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及建议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le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正安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并指出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采取的主要做法,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做法;成效;问题;建议;贵州正安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311-03
  正安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一个山区立体农业县,在正安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如何强化正安县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农业科技人员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家农业部批准实施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是为适应市场经济下农业实现“两高一优”发展目标,促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而提出来的,这将加快和促进正安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进程,通过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劳作方式,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实现正安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1 正安县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现状
  1.1 农业与农村经济情况
  正安县属于西南水土严重流失区域,现有人口6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568 8万人,农业生产障碍因素多,全县面积2 595 km2,全县7.53万hm2耕地中有6.77万hm2中低产田土,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 809元,农业总产值31亿元,农业增加值19.1亿元,农业基础极为脆弱,农业生产障碍因素多,人地矛盾突出、农业资源短缺、生态承载力下降、农业劳动力大量外流,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严重不足,贫穷落后仍然是当前和今后长期的主要矛盾[1-2]。
  1.2 主导产业的主推技术遴选情况
  正安县把茶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茶叶产业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因此,确定选择了优质茶叶福鼎大白、金观音、白茶叶一号、龙井43、乌牛早等,主推技术为幼龄茶叶与花生套作、测土配方施肥、茶叶绿色防控技术、茶叶的修剪技术等。水稻是正安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选择了优质稻种植,水稻产业主推技术为抗病虫害品种、旱育稀植栽培、三沼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3-4]。
  1.3 指导员帮包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及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按照示范户遴选条件和程序,2013年遴选1 000个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种养水平较高、一般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的示范户。其中茶叶产业示范户360户,水稻产业示范户640户,按照指导员指导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1 10 10”的要求,每1名指导员帮包10户示范户,每1户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10户农户,10 000户辐射农户中,茶叶种植户3 600户,水稻种植户6 400户。按照职责分工、岗位设置情况,在全县农技推广人员中遴选了100名素质高、业务精、技术过硬的人员作为技术指导员,其中:县级农技推广人员51人,镇级农技推广人员49人,分布在19个乡镇,130个行政村。为了抓好茶叶、水稻产业标准化建设,分别在瑞溪镇燕子坝村鲁家坪组、新州镇新州村向家坝组建立了茶叶、水稻产业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各1个。茶叶基地面积13.33 hm2,其主要开展杀虫灯及粘虫板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幼龄茶叶与花生套作、茶叶修剪等技术示范与培训,带动全县1.5万hm2茶叶标准化建设;实施水稻基地面积14.07 hm2,涉及82户农户,其主要开展了内香8518和超级稻科优21为主的新品种展示、示范生态育秧、机插秧等新技术,采用杂交优质水稻种、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运用旱育保姆和无纺布、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及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带动全县6 666.67 hm2水稻标准化建设。
  2 主要做法
  2.1 建立农技推广技术支撑体系
  一是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正安县组建项目行政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及督促检查,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内容及任务,负责对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同时对项目实施工作作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将项目建设内容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二是成立项目技术实施小组,同时抽派8名技术骨干组成县级水稻及茶叶产业专家技术小组,主要负责本地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筛选,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技术的指导及技术指导员的培训等工作。县级技术专家组积极主动参与到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工作,全年共计培训茶叶产业指导员和水稻产业指导员各3次,专家组还多次到示范基地进行指导,全县上下形成了由县级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农户及辐射农户密切相连的农技推广技术支撑体系。
  2.2 建立各项制度,严格兑现考核
  为了加快推进构建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制定了《正安县农技推广人员聘用方案》《正安县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方案》《正安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指导方案》《正安县农技推广人员责任制度》,并将各项制度上墙公示,按照相关内容落实到人。项目完成后,县农牧局抽派一组干部深入示范户检查验收每名指导员工作实效,以此作为年终兑现指导员补助服务费的依据。
  2.3 精心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在项目实施中,正安县采用了“县级技术专家—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的模式,建立了专家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科技示范户”门牌张贴到位,示范户物化补贴也全部发放到示范户手中。技术指导员分别与县农牧局、示范户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明确了各方权利和义务,技术指导员制定了分户指导方案,采用“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技术指导,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确保了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技术指导员认真填写《技术指导员手册》,做好技术指导记录,并指导农户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和农事操作记载,指导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10户农户依靠科技致富,每位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每个农户8次以上,使每个示范户接受培训5次以上。   2.4 强化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建设
  根据正安县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依托种植大户和涉农企业,在全县建立了2个示范基地,分别是新洲镇新洲村水稻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和瑞溪镇燕子坝村茶叶示范基地,各示范基地均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基地标牌,每个基地明确了1名负责人和1名技术指导专家,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在基地中积极开展了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提高示范基地的档次,并且在不同的生产环节组织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到基地观摩学习3次,组织农户培训3次,真正带农民到田间地头学习,增强农民科技示范能力的培养。
  2.5 注重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及农技知识的推广与应用
  一是提升农技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选派了100名基层农技人员分4批次进行异地培训,其中在贵州省农科院重点班培训的有30人,在遵义市党校普通班培训的有30人,在县农牧局集中培训的有100人,培训内容主要是现代农业发展形势、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农业新技术与管理(水稻、茶叶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机推广,以及农业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围绕主导产业、主推技术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为进一步提高科技示范户带动辐射能力和农民种植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切实加强了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工作。主要采取了集中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和派出技术指导员直接送技术到乡进村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方式。仅2014年第4季度,正安县就派出农业科技指导员20余人,采用进村办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培训60场次,培训指导农民3 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5 000余份。三是拓宽学习渠道,利用网络进行零距离培训。引导指导员通过进入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免费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2.6 项目结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一是项目实施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植保绿色防控项目结合,为使茶叶产业持续发展,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植保绿色防控等配套技术服务于基地建设;二是项目实施与《正安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项目》等结合,在水稻产业中,大力推广油菜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并组装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等配套技术,项目实施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2.7 强化督促检查,落实绩效考评制度
  由局督察室牵头,抽调10名工作务实、纪律性强的人员组成项目督察领导小组,分阶段对每名技术指导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并做好记录作为年终兑现入户补助费的依据之一,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指导示范效果差的指导员做到时时提醒,责令其整改落实到位。
  2.8 强化项目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中央财政项目资金管理要求,加强项目预算与财务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3 取得的成效
  3.1 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得到提升,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通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切实理顺了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发掘了各方面的潜在力量,提高了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农技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群众对科技兴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出现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都看示范户”的新景象,示范户和示范基地产量和效益也十分明显。一是水稻示范户增收稻谷213.688 t,增收68.38万元,辐射户增收稻谷1 144.325 t,增收366.184万元,示范户及辐射户共增产水稻1 358.013 t,增收434.564万元;二是茶叶示范户增产77.522 t,增收310.088万元,辐射户共增产茶叶885 t,增加经济效益3 420万元,示范户及辐射户共增产茶叶962.522 t,增加经济效益3 730.088万元。
  3.2 技术指导员服务意识增强,农技推广能力显著提升
  3.2.1 提升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指导服务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特别是实行分包到户、农户评价的制度,增强了指导员的服务意识,指导员结合农时季节进村入户指导、座谈,见面率高了,指导到位了,群众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通过项目实施提升了技术指导员的农技推广能力,在技术指导中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技术指导员。
  3.2.2 提升了集成创新能力。2个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中,一改过去常规栽培方式,通过技术集成配套组合,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民增产增收。一是加强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开展技术培训,共举办水稻和茶叶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培训共4期,参训人员300人次,辐射带动农户528户,经过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产业示范户掌握了配套技术,达到示范的目标;二是选择采取配套技术,水稻示范基地采用品种科优21、内香优8518等高产优质品种,应用旱育保姆拌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油菜粉碎秸秆腐熟还田、三沼综合利用等多项配套增产技术,茶叶采用了幼龄茶叶—花生套种、测土配方施肥、无害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水稻完成了示范基地面积14.07 hm2,示范区平均产量8 190 kg/hm2,总产量120.207 t,总产值40.870 3万元,比上年平均产量6 750 kg/hm2增加1 440 kg/hm2,按3.4元/kg计算,平均新增产值4 896元/hm2,新增总产值6.3万元。茶叶示范基地完成面积14 hm2,通过验收,示范区平均产量1 341 kg/hm2,总产量18.774 t,总产值56.322万元。示范区平均产量较上年平均产量1 027.5 kg/hm2,增加313.5 kg/hm2,按40元/kg计算,平均新增产值12 540元/hm2,新增总产值17.556万元。示范基地增收效果显著,示范带动效应强,提高了示范区科学种植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学科学、用科学及带头推广科学技术的能力,为新技术、物化技术的应用推广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   3.2.3 提升了技术干部团结协作能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与改革补助项目是一个全体农技人员广泛参与、工作目标整体推进的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县、镇两级农技人员、专家组成员和技术指导人员在工作上既有明确分工,同时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了通力合力的局面,发挥了农技推广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了农技推广事业和谐发展。
  总之,通过项目建设加快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因此加快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
  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4.1 管理体制不顺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虚位、缺位、错位现象严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人员仍然存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情况,严重影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的履行。部分农技人员长期抽调他用,如2013年到土肥站从事土肥技术推广的一名工作人员,就被抽调到村里担任了2年第一村支书,这种管理体制的实践运行,导致条块管理不顺、推广渠道不畅、协调机制不活、工作职能不专,成为基层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4.2 农技培训不到位
  农技推广员没有职业资格标准,建议加快建立农技推广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包括乡镇级农技推广员资格条件等。基层农技推广员知识更新缓慢,建议加大力度,开展农技推广员综合性培训工作,以适应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受人员、技术水平、培训资金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培训场次仅注重形式和培训过程,而对群众的针对性服务和现场指导不足。建议增加经费,多层次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
  4.3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使产业发展效益低。因此,迫切需要国家加大扶持力度,以促进其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4.4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技术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建议政府部门把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明确其占农业投入的比重及年增长率。与此同时,在区县科技资金中,把农业科技服务资金单列,建议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5 参考文献
  [1] 杨永碧.黔南山区农技服务现状及创新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24.
  [2] 童军,余敏.加快农技连锁经营 促进体系健康发展[J].中国农技推广,2003(6):11-12.
  [3] 李小群.论区域性农技服务机构的建立[J].农村经营管理,2004(10):46-48.
  [4] 高向军.完善各项机制 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J].江苏农机化,2004(6):18-19.
其他文献
针对贵池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指出了制约贵池区早稻产量提高的因子,提出了早稻大面积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区水稻高产提供参考。
目的本文对比浊法测定血清CRP(C-反应蛋白)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100例患者和30例健康正常人血清CRP含量,同时与乳胶凝集法结果对比.结果批内、批间变异
为了制备力学性能和保温性能较为理想的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进行了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力学性能与导热系数的试验,并针对寒区隧道的冻害防治技术,采用保温隔热材料法,将该新型无机
香菇一水稻轮作是一种高效生态的新型栽培模式,它既稳定了粮食生产,又提高了种植效益,已经成为食用菌主产区的高效生产模式之一。现将此模式的设计、结果、关键技术总结如下:1试
经研究发现,盐池底盐池微溶结晶矿物盐对混凝土强度等综合影响甚微,改变了人们传统观念,为盐池中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陔研究对整个沿海盐田上的工程建设具有较好的参
摘要 鱼类学是水产学科重要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多、传统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鱼类学项目驱动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制了多个能涵盖教学内容的项目与任务,由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以图片、实物、研究报告等形式提交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实践证明,通过项目驱动学习,学生由被动知识记忆转变为主动理解应用所学知识,教学效果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