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中的性别差异及可行性对策浅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yw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个体,他们身上既有共性,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性别差异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如何打破单一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使其各展其长、健康成长,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大学课程 性别差异 对策
  
  一、性别差异的内涵及表现
  
  (一)性别差异的内涵
  性别差异是指男女学生因为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不同而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点,由于他们的生活背景、成长经历的不同,这种个体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
  
  (二)大学课堂中性别差异的表现
  1 话语量上的性别差异
  Zimmerman,D(1975)认为,在交际场合,女性的言语量少于男性。Coats(1986)在绝大多数场合中男性的话语量都大于女性。Romanine(Rorrmnine,s.1994,)指出,特别是在跨性别的对话中,无论夫妻间、朋友、同事或同学间基本上是男性更健谈,女性更倾向于保持沉默和倾听的状态。Tannan(1990)从社会语言角度出发,认为男性的会话方式多采用公共型谈话(reporttalk),其目的在提供信息、展示才能。在公共场合,男性喜欢以专家自居,表现出对所讲内容很在行,喜欢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较少给对方机会。这种性格差异在大学课堂中的互动环节尤其是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往往表现为男性占据上风或者主导地位。
  2 话题选择上的性别差异
  教学中两性对话题的选择也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Wardhaugh(1986)认为,—般说来在同性间的谈话中,男性们通常不涉及个人情感他们谈话的焦点总是围绕政治、经济、竞争、体育商业及逗乐。正好相反,女性话题常常较个人化并且涉及当前发生的事情。她们倾向于讨论自身、感情及社会关系方面。在大学课堂中往往表现为女生对心理、文学类课程表现出更多的热情,相对的男生则对时政、科技等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3 性别差异带来的其他表现
  性别差异作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师的授课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性别差异观念港移默化到教师的教育观念中,在男女生教学方式中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课堂提问中,许多教师经常会无意识地把难度大的问题留给男生,,在课堂评价上,对于男生的回答往往给与直接的表扬、批评或纠正等反馈信息,而对女生的回答,尤其是不正确的回答,往往不给出明确的评价。前者是鞭策和激励,促使其不断地上进。后者则使其缺乏自信,其次,这种不同的提问、评价方式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男女生对自己性别的认同:男性应该是自信、活跃、坚强,女性应该是敏感、被动、柔弱、顺从。
  
  二、大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性别差异表现
  
  (一)专业分布中的性别差异
  专业选择是性别差异最主要的体现方式,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语言类专业和护理及心理学专业中女生几乎囊括了全部,虽然教育方面一些宏观调整政策在招生中不断向男生倾斜,但从每年高等教育的录取数据看,这些领域中男生数量依然十分不足。笔者随机抽查了所在地区几所高校的汉语言学、英语语言学、护理学、教育心理学专业,男女生比倒悬殊高达52:1。随着人们性别平等意识和女性自主意识的加强,一些中型学科中两性比例基本相当。
  
  (二)选修课中体现出来的性别差异
  选修课作为主干课程的一种拓展和丰富课外生活的重要途径,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已经在努力探索寻找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平衡途径。在选课过程中,兴趣和爱好是学生选择的主要标准,也有个别学生为了学分将考核的难易程度放在首要位置。从目前开设的选修课来看,女生的注意力依然集中在文学欣赏、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类课程,而男生偏重于摄影、影像技术等方面。
  
  (三)课外生活中性别差异
  课外生活作为第二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目前课外活动的组织倡导者来看,男生占据着主导地位,从活动的发起、策划和统筹都是男生为主导,从课外活动的参与者来看,女生的积极性要略高于男生,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男女性别意识传统有关。随着教育平等观念的深入,女性的自主自立意识正在逐渐加强,女性内敛型性格逐步趋向综合性和参与性发展。
  
  三、加强男女平等意识,淡化性别差异,挖掘学生潜能
  
  差异既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又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我们只有承认并尊重它,并把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去珍惜,在教学中因差异而营造更广阔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如何正视这一差异并合理化地淡化这种差异的存在,更大程度地促进两性的平等发展就成了目前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思忖的问题。
  
  (一)了解产生两性差异的原因
  造成两性会话差异的社会原因,一是父权社会中的“强势风格”对人们思维的定势。社会语言学家把男女这两种风格分别称作“强势风格”和“弱势风格”。两种风格的不同反映出两性的社会取向。男性重视公开场合表现自我,提高自身地位和声望,女性更重视非公开场合与他人的和谐交往。其实质是权利和支配问题,在传统的父系社会,男性占据权势,处于支配地位,而女性则基本处于无权势的从属地位。二是角色关系和角色定位的差异。传统社会期待女性温柔、细腻、被动、具有较强的依赖、有耐心、更关心家庭,期待男性独立、勇敢、好争、进取,具有侵犯性和支配性,更关心社会、国家。
  这种期待以刻板印象存在于人们头脑中,人们自觉按角色期待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因此,女性在公共场合,往往较被动、沉默,避免冲突与敌对。她们比较合作,对男性的谈话多半反应积极。她们将谈话看成是相互交往及发展亲密和谐人际关系的手段。而男性似乎将会话理解成一种显示自己才能的竞争,易于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谈论,而且控制和掌握谈话的方向和进程,他们对女性的谈话很少有足够关注与响应,使女性处于被动、沉默的尴尬境地。
  
  (二)承认性别差异,确定正确的性别角色和性别定位
  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向稳定和成熟,由于主观上的性别、体型、体质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男女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未来发展态势正在形成各个不同的看法和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未来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念。男女不同个体要正确面对这种个体生理差异带来的不同的角色定位和人生规划。
  
  (三)差异教学,淡化性格差异带来的差异心理
  差异教学就是承认差异,重视差异,在教育或教学上,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按不同的条件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差异教学必须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依据展开,使每个有差别的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纠正偏差的个性,培养良好的个性,找到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最终达到个性的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变化,性别会话差异会日益缩小,而趋同化日趋明显,跨性别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将逐步减少。我们只有认识到性别会话差异仍然客观存在的事实,尊重其各自的规律和话语风格培养跨性别文化交际的敏感性,这样才能克服差异所带来的交际失误,达到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蓉晖,语言与性别上海
  2 赵碧玫,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
  3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4 王冬,李攀科,河南省高等教育性别差异问题探析
  5 樊习英,冯霞,尊重性别差异,促进跨性别文化交际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一声巨雷,打破了教育固守的沉默,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撼。当阳光一次又一次普照在我们生活的这方热土上时,新课程早已如雨后春笋,走进校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作为新一代的“师者”,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大迈步跨人了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在知识的海洋里扬波击水,用务实去解答未知,用创新去开拓荒原。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挑战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里,教育将继续担负着振
摘要 本文从数学的不同角度谈述了数学中美学的特质。目的是改变人们对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单调烦难、阳春白雪式的课程的普遍看法,让人们感受到数学其实也是春天里的一朵璀璨的花。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形影相随的。我们只有耐性地去挖掘它,才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智慧美 自然性美 实用性美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举足轻重的,不管它是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领域它都发挥了重
[摘要]在实践中,可以采取创设育人情境、激发教师教学激情、完善和改革教育教学方式等方式,做到以情育人、以理育人、以事育人,最终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密切结合、相互渗透。  [关键词]语文 情感教育 创新    情感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在人的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已被教育界和心理学界普遍应用于各种教育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新
[摘 要]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后逐步形成的。体验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去体验学习。  [关键词]体验 情境 探究    一、什么是体验学习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体验是指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81-02  日本美学家今道友信在《关于美》一文中提出:“美是感觉到的”。在艺术审美活动中,美感的产生通过受众的感觉器官是直接可以感受得到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所发现的美,只是欣赏对象的外在形式美。艺术设计中形式美的表现是设计中外在形式所表现出的一种美,这种美是专指评价一种设计形态的美与丑时,单方面从外在形式上去鉴赏
案例: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八年了。八年来,我没有成功的经验体会,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但在处理班级发生的一件事情时,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  学期初,领导告诉我,让我到初三、二班当班主任。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非常惊讶和不情愿,因为这个班是全校最出名的“孬头班”,什么“四大天王”、“温柔一刀”、“美女小旦”等等,社会黑道上的绰号,无一没有呀,班主任换了一届又一届,到我这里,已经是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学会学习。”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正是语文教学创造性、实践性的体现,电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为此,小学语文活动课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关注,更受到了小学生的欢迎,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何使语文活动课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受学生青睐呢
【摘要】诗歌鉴赏在高考中的地位不容忽视,高考试题中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屡见不鲜,反衬是一种常见手法,在高考中频频出现,但学生对这种手法的把握依旧存在难度,特别是与对比的手法难以区分,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把握它的特点,拿到理想的分数。  【关键词】诗歌鉴赏;反衬;反衬类型    一、什么是反衬  反衬是衬托手法的一种。所谓反衬,就是运用其他事物与主要突出的事物之间的相反特点或不同情况,从反面来衬托主要事物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08-01  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特点是“小”,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质,还有基础性的特征。语文教学就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做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呢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人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下面就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来谈谈几点做法。    一、用具有自主探索价值的感性材料,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