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人们称誉为童话王国的丹麦,而今又谱写出了令人赞美的绿色童话。不久前,我们奔赴这个北欧岛国采访,主题恰是气候与环境。
从2009年举行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哥本哈根“贝拉中心”,到大海中漂浮的生态小岛萨姆苏;从诺德堡世界一流环保节能企业丹佛斯公司总部,到天鹅游弋、海鸥翱翔的松德堡海滨……我们一路观察、思考:丹麦今天的绿色童话如何构成?它的构成及其细节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弹丸小岛之魅力
一个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岛——萨姆苏(Samso),为什么会吸引世界的目光?2009年末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和记者们纷纷上岛参观采访,此后又有50多个国家驻丹麦的大使接踵而至,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也对萨姆苏连篇报道。
萨姆苏岛面积约114平方公里,驱车绕岛一周也就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岛上有22个村庄,居民4000余人。若以城市大小排序,萨姆苏市在丹麦排位倒数第三。
丹麦政府为什么要推举这个小岛?这个弹丸小岛究竟有何魅力?我们带着问题开始了实地采访。
从奥胡斯市乘坐轮渡,在风涛中行驶大约40多分钟到达岛上,已是漆黑的深夜。冬季来萨姆苏,最先感受了它的风雪肆虐,途中甚至有小轿车翻下路基。
去采访的路上,我们几乎是被强风推搡着走的,雪渣弥漫,呛得人几乎难以喘息。这让我们领略了萨姆苏风之威力。然而,正是这近乎狂野的自然能量,无意中塑造了萨姆苏,也成就了萨姆苏。
试验起源于一次竞赛
萨姆苏这个蕞尔小岛,早先少为人知,以盛产优质土豆、南瓜广受欢迎。萨姆苏的冷杉树,因“最像圣诞树”出名,远销到俄罗斯。
萨姆苏岛的平静农耕生活状态被打破,缘自1996年的一场竞赛。
竞赛由丹麦气候环境与能源部主办,内容是以丹麦国内可排除外来干扰的岛屿为单位,设计通过完全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实现消除二氧化碳排放的发展规划。竞赛组织者为发展规划的设计提了三个条件:一是在10年之内要实现百分之百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二是要依靠现有的技术和装备;三是规划将按照丹麦国家的政策框架实施而不是靠政府的投入和补贴。
萨姆苏一位奶制品合作社及商会负责人敏锐捕捉到了这个信息,说服合作社及商会部分成员,参与这个政府组织的竞赛。
他们聘请来了与萨姆苏一水之隔的奥胡斯市的一位工程师。这位工程师发现,萨姆苏岛上有持久而强劲的风力,有一定的日照时间,生产的农作物有大量的秸秆。在充分利用萨姆苏岛这些可再生资源的基础上,他设计了一个可操作实施的发展蓝图。
当年,丹麦总共有五个岛屿参与这场竞赛,萨姆苏岛的发展规划在评选中获得了铜牌。
虽然,萨姆苏岛的发展方案在设计竞赛中没能赢得第一,但是,萨姆苏人在把方案变为现实的行动中却拔得了头筹。
在一位名叫索伦·赫尔曼森(Soren Hermansen)的自然环境教师积极推动下,几乎全体萨姆苏岛的民众都加入到这场变蓝图为现实的行动中。两年后,也就是在1999年,11架大型涡轮风力机就在萨姆苏岛上树立了起来。
除了投资构筑风力发电机外,萨姆苏的岛民们还在自家屋顶搭建了太阳能电池板。接着,他们又建造了燃烧秸秆的集中供热厂,并安装热交换器从地下获得热能,以解决岛上的冬季供暖和热水供应。
到了第十年,即2007年,又有10架大型涡轮风力机就在萨姆苏岛附近的海面上树立起来。
至此,萨姆苏人以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构成了岛域的全新能源体系。除了汽车和部分农用机械暂时尚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石化燃料外,其他一切供电和取暖都源自可再生能源。
从2007年始,萨姆苏岛的21架风力涡轮机所发的电,除了供岛上的民众生产生活使用外,每年至少有40%的剩余电力,通过并入电网输送到萨姆苏岛以外的其他地方。虽说岛上的汽车和农用机械还要消耗一定量的化石能源,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但与岛上大量输出的绿色能源做平衡后,每位岛上居民的二氧化碳年平均排放为负3吨。
二氧化碳排放从每人年平均11吨到负3吨,萨姆苏岛的生产生活完全改变了。以往,为维持岛上的正常生产生活运转,大量的燃料油和煤炭要用轮船从岛外运来,而现在,岛上4000多人的用电、取暖,完全由岛上自产的可再生能源来满足。
如今,萨姆苏的海水更湛蓝,沙滩更洁净,空气更清新了。而更重要的是,萨姆苏的实验证明,某些看似乌托邦的幻想离现实不过一步之遥,只要切实努力,就可以幻想成真。
“绿色使徒”索伦·赫尔曼森
说到萨姆苏“生态能源岛”的成功构建,就必然要提到索伦·赫尔曼森这个名字。他现在是萨姆苏能源学院院长。而更多报道中,称之为“绿色使徒”、“环保英雄”、“新能源专家”
从2009年举行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哥本哈根“贝拉中心”,到大海中漂浮的生态小岛萨姆苏;从诺德堡世界一流环保节能企业丹佛斯公司总部,到天鹅游弋、海鸥翱翔的松德堡海滨……我们一路观察、思考:丹麦今天的绿色童话如何构成?它的构成及其细节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弹丸小岛之魅力
一个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岛——萨姆苏(Samso),为什么会吸引世界的目光?2009年末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和记者们纷纷上岛参观采访,此后又有50多个国家驻丹麦的大使接踵而至,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也对萨姆苏连篇报道。
萨姆苏岛面积约114平方公里,驱车绕岛一周也就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岛上有22个村庄,居民4000余人。若以城市大小排序,萨姆苏市在丹麦排位倒数第三。
丹麦政府为什么要推举这个小岛?这个弹丸小岛究竟有何魅力?我们带着问题开始了实地采访。
从奥胡斯市乘坐轮渡,在风涛中行驶大约40多分钟到达岛上,已是漆黑的深夜。冬季来萨姆苏,最先感受了它的风雪肆虐,途中甚至有小轿车翻下路基。
去采访的路上,我们几乎是被强风推搡着走的,雪渣弥漫,呛得人几乎难以喘息。这让我们领略了萨姆苏风之威力。然而,正是这近乎狂野的自然能量,无意中塑造了萨姆苏,也成就了萨姆苏。
试验起源于一次竞赛
萨姆苏这个蕞尔小岛,早先少为人知,以盛产优质土豆、南瓜广受欢迎。萨姆苏的冷杉树,因“最像圣诞树”出名,远销到俄罗斯。
萨姆苏岛的平静农耕生活状态被打破,缘自1996年的一场竞赛。
竞赛由丹麦气候环境与能源部主办,内容是以丹麦国内可排除外来干扰的岛屿为单位,设计通过完全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实现消除二氧化碳排放的发展规划。竞赛组织者为发展规划的设计提了三个条件:一是在10年之内要实现百分之百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二是要依靠现有的技术和装备;三是规划将按照丹麦国家的政策框架实施而不是靠政府的投入和补贴。
萨姆苏一位奶制品合作社及商会负责人敏锐捕捉到了这个信息,说服合作社及商会部分成员,参与这个政府组织的竞赛。
他们聘请来了与萨姆苏一水之隔的奥胡斯市的一位工程师。这位工程师发现,萨姆苏岛上有持久而强劲的风力,有一定的日照时间,生产的农作物有大量的秸秆。在充分利用萨姆苏岛这些可再生资源的基础上,他设计了一个可操作实施的发展蓝图。
当年,丹麦总共有五个岛屿参与这场竞赛,萨姆苏岛的发展规划在评选中获得了铜牌。
虽然,萨姆苏岛的发展方案在设计竞赛中没能赢得第一,但是,萨姆苏人在把方案变为现实的行动中却拔得了头筹。
在一位名叫索伦·赫尔曼森(Soren Hermansen)的自然环境教师积极推动下,几乎全体萨姆苏岛的民众都加入到这场变蓝图为现实的行动中。两年后,也就是在1999年,11架大型涡轮风力机就在萨姆苏岛上树立了起来。
除了投资构筑风力发电机外,萨姆苏的岛民们还在自家屋顶搭建了太阳能电池板。接着,他们又建造了燃烧秸秆的集中供热厂,并安装热交换器从地下获得热能,以解决岛上的冬季供暖和热水供应。
到了第十年,即2007年,又有10架大型涡轮风力机就在萨姆苏岛附近的海面上树立起来。
至此,萨姆苏人以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构成了岛域的全新能源体系。除了汽车和部分农用机械暂时尚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石化燃料外,其他一切供电和取暖都源自可再生能源。
从2007年始,萨姆苏岛的21架风力涡轮机所发的电,除了供岛上的民众生产生活使用外,每年至少有40%的剩余电力,通过并入电网输送到萨姆苏岛以外的其他地方。虽说岛上的汽车和农用机械还要消耗一定量的化石能源,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但与岛上大量输出的绿色能源做平衡后,每位岛上居民的二氧化碳年平均排放为负3吨。
二氧化碳排放从每人年平均11吨到负3吨,萨姆苏岛的生产生活完全改变了。以往,为维持岛上的正常生产生活运转,大量的燃料油和煤炭要用轮船从岛外运来,而现在,岛上4000多人的用电、取暖,完全由岛上自产的可再生能源来满足。
如今,萨姆苏的海水更湛蓝,沙滩更洁净,空气更清新了。而更重要的是,萨姆苏的实验证明,某些看似乌托邦的幻想离现实不过一步之遥,只要切实努力,就可以幻想成真。
“绿色使徒”索伦·赫尔曼森
说到萨姆苏“生态能源岛”的成功构建,就必然要提到索伦·赫尔曼森这个名字。他现在是萨姆苏能源学院院长。而更多报道中,称之为“绿色使徒”、“环保英雄”、“新能源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