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凤仙:“红颜祸水”怎样变成巾帼英雄(上)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ij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凡妓女步入历史事件,“红颜祸水”变为一代英雄,在中国近代史上,除了赛金花,还有一位,那就是同样鼎鼎有名的小凤仙。
  
  历史意义的风云际会
  
  关于小凤仙的身世,历来传说版本不一,大多属于春秋演义。
  有说她是浙江钱塘人氏,父亲是个商人,被小人算计而家破人亡,小凤仙被无情的后母卖到妓院,然后一卖再卖,身世浮沉,命运多蹇。那时候,北京城南方的清吟小班吃香,南风北渐,卖到北京来的南方妓女很多,她也随着这股风潮,风飘柳絮一般,被卖到北京的八大胡同里。
  也有说小凤仙自幼爱好唱戏,拜戏班里一位姓胡的老板学戏,后来偷偷跑出了家,跟着胡老板走南闯北,练就了一副金嗓子。战乱之时,戏班子解散,胡老板带着她四处流浪,沿街卖唱为生,流落到北京城,又教会她京戏。但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胡老板实在混不下去了,暗中把她卖到八大胡同里,自己当了领家的(所谓领家的,指的是从农村或外地买来女孩,经过调教,转手租给妓院,挣来的钱和妓院四六分成,双方有合同,到期可以把人从妓院赎回来)。
  也有说她的父亲是一个正直的武将(曾任徐州总督),姓朱,是个旗人,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关系密切(也有说是亲戚,小凤仙就是杨锐的侄女),积极参与康梁变法。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砍头,她父亲受到牵连,也丢了性命。流离失所的小凤仙,被杨锐的弟弟杨铿收养,当时三岁的小凤仙被带领着从杭州逃到福建,又辗转流亡各地。辛亥革命前后,杨锐的弟弟和革命党仍有瓜葛,因此,当他知道蔡锷被袁世凯软禁京城而要离京起兵的消息,便带着小凤仙到了北京城,把她安插在八大胡同里,专门等候蔡锷将军。
  当然,这些都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关于妓女和英雄的传说,极其容易被涂抹上厚重油彩,被演义和传说而走形甚至变得面目皆非。不过,在这些传说中,有几点还是可信的:一是小凤仙确实是浙江钱塘人氏,二是小凤仙确实粗通文墨,能诗会画,多才多艺。在长相方面,她和赛金花都属于那种小巧玲珑的南方女子,说不上有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有人说她最大的特点是肤色极白,瓜子脸上长着一双丹凤眼,弯弯翘起的嘴角,要比赛金花更风情一些。看照片,比起赛金花她要略显得秀气些,个子也高一些,但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迷人之处,实在想象不出,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让蔡大将军拜倒在石榴裙下。
  当时蔡锷是云南督军,手握兵权,镇守边疆,权倾一时。袁世凯为称帝拉拢蔡锷,请蔡锷进京,封为“始威将军”,做他复辟的左膀右臂。当袁世凯看出蔡锷并不对他忠心耿耿,而是反对他当皇帝时,便把蔡锷软禁起来,不准他离京,怕他跑回云南起兵造反。
  那时候,蔡锷住在西城的棉花胡同,整日里无所事事,如驴拉空磨徒磨斗志,让他觉得如芒在背,度日如年。百般无聊之时,他便常常化装成商人模样,串八大胡同,找妓女寻欢作乐,闹得满城风雨。只要不关乎政治,只是玩玩女人,当权者是不会真正放在心上的,历朝历代莫不如此。袁世凯一看他是在寻花问柳、声色犬马,而不是四下串联、图谋不轨,便放下心来,随他去了。
  那时候,小凤仙住在八大胡同陕西巷里的云吉班。这个地方如今还在,位于陕西巷的中段,路东52号,保存完好。
  那一天,蔡锷大将军就是在这里遇见了小凤仙,有了历史意义的风云际会。恍然之中,竟有了“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的感觉;也有了“敛眉俱握手,含笑共衔杯”的场面。
  
  情色化的历史与革命
  
  
  这样说,并非夸张,也并非有意渲染。实在是当时两人相见之后,蔡大将军盛赞小凤仙:“风味独一无二。”小凤仙瞅了瞅他说:“你不像是个商人,而定是个不凡之人。”这样的对话,让彼此都兴奋,也让彼此都暗暗一惊。
  于是,便有了下面一段精彩对白——
  蔡锷:“京城乃繁盛之地,游客众多:王公大臣,不知多少;公子王孙,不知多少;名士才子,不知多少。我贵不及人,美不及人,才不及人,你怎么就说我定是不凡之人呢?”
  小凤仙:“现在举国萎靡,无可救药;天下滔滔,国将不国;贵在哪里?美在哪里?才在哪里?我所以独独看重你,是因为你有英雄气概。”
  蔡锷:“何以见得?”
  小凤仙:“我仔细看你的样子,外似欢娱,内怀郁结。我虽然女流之辈,倘蒙不弃,或可为你解忧,休把我看成青楼贱物!”
  之所以抄录上述一段,是因为我不大相信蔡锷和小凤仙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对话。这显然是有意编排的,剧本里演员对白的台词,方可能这样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我相信小凤仙有一双慧眼和一颗丹心,但犯不上在她一出场时就毫不吝惜地美化她。她毕竟是一个青楼女子,初次相见,接客是主要任务,即使她真的识得出蔡锷,能够倾情说出心里的话,也断然不会如此急不可耐、滔滔不绝地说出这样一番仁人志士的革命理论来。特别是那“国将不国”的话,怎么听,怎么像是鲁迅先生当年说过的话。
  同样,也实在没有必要一开始就急不可耐地美化蔡锷将军,我相信当时的蔡锷将军会用放浪形骸的方式作为伪装,掩饰内心的焦灼和无奈,掩饰无力改变又渴望改变现实的思想矛盾与冲突。但他毕竟是一个人,是一个从封建社会里走出来的人,在那个年代到风月场上排遣心绪,发泄郁闷,是士大夫普遍认同的一种行为方式。而且,他家中尚有两房夫人,在和小凤仙交往的时候,他和另一名童伶关系也异常密切,并非传说中的英雄美人一般,为爱情炽烈而挚诚。完全滤掉两人交往中的情色,将蔡锷和小凤仙头一面的对话,弄成“众里寻他千百度”一般的革命者的对话,倒是有点儿弄巧成拙,把历史和革命情色化了。
  有这样一说值得相信:蔡锷很想娶小凤仙,曾经专门请曾朴作媒,来说服小凤仙。蔡锷算是找对了人,曾朴是《孽海花》的作者,自己写过的赛金花是妓女,自己娶过的姨太太也是妓女,对妓女当然很是了解,说得上话;更重要也更巧的是,据说小凤仙十三四岁落魄的时候,曾朴曾经买过小凤仙当保姆,还曾经和小凤仙有染。世界就是这么点儿大,风月场和官场、文场连得就是这么紧,事情巧得莫说曾朴不敢相信,就连小凤仙也不敢相信。不过,这一节外生枝,倒让小凤仙确实看到了蔡锷对自己的一片真心:不是真爱,断然不会娶自己的。因此我想,上面的那段对白,起码应该放在这时候说才会水到渠成,稍微合适些,也稍稍让人觉得可信些。
  
  “从来侠女出风尘”
  
  最有意思的是,不少书中用传说的方式,说蔡锷将军在云吉班初次过夜的时候,看到床上落红点点,小凤仙居然还守着处女之身,专门在那里守候着蔡将军的到来。这就更有些离奇得离谱,无疑有些美化青楼女子了。在小凤仙献身革命的同时也献身英雄的传奇中,重视如此的可读性、世俗性和纯粹性,是既包含着精英的理想,也包含着大众的趣味在内的。
  不过,当小凤仙和蔡锷相熟之后,有一天,蔡锷在云吉班兴之所至,写了一副对联送给小凤仙,我倒相信确有其事。
  对联是这样写的——
  自古佳人多颖悟从来侠女出风尘
  这副对联吻合小凤仙的身份和性格,也流露出蔡锷的心情和感情。他将小凤仙比作侠女,内心里已经把她定型,框定了她与自己不仅仅囿于儿女情长,而是和革命大业有着密切关系。
  据说当时蔡锷在这副对联的上方题写了一句“凤仙女史灿正”,但下面没有署名。小凤仙有所不满,对他说:“你我虽贵贱悬殊,但又何必隐姓埋名?”
  他才只好写上了“松坡”二字,松坡是他的字,小凤仙立刻明白了,眼前跟自己一直缠绵悱恻而又多有心思契合的壮士,就是大名鼎鼎的蔡锷将军。当场,小凤仙便把自己的舌头咬破,血滴对联之上,以示对蔡锷的忠诚。
  
  我对这一场景,虽也起疑,特别是小凤仙咬破舌头、血滴对联上面的情景,实在有些像《桃花扇》里的情形。但还是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因为这很符合小凤仙的侠女性格,面对对联,尚且能够咬破舌尖,到了需要她的时候,“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她是一定能够豁出性命,和蔡将军同走黄泉的。在众多的贵妇名媛面前,小凤仙的冷艳逼人形象,在这里,才被真正树立起来。
  袁世凯称帝,蔡锷亡命日本前夕,是在小凤仙的帮助和掩护下,才得以逃脱厄运的。那天正好云吉班里有姐妹过生日(有说是蔡锷自己过生日,不可信,因为太巧),她故意把窗户打开,将蔡锷将军的大衣和帽子挂在衣架上,来了个调虎离山计,让人误以为蔡锷一直在艳窟香窝里沉湎,却早已趁着热闹的乱劲儿,被小凤仙拉着走出大门,躲过暗探的眼睛,到前门火车站,逃将出去。
  也有另一说:那天正值大雪纷飞,小凤仙携蔡锷兴致勃勃出了云吉班大门,对外声称去郊外踏雪赏梅。其实,这是他们故意放出的口风,迷惑袁世凯安排在云吉班四周的密探。车子驶出八大胡同,根本没有朝郊外去,刚刚路过前门火车站,他们就跳下车,随进站的拥挤人群混进车站,逃将出去。
  后一说,说得小凤仙诗意浓郁,俨然一个大家闺秀,有点儿巴金《家》里梅表姐的意思了,多少让人起疑。前一说,则太像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里林道静帮助革命者卢嘉川逃跑的情景,如此雷同,更让人起疑。
  不过,有一点的确是事实,那就是在小凤仙的帮助下,蔡锷将军逃过了袁世凯的耳目。我曾多次去过陕西巷的云吉班,除了靠门的一扇墙上两扇窗是后来开的,那里的格局基本未变。按照原来的规矩,妓院的外墙是没有窗的,而云吉班二层楼是坐北朝南的,窗子朝南的方向是一溜高高的院墙,不要说院墙外是另一处店铺,即使是空场,从外面也根本看不见里面。因此,我认为前一说是演义,后一说比较可信。而且,确实是小凤仙陪同蔡锷,一起逃出云吉班,来到前门火车站,在火车站拿到了梁启超替他们买好的火车票,坐上火车,跑到了天津,然后立即转往上海,渡海直奔日本去了。
  这是1915年12月1日。
  
  “小凤仙间接推翻了袁世凯”
  
  小凤仙和蔡锷将军在天津是如何分手告别的,现在已无从得知,只知道蔡锷对小凤仙说,倒袁成功时一定接她团聚。自古多情伤别离。据说,小凤仙为蔡锷唱了三段岔子曲,作为离别的礼物。虽然我并不相信真有其事,大难当头,有人盯视跟踪的时候,还有心思唱小曲,总让人觉得像是话本评书或影视里有意的安排,故意在紧急关头宕出一段时间,让主人公缓缓抒情,一展襟怀。但是,这唱词中表现了小凤仙同蔡将军一起视死如归的精神,还是与她的性格吻合的,也是足以令人感动的。即便是后人特意添加上去,也不妨当作她的心曲袒露,来听一听。
  三曲如下——
  《柳摇金》:“骊歌一曲开琼宴,且将子饯,你倡义心坚,不辞冒险,浊酒一杯劝,料着你食难下咽。你莫认作离筵,是我两人大纪念。”
  《帝子花》:“燕婉情你休留恋,我这里百年预约来生券,切莫一缕情丝两地牵。如果谋未遂,或他日啊化作地下并头莲,再了前生愿。”
  《学士中》:“你须计出万金,力把渠魁殄灭。若推不倒老袁啊,休说你自愧生旋,就是侬也羞见先生面。要相见,到黄泉。”
  蔡锷从日本暗渡陈仓回到云南,组织了“护国军”,竖起讨袁大旗,起兵征伐,轰动全国。这里面,应该也有小凤仙的一份功劳。当时就有人说:是小凤仙间接推翻了袁世凯。一个妓女,有如此大的功力,实在是奇迹。
  袁世凯终于在全国人民的讨伐中,没做几天皇帝就下台死去了。而蔡锷将军也病魔在身,又操劳过度,终于坚持不住,倒了下去,最后死在日本的福冈,年仅37岁。
  传说在上海召开蔡锷追悼会的时候,小凤仙曾披一身洁白的孝衣,悄然而至,还送来两副挽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春秋
  我是很怀疑这两副挽联的真实性的。我猜想大概是后世的文人仿照小凤仙的语气杜撰出来的,倒不是不相信小凤仙有这样的文采,而是觉得那个时候,作为当事人且还是妓女身份的小凤仙,不大可能一下子把自己沦落为“北地胭脂”的身份暴露得如此彻底,也不大可能如史学家一样将一个英雄和一个妓女的事迹概括得如此完整而精粹。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而已(后查资料,有说对联是小凤仙特别请《孽海花》的作者曾朴所写,也有说是当时的大学士易宗夔所写;还有说是当时以捧戏子和妓女出名的文人樊云门所写)。纵使不是她写的,也并不妨碍我们对她的尊敬,她的人生历史中因有和蔡锷将军的这一段经历,显得出污泥而不染,凛风霜而不枯,而不再仅仅是陕西巷里妓院门内高挂的一块鲜艳的花牌,供别人春风一度。从“红颜祸水”到巾帼英雄的过渡和跨越,并不是所有青楼女子都能完成的。只有如小凤仙和赛金花等少数人,才能够创造出这样的传奇。(待续)
  
  (作者系北京作家、《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
其他文献
基于对严格对角占优矩阵类逆元素的估计,对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H-矩阵类的行列式的估计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所得结果推广和改进了一些经典结论.
漏肩风又称冻结肩,是肩关节周围肌腱、韧带、肌肉和损伤、无菌性炎症,因久治不愈而形成肌腱、韧带、肌肉的变性、粘连.临床上可采用麻醉下推拿的方法解除肩关节的粘连,这种方
郑筱萸判死为何引起不同声音    2007年7月10日是中国反腐败法治进程中要写上一笔的日子。这一天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因受贿649万余元,经一二审法院判决和裁定并经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在北京被执行了死刑。郑筱萸是近年来我国第四名因贪利型职务犯罪而被执行死刑的副部级以上官员。他既不是第一个,也不是级别最高的被处死的贪官,但他被处死引起了社会舆论前所未有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不同的
<正> 笔者从1989年~2001年,以内功推拿头面部手法为主治疗偏头痛1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158例,男性57例,女性101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22岁
临床资料为探讨小儿肝肿大的病因,对我科1986年~2001年308例住院肝肿大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如下.308例中经相关检查获得明确诊断300例(确诊率为97.4%),出院时仍未确诊8例(2.6%).
IETF的L2VPN框架中介绍了三种不同的L2VPN技术类型:VPWS、VPLS和IPLS.VPLS技术是在现有的广域网上提供虚拟以太网服务的技术.本文主要对VPLS的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针对V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