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小岛萨姆苏 零碳生活在丹麦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_ideali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人们称誉为童话王国的丹麦,而今又谱写出了令人赞美的绿色童话。不久前,我们奔赴这个北欧岛国采访,主题恰是气候与环境。
  从2009年举行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哥本哈根“贝拉中心”,到大海中漂浮的生态小岛萨姆苏;从诺德堡世界一流环保节能企业丹佛斯公司总部,到天鹅游弋、海鸥翱翔的松德堡海滨……我们一路观察、思考:丹麦今天的绿色童话如何构成?它的构成及其细节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弹丸小岛之魅力
  一个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岛——萨姆苏(Samso),为什么会吸引世界的目光?2009年末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和记者们纷纷上岛参观采访,此后又有50多个国家驻丹麦的大使接踵而至,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也对萨姆苏连篇报道。
  萨姆苏岛面积约114平方公里,驱车绕岛一周也就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岛上有22个村庄,居民4000余人。若以城市大小排序,萨姆苏市在丹麦排位倒数第三。
  丹麦政府为什么要推举这个小岛?这个弹丸小岛究竟有何魅力?我们带着问题开始了实地采访。
  从奥胡斯市乘坐轮渡,在风涛中行驶大约40多分钟到达岛上,已是漆黑的深夜。冬季来萨姆苏,最先感受了它的风雪肆虐,途中甚至有小轿车翻下路基。
  去采访的路上,我们几乎是被强风推搡着走的,雪渣弥漫,呛得人几乎难以喘息。这让我们领略了萨姆苏风之威力。然而,正是这近乎狂野的自然能量,无意中塑造了萨姆苏,也成就了萨姆苏。
  
  试验起源于一次竞赛
  萨姆苏这个蕞尔小岛,早先少为人知,以盛产优质土豆、南瓜广受欢迎。萨姆苏的冷杉树,因“最像圣诞树”出名,远销到俄罗斯。
  萨姆苏岛的平静农耕生活状态被打破,缘自1996年的一场竞赛。
  竞赛由丹麦气候环境与能源部主办,内容是以丹麦国内可排除外来干扰的岛屿为单位,设计通过完全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实现消除二氧化碳排放的发展规划。竞赛组织者为发展规划的设计提了三个条件:一是在10年之内要实现百分之百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二是要依靠现有的技术和装备;三是规划将按照丹麦国家的政策框架实施而不是靠政府的投入和补贴。
  萨姆苏一位奶制品合作社及商会负责人敏锐捕捉到了这个信息,说服合作社及商会部分成员,参与这个政府组织的竞赛。
  他们聘请来了与萨姆苏一水之隔的奥胡斯市的一位工程师。这位工程师发现,萨姆苏岛上有持久而强劲的风力,有一定的日照时间,生产的农作物有大量的秸秆。在充分利用萨姆苏岛这些可再生资源的基础上,他设计了一个可操作实施的发展蓝图。
  当年,丹麦总共有五个岛屿参与这场竞赛,萨姆苏岛的发展规划在评选中获得了铜牌。
  虽然,萨姆苏岛的发展方案在设计竞赛中没能赢得第一,但是,萨姆苏人在把方案变为现实的行动中却拔得了头筹。
  在一位名叫索伦·赫尔曼森(Soren Hermansen)的自然环境教师积极推动下,几乎全体萨姆苏岛的民众都加入到这场变蓝图为现实的行动中。两年后,也就是在1999年,11架大型涡轮风力机就在萨姆苏岛上树立了起来。
  除了投资构筑风力发电机外,萨姆苏的岛民们还在自家屋顶搭建了太阳能电池板。接着,他们又建造了燃烧秸秆的集中供热厂,并安装热交换器从地下获得热能,以解决岛上的冬季供暖和热水供应。
  到了第十年,即2007年,又有10架大型涡轮风力机就在萨姆苏岛附近的海面上树立起来。
  至此,萨姆苏人以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构成了岛域的全新能源体系。除了汽车和部分农用机械暂时尚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石化燃料外,其他一切供电和取暖都源自可再生能源。
  从2007年始,萨姆苏岛的21架风力涡轮机所发的电,除了供岛上的民众生产生活使用外,每年至少有40%的剩余电力,通过并入电网输送到萨姆苏岛以外的其他地方。虽说岛上的汽车和农用机械还要消耗一定量的化石能源,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但与岛上大量输出的绿色能源做平衡后,每位岛上居民的二氧化碳年平均排放为负3吨。
  二氧化碳排放从每人年平均11吨到负3吨,萨姆苏岛的生产生活完全改变了。以往,为维持岛上的正常生产生活运转,大量的燃料油和煤炭要用轮船从岛外运来,而现在,岛上4000多人的用电、取暖,完全由岛上自产的可再生能源来满足。
  如今,萨姆苏的海水更湛蓝,沙滩更洁净,空气更清新了。而更重要的是,萨姆苏的实验证明,某些看似乌托邦的幻想离现实不过一步之遥,只要切实努力,就可以幻想成真。
  
  “绿色使徒”索伦·赫尔曼森
  说到萨姆苏“生态能源岛”的成功构建,就必然要提到索伦·赫尔曼森这个名字。他现在是萨姆苏能源学院院长。而更多报道中,称之为“绿色使徒”、“环保英雄”、“新能源专家”
其他文献
写下这几个字时,窗外天色微曦,鸟声如洗。又一个苍翠欲滴的夏日清晨。  曾在看一些历代画论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字眼,并时时玩味琢磨,如对一颗晶莹碧润翠玉。比如,“黄大痴(黄公望)九十而貌如童颜,米友仁八十余神明不衰,无疾而逝,盖画中烟云供养也。” 明代学者陈继儒在《妮古录》中这样说。  其实,“烟云供养”一词本出自禅语道家,我们借用过来,感觉更是流连山水、天人合一的圆融洁净。这恰恰是每一位旅行者
人人都爱花,可我偏爱红红火火的石榴花。  也许我是纯正的长安人的后裔,我一直倾慕美艳妩媚、气质非凡、雍容华贵、一扫中国历史长期近乎病态的“窈窕美女”模式的大唐第一美女杨贵妃。  我觉得,成就杨贵妃超凡魅力的,蓬松的、休闲的、饱满的、艳艳的石榴裙功不可没。这个硕大饱满、浑圆鲜亮、晶莹剔透、味美汁甜的石榴多像体态圆润丰满、妩媚艳丽的杨贵妃啊。尤其是在杨贵妃身穿石榴裙、跳起欢快奔放“胡旋舞”的时候,旋飞
由北京市东城旅游委设计的“券游东城”品牌产品于近期全面启动。“券游东城”优惠券包括众多吃、住、游、行旅游资源,同时册内加带了全区70家可供游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底使用的“券游东城”优惠券。70家商户各展所长,以返现、打折、赠送礼品等形式提供优惠,比如持券到红剧场可以买到七折的演出票,前门大街新开业的杜莎夫人蜡像馆持券立减35元,北京饭店持券可享受800元一晚的特别优惠价等等。  同时
陕西岐山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且还创造出了博大精深、久负盛名的“面食文化”。  岐山面食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岐山臊子面。臊子面又名“蛟汤面”,典出定居于岐山的周文王挥剑斩蛟龙的故事。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其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由于岐山臊子面做工精细,吃法讲究,所以数千年来一直受
浒湾书铺街  明清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  金溪因历史上出产金银、有色泽如金的小溪流经而得名,南唐时设金溪场,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建县,远在唐朝就是江南的冶银重镇;两宋时期是江西陶瓷业重要产地,“先有小陂窑,后有景德镇”。建县千年来,金溪人杰地灵,书香袅袅,共出过2名状元、3名榜眼、242名进士,与程朱理学并重的南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元代领修宋辽金三史的危素、明代“医林状元”龚延贤和官至
余秋雨先生曾在《阳关雪》里说,诗文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比如劝君更进一杯酒的阳关,比如烟波江上使人愁的黄鹤楼,比如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寒山寺……  洛阳,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让洛阳成了多少男人心头的故乡。  万家灯火夜雨敲窗时候,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让多少沧桑的心灵望峰息心,让多少孤寂的情怀心生暖意、让多少
青藏公路零公里处是青藏公路109国道的起点,标志着从这一刻开始进入青藏高原。“日月山”、“倒淌河”很快被我们抛在身后,海拔也迅速攀升,公路在山间盘旋,云雾在窗外掠过。  高原的天气变化无常,当吉普车翻过一座海拔约4000米的垭口时,前面的道路豁然开朗。极目远眺,笔直的公路延伸到天际,河卡山口,海拔3910米;鄂拉山口,海拔4498米;姜路岭岔口,海拔4458米;我们正在一步一阶地走上高原。途径一个
在台湾,每座城市都有红火的夜市,琳琅满目的小食、杂货、衣服、饰品,吸引着游客的眼球,让整个宝岛变成不夜城。不逛夜市便称不上到过台湾,在台湾的夜市,你可以尽情地用眼睛看,用嘴巴尝,用心去感受台湾独特的夜市文化。  台北士林夜市,是台北最出名也是最平民化的夜市。整个夜市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慈诚宫对面的市场小吃;一是以阳明戏院为中心,包括安平街、大东路、文林路围成的区域。这里商家林立,范围广泛,加上各类百
为什么住在地下?    南沟任氏先祖到达的张村塬是陕县众多塬区之一。  作为黄土高原地区一种独特的地貌,塬的形成有赖于流水经年累月的冲刷,所以其地形都是四周陡峭,有如切削,而中间则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其面积足以覆盖一两个乡镇。  600年前任氏先祖初到此地时,附近原住民的民居是什么样子,如今已经很难查考,但可以确定的是,窑洞应该是其中很重要的民居——黄土塬的独特地质为“地下挖坑,四壁凿洞”的建筑形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在中国偌大的历史版图上,成都是中国唯一一座建城以来城名延古至今而城址从未更改的城市。随着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发掘,成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五千年前,与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同步开启。  秦统一中国后,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开凿的都江堰工程,以“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哲学,成就了成都两千年来旱涝无忧、天人合一的生活美学,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发挥着神奇的功效,泽被着天府之国。到三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