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是提倡自主化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尤其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要有爱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师生交流中,温馨的班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真正的成为班级的主人,从而达到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有机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 班级管理 策略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093-02
班主任就是驾控一叶扁舟行进在急浪中的人,只有不断搏击,谨慎行船,才有避免被风浪吞没的危险。驾控技巧就是管理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升华。下面就和大家谈谈我的想法。
一、班级管理的核心:全面育人
在班级管理中,我的核心工作就是全面育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突出学生的人文性管理,使学生既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轻松宽容的氛围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让所有的同学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一)培养独立意识
每一名学生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家长们非常地疼爱他们,但是我们都明白温房里长大的花朵是禁不起风雨的洗礼。为了他们将来能立足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为了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在开学初期,我非常注重孩子们独立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学会洗衣服,学会整理床铺,学会整理自己的抽屉柜子,学会如何展现自我,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如何适应集体的生活。在活动中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提高他们的自立能力。有些同学自理能力差一点,并不是他们不想搞好,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就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养成劳动习惯
现在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的,有些同学很少参加劳动,比较容易产生一些惰性,这不仅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因为他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艰辛,不理解父母在他们身上寄予了多大的期望,当你把一切都给予了你的孩子,他却不知道珍惜,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呵。而改变他们的认识需要多方面地努力,但我认为劳动可以让他们体味到父母工作的不容易。当然,有时他们不是不懂事,而是没有亲身的体会。所以,我非常注重他们劳动习惯的培养,尽管他们的劳动只是扫扫地、擦擦窗户。通过这些有可能使他们出汗的劳动让他们体会父母工作的艰难,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通过劳动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能力。在平常的劳动中,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刘子祥同学有一次,路经垃圾桶旁边,看到垃圾桶周围全是垃圾,他没有熟视无睹,而是主动弯下腰把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由于垃圾太多,垃圾桶装不下,他又不怕脏、不怕累,把所有剩下的垃圾送到相隔五十米远的垃圾桶里,尽管累得满头大汗也没顾得上擦。正是由于他爱劳动,受到了学部的表扬。徐礼建同学任劳任怨,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班上,开灯,开窗户,晚上也是最后一个离开,负责“五关”。正是他默默无闻地劳动,使我们班在日常评比中,从没有因为“五关”没关而扣分,他为班级所做的贡献受到了同学们一致好评。还有很多学生,他们积极参与班级劳动,从而养成了较好的劳动习惯,这也正在改变着他们的态度、性格和人生观。
(三)增强竞争意识、突出合作精神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如果没有竞争意识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为此,我通过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在活动中我鼓励每一位同学参加,精心组织,全面指导,使许多同学在活动中受到了激励,得到了发展。当然,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在学习与生活中离不了相互间的协作,突出合作精神非常有必要,因此,我非常注重同学间的互帮互组,强化集体意识,突出他人意识、服务意识。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是班级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模范作用对增强集体凝聚力至关重要。因此,在选举这些干部时,我坚持做到:人人参与竞选,力求把大家信赖的好同学推选出来,使他们一开始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作为数学课代表,大凡同学不懂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不管自己有多忙,真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部分来带动全班,这样既树立了班干部在全班的威信,又强化了集体意识。
二、班级管理的灵魂——责任感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饱享着各方面的疼爱却没有学会疼爱别人。绝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仅仅对学生成绩提出要求,只要成绩好一切都好,使学生失去了在集体中应负的责任感。
学生总强调自己很爱父母却不愿为父母分担一点家务;认为自己很爱集体但许多时候对集体利益却漠然置之;他们渴望交往,但对他人的托付却常常忘到脑后。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我们老师首先要给他们以责任,让他们在担负责任过程中树立责任感。
要培养一个人对集体的责任心,就要千方百计地为他创设为集体奉献的机会,奉献得越多对集体的感情就越深。我认为,班干部最爱班级,因为班级的发展有他们的心血。
现在我正把自己体会到的这个道理有意识的应用到班级管理上。桌椅坏了,和同学一起修;粉笔盒、纸篓和学生一起动手做。自己动手做的和花钱得来的,其教育效果可以说完全不同,花了时间,用了心思,他们就会加倍爱护,做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的过程。有人说:“责任感是做人之根。”我说:“责任感是班级管理之魂”。
三、班级管理中的严爱统一
良好的班风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严的教育。学生毕竟是孩子,来校学习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1、严而有理
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学生违纪甚至多次违纪。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初步拟出几种教育措施,接着幻想一一实施,最后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
2、严而透情
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
3、严而垂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
(二)爱的教育。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在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爱。
1、爱要不宠。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
2、爱不失衡。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同样来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另外,“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
3、爱要可感。学生毕竟是孩子,虽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
没有痕迹的管理智慧才是最高的智慧。只有因时因地因人灵活进行管理,才能游刃有余,超然于众人之上。岳飞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带兵打仗是如此,学生管理也是如此。因此,如何做到“教育无痕”,就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了。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 班级管理 策略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093-02
班主任就是驾控一叶扁舟行进在急浪中的人,只有不断搏击,谨慎行船,才有避免被风浪吞没的危险。驾控技巧就是管理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升华。下面就和大家谈谈我的想法。
一、班级管理的核心:全面育人
在班级管理中,我的核心工作就是全面育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突出学生的人文性管理,使学生既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轻松宽容的氛围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让所有的同学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一)培养独立意识
每一名学生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家长们非常地疼爱他们,但是我们都明白温房里长大的花朵是禁不起风雨的洗礼。为了他们将来能立足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为了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在开学初期,我非常注重孩子们独立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学会洗衣服,学会整理床铺,学会整理自己的抽屉柜子,学会如何展现自我,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如何适应集体的生活。在活动中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提高他们的自立能力。有些同学自理能力差一点,并不是他们不想搞好,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就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养成劳动习惯
现在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的,有些同学很少参加劳动,比较容易产生一些惰性,这不仅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因为他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艰辛,不理解父母在他们身上寄予了多大的期望,当你把一切都给予了你的孩子,他却不知道珍惜,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呵。而改变他们的认识需要多方面地努力,但我认为劳动可以让他们体味到父母工作的不容易。当然,有时他们不是不懂事,而是没有亲身的体会。所以,我非常注重他们劳动习惯的培养,尽管他们的劳动只是扫扫地、擦擦窗户。通过这些有可能使他们出汗的劳动让他们体会父母工作的艰难,从而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通过劳动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能力。在平常的劳动中,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刘子祥同学有一次,路经垃圾桶旁边,看到垃圾桶周围全是垃圾,他没有熟视无睹,而是主动弯下腰把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由于垃圾太多,垃圾桶装不下,他又不怕脏、不怕累,把所有剩下的垃圾送到相隔五十米远的垃圾桶里,尽管累得满头大汗也没顾得上擦。正是由于他爱劳动,受到了学部的表扬。徐礼建同学任劳任怨,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班上,开灯,开窗户,晚上也是最后一个离开,负责“五关”。正是他默默无闻地劳动,使我们班在日常评比中,从没有因为“五关”没关而扣分,他为班级所做的贡献受到了同学们一致好评。还有很多学生,他们积极参与班级劳动,从而养成了较好的劳动习惯,这也正在改变着他们的态度、性格和人生观。
(三)增强竞争意识、突出合作精神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如果没有竞争意识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为此,我通过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在活动中我鼓励每一位同学参加,精心组织,全面指导,使许多同学在活动中受到了激励,得到了发展。当然,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在学习与生活中离不了相互间的协作,突出合作精神非常有必要,因此,我非常注重同学间的互帮互组,强化集体意识,突出他人意识、服务意识。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是班级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模范作用对增强集体凝聚力至关重要。因此,在选举这些干部时,我坚持做到:人人参与竞选,力求把大家信赖的好同学推选出来,使他们一开始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作为数学课代表,大凡同学不懂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不管自己有多忙,真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部分来带动全班,这样既树立了班干部在全班的威信,又强化了集体意识。
二、班级管理的灵魂——责任感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饱享着各方面的疼爱却没有学会疼爱别人。绝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仅仅对学生成绩提出要求,只要成绩好一切都好,使学生失去了在集体中应负的责任感。
学生总强调自己很爱父母却不愿为父母分担一点家务;认为自己很爱集体但许多时候对集体利益却漠然置之;他们渴望交往,但对他人的托付却常常忘到脑后。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我们老师首先要给他们以责任,让他们在担负责任过程中树立责任感。
要培养一个人对集体的责任心,就要千方百计地为他创设为集体奉献的机会,奉献得越多对集体的感情就越深。我认为,班干部最爱班级,因为班级的发展有他们的心血。
现在我正把自己体会到的这个道理有意识的应用到班级管理上。桌椅坏了,和同学一起修;粉笔盒、纸篓和学生一起动手做。自己动手做的和花钱得来的,其教育效果可以说完全不同,花了时间,用了心思,他们就会加倍爱护,做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的过程。有人说:“责任感是做人之根。”我说:“责任感是班级管理之魂”。
三、班级管理中的严爱统一
良好的班风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使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并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严的教育。学生毕竟是孩子,来校学习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1、严而有理
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学生违纪甚至多次违纪。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初步拟出几种教育措施,接着幻想一一实施,最后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
2、严而透情
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
3、严而垂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
(二)爱的教育。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在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爱。
1、爱要不宠。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
2、爱不失衡。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同样来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另外,“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
3、爱要可感。学生毕竟是孩子,虽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
没有痕迹的管理智慧才是最高的智慧。只有因时因地因人灵活进行管理,才能游刃有余,超然于众人之上。岳飞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带兵打仗是如此,学生管理也是如此。因此,如何做到“教育无痕”,就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