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头夹肌劳损的体会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no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针刀治疗头夹肌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8例头夹肌劳损患者进行针刀术治疗,7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对其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62例,好轉6例,治愈率91%,有效率9%,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刀可有效缓解头夹肌劳损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临床体征,小针刀治疗头夹肌劳损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头夹肌劳损  微创  针刀松解
  中图分类号:R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215-01
  头夹肌起于项韧带的下部(约当第3颈椎以下)以及第3胸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止于上项线的外侧部,单侧收缩时,头转向同侧,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长时间挑担子、玩电脑头等活动,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使头夹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肌肉附着处受损,故此类患者也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此病,无切口,无瘢痕,疗效极佳[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26例,女42例,年龄20~75岁,其中20~35岁20例,36~45岁32例,46~75岁16例。其中7例有外伤史,38例有伏案低头工作劳累史,18例有多年挑担史。X光片颈椎曲度改变者32例,椎体融合、畸形等病变者12例,X光片可见颈背部隆起的软组织影。
  1.2 病因病理
  头夹肌的浅层有斜方肌、背阔肌,深层有骶棘肌,它是使头部后仰的主要肌肉之一。头颈部的活动以第1胸椎为支点,而第1胸椎本身活动幅度则较小。头颈部在频繁大幅度的活动时,第7颈椎棘突成为应力的中心。因此,头夹肌第7颈椎的附着处极易受损。头夹肌的附着处损伤后,头颈部其他肌肉活动可影响头夹肌的修复。即使是肌腱处在制动状态,但肌腹会在其他肌肉的活动下不停地活动。因此,头夹肌损伤后,其修复和损伤同时进行,因而,损伤点的瘢痕组织越来越厚,脂肪堆积逐渐增多。在第七颈椎棘突处,呈弥漫性隆起,直径约50~100 mm大小不等。皮肤色泽正常,扪之包块酷似脂肪瘤,包块无分隔感,与皮肤和基底部均无明显分离感(即与皮肤、基底均粘连)。[2]
  1.3 临床症状
  患侧枕骨缘的上项线或第7颈椎棘突处疼痛,转头或仰头受限,颈项部有僵硬感。热敷可使颈项松弛,但附着处疼痛始终存在。气候变化时,不适感加重。更有严重者引起上肢麻木感,头晕,目眩。
  1.4 诊断标准
  (1)有外伤史或伏案工作或长时间看电视、打电脑、以往有长期挑担劳损史。(2)在第7颈椎棘突处或枕骨上项线单侧或双侧压痛。(3)用手掌压住颈后部,将颈部下压使其低头。令患者努力抬头后伸,即引起疼痛加剧。(4)第七颈椎处有隆起的包快。
  1.5 排除标准
  (1)颈椎急性损伤者;(2)后纵韧带或突出物钙化致使神经根受压者;(3)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患者以及妇女妊娠期等;(4)伴有腰椎滑脱、腰椎结核、脊髓肿瘤等病变或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者。
  2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位或骑椅坐位,常规消毒皮肤,铺巾,带手套。(1)疼痛及压痛点在枕骨上项线单侧或双侧,针身角度与骨面成90 。角,直达骨面,先纵行剥离,后横行剥离3~4次,必要时可以与肌纤维呈垂直作“+”字切割2~3刀即可,出针后用纱布或创可贴固定。(2)疼痛及压痛点在第七颈椎棘突,可在棘突顶及上、下、左、右分别定点,严格无菌操作,针刀快速刺入皮肤,刀口线与肌纤维走行一致,深度达病灶即可(不必非到骨面,不要损伤项韧带),纵行切割2~3刀,然后取大号拔罐器拔罐,可见罐壁可有气雾状,个别患者在针眼处有气泡出现,拔罐5~10 min,使之出血5~10 mL,起罐后,清理患处,创可贴固定。治疗每周1次,5次为1疗程。
  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4级:无痛、轻度、中度和重度疼痛。评分0~10分,0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7分以上为重度疼痛。(1)治愈:无痛,VAS评分为0分;(2)好转:疼痛减轻,VAS评分降低3分以上;(3)无效:疼痛程度无显著变化,VAS评分降低3分以下。
  4 治疗结果
  症状完全消失(治愈)62例,好转6例,治愈率91%,有效率9%,总有效率100%。
  5 讨论
  头夹肌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长期挑扁担的人容易患此病,故又称“扁担肩”。头夹肌在第7颈椎损伤后,局部附着的肌组织变性、变硬、机化、增生、肥大,纤维脂肪组织也有所增生,堆积。依据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头夹肌在下位颈椎损伤后,引起粘连、疤痕、挛缩和增生。造成枕项部的动态平衡失调,急性发作时,炎性物质渗出刺激神经末梢使上述临床表现加剧。这种病症造成了颈部的疼痛不适以及外形上的不美感困扰很多患者。其根本原因就是肌腱附着点长期负重劳损导致动态力学平衡失调后出现的一种代偿机制。
  针刀医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借鉴外科手术原理,以针刀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一门医学新学科。针刀是一种将中医的针和西医的刀融合到一起,吸取了针和刀优点的全新的医疗器械,在临床治疗上发挥针和刀的双重治疗作用;同时,将一部分开放手术变为闭合性手术,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避免了手术创伤带来的后遗症和并发症[4]。根据这个原理,我们用小针刀深入病灶,切开疤痕,剥离松解粘连,使局部组织血运得到了改善,从而建立新的动态平衡,达到根治病痛的目的,以及使增生的纤维脂肪组织参与循环而吸收,隆起的部分得以平坦,改变其外形不美观的一系列问题,临床上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组所见,小针刀治疗头夹肌损伤为针刀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有了更新的突破!
  6 注意事项
  (1)颈项部治疗从风池穴入口,刀刃直抵骨膜松解、剥离,安全可靠,见效较快;(2)针刀用力得当,取点要准,速度要慢;(3)施术过程中不断询问患者是否出现心悸、气短、头晕等症状,可随时停止施术,避免发生晕针反应;(4)术后嘱病人仰头伸展运动,提高疗效。[3]
  参考文献
  [1] 庞继光.隆椎部纤维脂肪垫症.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165.
  [2] 蒲勤.针刀治疗头项部转动症案例[J].中国针刀医学杂志,2010,9(4):7.
  [3] 朱汉章,权伍成,张秀芬,等.针刀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针灸,2006,26(5):316-318.
其他文献
金刚石矿石的选矿和实验大都采用跳汰选别的方法进行,该文论述了影响金刚石跳汰选别的三大因素:跳汰机的结构、入选物料的性质和跳汰机的操作因素等,供工作中参考。
文章主要对当前我国软交换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又对软交换网络的层次结构划分、功能以及优势等内容予以详细阐述,进而对软交换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进
该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在聚甲醛工业过程分析中甲醛制备工段的甲醛、水和甲醇的含量,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的缺陷,获得了较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BRT快速公交已经成为国内许多城市的首选,为了打造出更加适合中国的BRT客车,2007年11月9日,恒通客车与国内众多BRT专家、南京市公交行业诸位领导以
水泥稳定碎石作为路面基层材料.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整体性强、水稳性和抗冻性好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级道路,特别是城市道路及高等级道路的基层上。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
摘 要:中国石化管道沧州输油处党委深刻汲取“11·22”事故教训,转变观念,从严管理,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提高党建工作有效性,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深化改革、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  关键词:围绕中心;有效工作;服务生产;争创一流  1 围绕中心工作,提高党建工作有效性  1.1 找准定位,围绕中心抓党建。沧州输油处党委确定了“以党建带工团促中心,增强党群工作有效性”的工作
近十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突飞猛进.以高速公路为主框架的公路网络,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通运输环境。作为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也迅速发展
在职业技工学校对于电钳工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实习是整个教育培养过程的关键,提高钳工实习质量对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实际应用有很大的促进效用,关乎到学生在毕业
摘 要:大学生党员是充满活力的新生代,他们更是“中国梦”早日实现的有力铸造者。本文在阐述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重大意义基础上,结合之前调查形成的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现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0 引言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新时期大学生队伍的领头羊和生力军,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鲜血液,做好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是高校党建、
摘 要: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教师素质、教师引导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培养的作用,从而形成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  关键词:教学方法 主动学习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1  1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