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的电化学基础命题分析及备考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398699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选取2021年全国甲卷、广东卷电化学试题,基于中国高考评价系统,重点从知识点和认知能力的考查对试题进行分析,体会“一核四层四翼”的核心理念。最后从知识结构体系化构建,學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复习备考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电化学基础;核心素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一、 评价维度
  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19年12月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系统》《中国高考评价系统说明》,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
  “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该核心功能旗帜鲜明地指出化学学科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解决“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河北2021年16题(4),以我国科学家研究并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Li—CO2电池为考核情景素材,增强学生的国家、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充分体现了这一核心功能。
  “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是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的提炼。
  “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在高考中的体现。
  与以往考试大纲相比,新的高考评价体系对学生思维的考查远大于知识的考查,不仅考查知识的记忆、储存、理解,更注重考查知识的迁移,素养的培育和能力的提升。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贴近生活,体现对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考查等将成为新的评价理念,考核目标直接瞄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培养。
  文章基于知识点和认知能力两个角度,整合出评价高考试题知识能力的4级水平,如表1所示。
  电化学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氧化还原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结合的一个重要应用。涉及的知识点如下: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陌生电化学装置图的分析、离子交换膜的作用、电子离子的迁移方向、电化学计算、电解的应用和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整合基础知识与新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下面分析2021年全国甲卷以及广东省考卷中电化学基础的命题特点。
  二、 命题特点
  【例题】 (全国甲卷第7题)乙醛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用如下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合成。图中的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2O解离为H+和OH-,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Br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只起电解质的作用
  B. 阳极上的反应式为:CHOOCOOH+2H++2e-CHOOCOH+H2O
  C. 制得2mol乙醛酸,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1mol电子
  D. 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在外电场作用下向铅电极方向迁移
  评析:本题以电解法制备乙醛酸为素材,考查了陌生装置图的分析、新信息提取分析、电极反应及产物的分析、电极方程式书写、电子转移及计算、离子交换膜的作用等。现对该题设计知识点和认知能力分析如表2所示。
  笔者还认真研读分析了2021年全国甲、乙卷以及新高考各省份的自主命题卷,发现电化学基础试题考查的有关知识点基本相似,不同的是考点的载体(即情境)、设问以及对考生思维模式的考查方式等。其中,电极方程式的书写和相关判断在全国甲、乙卷、广东卷、山东卷、湖南卷、河北卷、浙江卷都有出现,出现频率最高。电子或离子的迁移方向也是一个高频出现的考点。各卷均采用新颖陌生的电化学装置,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 备考策略
  基于对2021年全国甲、乙卷以及新高考省份高考卷的分析认识,现为高三电化学基础复习和有效备考提出以下思路和建议。
  (一)聚焦主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电化学知识结构化体系
  知识体系是呈现核心素养的载体,在对电化学知识进行备考复习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电化学相关知识的结构化框架。如图1所示。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该结构体系,教师在复习时,特别是一轮复习中,可以通过如图2所示装置图对学生进行电池类型判断、电极名称、电流电子流向、不同交换膜下离子流向、电极方程式书写等相关知识点的辨析训练。还可以变换电解质溶液和电极材料,设置不同电解目的,变换电解池为多室池等对学生进行思维提升训练。
  化学知识结构化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复习中要注重电化学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起电化学的综合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陌生电池装置问题的能力。
  (二)立足学科素养,注重思维提升
  思维水平是核心素养的集体体现。教师在复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与辩证、分析与推测、理解与辨析、探究与创新四种基本关键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电化学基础知识:1. 原电池原理,可以是传统的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是竞争的可逆反应、沉淀反应、中和反应等,还可以是浓差电池等;2. 原电池装置,有单液原电池、双液原电池、离子交换膜电池(膜的类型有质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双极膜、单价离子交换膜等,结构上还分单膜电池、双膜电池、多膜原电池等)、固体电解质原电池(如2021浙江卷第22题)、多单体串联电池(如2021湖南卷第10题)、热熔电解质原电池等;3. 原电池的种类,除了传统锌锰电池、燃料电池和铅蓄电池外,还有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水系锌电池等各种新型电池;4. 电化学过程遵循电子守恒原理,应用于产物的量及溶液pH等的计算。
  复习中要引导学生从学科思维出发理解电化学本质原理,形成:电池类型判断——电极名称——离子流向——结合信息书写电极方程式(注意电解质环的境酸碱性或含有特殊离子)——依据电子守恒进行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以提高学生在复杂、陌生的情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知识迁移破解陌生电池装置。
  (三)基于信息素养,培养创新能力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化学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提出,学生要“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对科技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电化学的实际科学研究及生产中,科学家们要从复杂多样的现实环境中提炼出具体可用电化学原理知识来解决的学科问题。所以高三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尽可能地使用真实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复杂的现象中梳理出电化学的相关学科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局限于课本、复习资料的应用,还要时刻关注国际科学前沿的发展,并从中提取有关新型电池、新型电解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情境素材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
  总之,“电化学基础”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与物质性质相结合、电化学计算等学科知识,通过对电化学知识模块的复习可以培养学生微观探究、模型认知、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复习中要突出知识体系化,注重学生思维提升,创设新颖情景,培养学生理解、辨析、探究、创新等关键学科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4,27.
  [3]肖中荣.化学反应原理题命题分析与备考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1(1):58-61.
  作者简介:
  刘燕霞,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延长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轻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护士重复操作的工作量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2年4-6月的65岁以上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132例次作为对照组,2012年7-9月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采用两种穿刺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拔管原因.结果 对照组患者浅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合并阵发性房颤的36例患者,实施个体透析方案,改善生活行为方式,加强营养管理,密切监测血压、心律和心率,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透析中阵发性房颤发作的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透析过程中阵发性房颤发作次数为(2.2±1.1)次/月,低于护理干预前的(5.8±1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责任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中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50例AMI行急诊PCI介入治疗的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责任制,按照护理程序,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5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开通闭塞相关的血管,经积极对症治疗及预见性护理责任制,每个护士分管一定数量的患者(≤8人)均康复出院.结论 做好AMI患者急诊PCI介入治疗预见性护理责任制,可预
目的 探讨对婴幼儿实施镇静催眠下测量眼压的护理经验.方法 2012年1-8月对48例口服水合氯醛镇静催眠下测量眼压的婴幼儿的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合理诱导辅助,48例婴幼儿均一次顺利完成眼压测量.结论 通过有效地护理干预以及合理的诱导,能够辅助加强水合氯醛的镇静作用,对婴幼儿测量眼压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使患儿能够顺利完成眼压测量,提高了婴幼儿眼压测量的一次成功率及准确率。
摘 要: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对英语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应重点从教学评一体化建设角度,构建统一化的教学组织平台,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文章从教学评一体化建设入手,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探究,旨在能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加以培养,从而使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形成新常态,能为学生对英语阅读知识的学习
目的 建立护理文书质控护士的绩效考核标准,并进行科学管理.方法 根据护理部的绩效考核指导框架,结合护理文书质控室护士的工作特点,将各项工作指标,包括护士仪表、劳动纪律、出勤以及质控病历得分、加分、扣分等项目纳入考核之中,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并进行客观、公正、量化性评价.比较绩效考核前后质控病历所需的时间和护理文书缺陷检出率.结果 绩效考核前质控病历所需的时间为(8.04 ±1.17) min,绩效考
目的 研究手术室护理会议的种类与内容,明确会议的流程与意义,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方法 对手术室的护理会议和内容进行分析,探索内容规律和意义.结果 研究型医院的护理会议在护理管理中具有系统性、规律性、指导性和特殊性.结论 手术室护理会议,在手术室工作中占有指导性的重要意义.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护理会议,能有效地推动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提高管理的效能和质量,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目的 总结18例重度骨盆骨折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技术进行分步救治的护理.方法 DCO救治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配合医生抢救生命,控制致命性大出血,快速、合理补液输血,同时做好全面伤情评估及内脏器官损伤的检查和确定性治疗.第二阶段复苏护理,纠正低温、凝血障碍、代谢性酸中毒,注意内脏器官损伤的隐匿变化.第三阶段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后护理.结果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7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观察组76例及对照组71例.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包括积极完成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回访,重视术前和术后心理护理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对护士的满意度,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遵嘱率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合格率
目的 探讨发热待查患者家庭功能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功能评估问卷(APGAR)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MQ)对100例发热待查住院患者进行答卷自测.结果 家庭功能各维度均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家庭功能总分为(7.0±1.58)分.家庭功能中的合作度、成熟度、情感度与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0.18,0.23;P <0.05),家庭适应度、成熟度、情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