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创造性教学,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所关注的内容。本文结合教学案例,试从情景教学的角度探索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情景;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在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少老师发现,很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有不少学生认为历史与社会只是一门“副课”,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对于知识,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消化和理解,因而成绩很难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要求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创造性教学。而情景教学法的使用,不仅可以拉近历史与社会学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近现实、亲近历史,为教学目的服务,还可以降低学习历史与社会的难度,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不光在感知,而且也在描绘,在制作,在创造。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和探究。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
运用视频资料,创设想象情境。
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的演示、操作、实验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恰当地利用它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变得新颖,而引人入胜,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冊《草原风情》的导入中,我运用了腾戈尔的MTV《天堂》,歌词加上如画美丽的风景,引得学生发出“哇”的赞叹声,然后顺理成章地问他们,“想去这样的“天堂”游览一番吗?”进入新课教学,学生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状态。
又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社会变迁的轨迹》这一课中的南京大屠杀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我给学生观看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视频。当一幅幅反映中国人民血泪史的画面一一展过时,学生们的表情由平静而严肃进而愤怒。历史情景的创设使学生通过影片的观看,直观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角色,使心灵受到了撞击。
二、主动讲述,创设人物情境。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的口头语言的讲述,当然无论现代化教学手段怎样先进,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口头语言。因而生动的讲述也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常用方法之一。我在讲授《丝路明珠》的时候,设计了一个虚拟的人物,来到了新疆这个陌生的地方,然后用学生的同龄人语言来设计问题,请学生帮我引路,帮我解疑,使得学生兴趣昂然,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三、铺设疑问,创设探究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目的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才能引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活动。教师适时地启发解惑,当好学生的助手,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问题情景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如在讲授七年级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秦岭——淮河南北差异时,为了让学生探究南北方气候的差异,我先出示两幅南北方的民居图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猜测哪是北方,哪是南方,并说明判断理由。学生回答:A图是我们南方民居,因为它比较通风。B图是我们北方民居,因为它比较封闭。那么为什么南方民居比较通风,而北方民居比较封闭?学生又答:因为南方冬天温暖,北方冬天寒冷。教师进一步引导:对,南北方的建筑差异是由于气候因素造成的,那么南北方的气候有何差异呢?再通过《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读图指导,着重解释等温线,加深学生理解。
四、营造氛围,创设表演情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善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的教学气氛,启发、诱导学生产生交流的愿望,才能取得合作学习的效果。比如,用小组竞赛活动、学生表演、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等。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在生活中运用规则》一课中讲到110、119、120、122等报警、救援电话时,我给学生设计一定的场景,让他们自编自演,先做自我介绍,再进行模拟演习,演习报警、急救的正确方法,让学生学会辨别各种报警及救护电话。又如讲《生活离不开规则》时,又给了学生一定的案例,让他们在规定的情境中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作出对策,评出最佳决策小组,学生的反映非常热烈。
五、联系生活,创设实际教学情境。
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盲目的创设教学情境,而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来创设教学情境。源于学生生活的情境,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易于接受的。比如在讲授《妈妈的帐本》时,为了让他们理解什么叫“盈余”、什么叫“赤字”,我虚构了两份帐单,虚构了“李妈妈”这个人物,请学生来帮她找找她的帐本有什么问题,也使得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两个概念,当然这两份帐单基本符合学生的生活事实。
情景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特定历史与社会场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思考、演出和观看中体验情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轻快、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学习。同时它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积极地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情景教学法的有效开展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特别集中体现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潜心钻研,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探索构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情景;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在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少老师发现,很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有不少学生认为历史与社会只是一门“副课”,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对于知识,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消化和理解,因而成绩很难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要求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创造性教学。而情景教学法的使用,不仅可以拉近历史与社会学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近现实、亲近历史,为教学目的服务,还可以降低学习历史与社会的难度,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不光在感知,而且也在描绘,在制作,在创造。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和探究。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
运用视频资料,创设想象情境。
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的演示、操作、实验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恰当地利用它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变得新颖,而引人入胜,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冊《草原风情》的导入中,我运用了腾戈尔的MTV《天堂》,歌词加上如画美丽的风景,引得学生发出“哇”的赞叹声,然后顺理成章地问他们,“想去这样的“天堂”游览一番吗?”进入新课教学,学生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状态。
又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社会变迁的轨迹》这一课中的南京大屠杀时,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我给学生观看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视频。当一幅幅反映中国人民血泪史的画面一一展过时,学生们的表情由平静而严肃进而愤怒。历史情景的创设使学生通过影片的观看,直观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角色,使心灵受到了撞击。
二、主动讲述,创设人物情境。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的口头语言的讲述,当然无论现代化教学手段怎样先进,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口头语言。因而生动的讲述也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常用方法之一。我在讲授《丝路明珠》的时候,设计了一个虚拟的人物,来到了新疆这个陌生的地方,然后用学生的同龄人语言来设计问题,请学生帮我引路,帮我解疑,使得学生兴趣昂然,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三、铺设疑问,创设探究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有目的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才能引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活动。教师适时地启发解惑,当好学生的助手,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问题情景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如在讲授七年级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秦岭——淮河南北差异时,为了让学生探究南北方气候的差异,我先出示两幅南北方的民居图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猜测哪是北方,哪是南方,并说明判断理由。学生回答:A图是我们南方民居,因为它比较通风。B图是我们北方民居,因为它比较封闭。那么为什么南方民居比较通风,而北方民居比较封闭?学生又答:因为南方冬天温暖,北方冬天寒冷。教师进一步引导:对,南北方的建筑差异是由于气候因素造成的,那么南北方的气候有何差异呢?再通过《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读图指导,着重解释等温线,加深学生理解。
四、营造氛围,创设表演情境。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善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的教学气氛,启发、诱导学生产生交流的愿望,才能取得合作学习的效果。比如,用小组竞赛活动、学生表演、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等。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在生活中运用规则》一课中讲到110、119、120、122等报警、救援电话时,我给学生设计一定的场景,让他们自编自演,先做自我介绍,再进行模拟演习,演习报警、急救的正确方法,让学生学会辨别各种报警及救护电话。又如讲《生活离不开规则》时,又给了学生一定的案例,让他们在规定的情境中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作出对策,评出最佳决策小组,学生的反映非常热烈。
五、联系生活,创设实际教学情境。
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盲目的创设教学情境,而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来创设教学情境。源于学生生活的情境,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易于接受的。比如在讲授《妈妈的帐本》时,为了让他们理解什么叫“盈余”、什么叫“赤字”,我虚构了两份帐单,虚构了“李妈妈”这个人物,请学生来帮她找找她的帐本有什么问题,也使得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两个概念,当然这两份帐单基本符合学生的生活事实。
情景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特定历史与社会场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思考、演出和观看中体验情感,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轻快、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学习。同时它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积极地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情景教学法的有效开展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特别集中体现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潜心钻研,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探索构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