征,分期进行辨治调护,针对性强,疗效也更为确切.
痛风性关节炎是人体内嘌呤物质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引起组织急性炎性反应,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1].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主要表现之一,痛风引起关节病变,以外周关节多发,如跖趾、膝、踝、腕、肘等关节部位,中轴关节较少见,尤其胸锁、胸肋关节尿酸盐结晶沉积后易引起骨质破坏,出现急性胸痛,诊断困难,容易误诊,临床上须与肿瘤、感染、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鉴别[2].本院收治1例突发性胸痛患者,后经临床诊断为胸锁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现将诊疗过程报道如下.
目的:观察重骨颗粒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以口服重骨颗粒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2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指数(Lequesne MG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
风湿病临床症状多样、发病隐匿,多数患者被误诊、误治,导致临床中反复发作,或加重病情,迁延难愈.娄多峰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正气亏虚(虚)、邪气侵袭(邪)、痰瘀气滞(瘀)致病因素,对风湿病复杂的病因进行高度的概括.基于“虚邪瘀”理论,阐述在风湿病的防治过程中,要重视养骨健骨,协调机体的太过和不及,防微杜渐,和气血、通脏腑、养筋骨,并适应自然界变化,起居有常,使人体外与大自然协调一致,内为一个阴阳和谐平衡的统一体,最终到达筋骨平衡,身体康健.
目的 观察内热针对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疼痛、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0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骨伤科就诊的寒湿痹阻型KOA门诊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治疗,穴位选取内膝眼、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西乐葆),治疗4周后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疼痛指数量表(WOMAC)评分、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