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理的故事:
北宋一代大儒程颐与“布衣宰相”范纯仁素有交往。一天,程颐拜访刚刚卸任的范纯仁,谈起往事,范纯仁很怀念自己当宰相的时光。程颐则直言不讳:“当年,你有很多事情处理不妥,难道不觉得惭愧吗?”范纯仁不知程颐所指何事,程颐说:“在你任相第二年,苏州一带发生暴民抢粮事件,你本应在皇上面前据理直言,可你却什么也没说,导致很多无辜百姓受罚。”范纯仁连忙低头道歉:“是啊,当初真该替百姓说话!”程颐接着说:“在你任相第三年,吴中发生天灾,百姓以草根树皮充饥。地方官员多次报告,你却置之不理。”范纯仁愧疚无比:“这的确是我失职!”此后,程颐多次指出范纯仁的许多过失,范纯仁都一一认错。
后来,有一次皇帝召见程颐问政,程颐畅谈了一番治国安邦之策,皇帝听后感慨道:“你大有当年范纯仁的风范啊!”程颐很惊讶,忍不住问:“难道范纯仁也曾多次向皇上直言进谏吗?”皇上命人抬出一个大箱子,说:“这都是当年范纯仁进言的奏折。”程颐看后,感到惭愧万分,第二天专程登门道歉,范纯仁哈哈大笑:“不知者无罪,您不必这样。”
故事的哲理:
谦卑地面对指责,不随便抱怨不理解自己的人,甚至在不是错误的时候也会认错,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真正豁达和对人性的理解。宽恕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获得了升华。
北宋一代大儒程颐与“布衣宰相”范纯仁素有交往。一天,程颐拜访刚刚卸任的范纯仁,谈起往事,范纯仁很怀念自己当宰相的时光。程颐则直言不讳:“当年,你有很多事情处理不妥,难道不觉得惭愧吗?”范纯仁不知程颐所指何事,程颐说:“在你任相第二年,苏州一带发生暴民抢粮事件,你本应在皇上面前据理直言,可你却什么也没说,导致很多无辜百姓受罚。”范纯仁连忙低头道歉:“是啊,当初真该替百姓说话!”程颐接着说:“在你任相第三年,吴中发生天灾,百姓以草根树皮充饥。地方官员多次报告,你却置之不理。”范纯仁愧疚无比:“这的确是我失职!”此后,程颐多次指出范纯仁的许多过失,范纯仁都一一认错。
后来,有一次皇帝召见程颐问政,程颐畅谈了一番治国安邦之策,皇帝听后感慨道:“你大有当年范纯仁的风范啊!”程颐很惊讶,忍不住问:“难道范纯仁也曾多次向皇上直言进谏吗?”皇上命人抬出一个大箱子,说:“这都是当年范纯仁进言的奏折。”程颐看后,感到惭愧万分,第二天专程登门道歉,范纯仁哈哈大笑:“不知者无罪,您不必这样。”
故事的哲理:
谦卑地面对指责,不随便抱怨不理解自己的人,甚至在不是错误的时候也会认错,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对生活的真正豁达和对人性的理解。宽恕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获得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