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发强:“探路者”仍然在路上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回龙观探路者公司所在地,记者见到的盛发强看上去有几分斯文,话语声音平和,浑身上下没有强壮的肌肉块,惟一可以证明他经常在野外生活的可能就是他黝黑健康的肤色。
  “我不是专业登山者。”盛发强虽然登过梅里雪山阿尔卑斯山等,但他一再向记者强调,他只是为了了解产品而去登山,更多的时间还是待在公司里。
  盛发强从一顶帐篷开始,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视野拓展到常规供货超过干种的单一品牌的户外产品大系,并在全国90多个城市建立了以连锁专卖店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体系。仅经过8年的发展,探路者已经成为中国户外用品市场的领导品牌。奇迹如何在这个“探路者”身上诞生的?盛发强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一步步创业历程。
  
  从小埋下的创业火种
  
  出生于甘肃敦煌的盛发强自小就爱读书,但是个“不安分”的孩子,天性就喜欢户外运动。
  高中一年级,他和几个同学约好出去玩,骑自行车76公里去了敦煌的南湖水库。到了晚上,他们取出从家里带的床单,搭成帐篷,点上蜡烛。然而,帐篷里成了蚊子的天堂,人进不去。从那时开始,盛发强在心底里就有了“帐篷”这个概念。
  1 988年,盛发强考上中南工业大学测绘专业,这个专业需要学生们经常进行野外勘测学习,但那时很少见到专业的帐篷,睡袋。1992年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工作地点在兰州。然而,“不安分”的盛发强第二年便选择了“下海”,并一步跨到了广西北海。“那时候下海的人很多,现在他们也都做得不错。”盛发强说。他先是在一家小型的印刷厂当推销员,随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开了一家小的印刷公司。
  同时,他也在寻找新的项目。1 994年底,盛发强在“全国专利新产品博览会”上,发现了与他从小就埋下的创业“火种”相匹配的项目——折叠式休闲帐篷。看到这个帐篷产品,盛发强的眼睛亮了起来,就与这个专利的拥有者谈判。对方出价20万元,最终他以5000元就买下。
  拿到专利后,他去江苏学习了一个月如何做这种帐篷。1 995年,他注册了北海天惠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从事帐篷设计生产。他投入10多万元,生产了1000顶帐篷,命名为“天乐”品牌。
  接着,他开始顶着烈日在景区摆摊。不久,一个他至今不知道姓名的“贵人”出现在盛发强的面前。此人从北京到北海来旅游,来到盛发强摆摊的景区,他看到盛发强的帐篷很有特点,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话:“南宁不正在举办。‘文化体育用品博览会’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盛发强马上带着几顶帐篷连夜赶到南宁,在博览会上,他不停地演示帐篷如何搭起,如何拆卸。
  最终,他的帐篷激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当天,他签了80多万元的合同,成交了10多万元。这次参会给了盛发强极大的信心,让他认识到全国有很大的需求,“帐篷也能撑起一片天”。
  
  北上成就“探路者”
  
  随着公司的发展,生性不安分的盛发强决定把公司搬到北京。
  从1 998年在北京设公司办事处开始,公司业务逐渐过渡到北京。1 999年1月11日,他注册了北京探路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把以前的“天乐”品牌放弃,启用“探路者”品牌。
  来北京,盛发强需要从零开始。他在香山附近租了两排破旧的平房,既是产品开发人员,又是工人搬运工、销售员。虽然当时环境很差,但公司还是弄了两个乒乓球台子,院子里有两棵大树,经常有小喜鹊掉下来,又被小心地放上去。“健康,快乐,”盛发强用这两个词形容当时的心情。
  “1999年探路者在北京香山脚下两排小平房起步,我们所有的创业者可能既是管理者,又是搬运工;既是设计师,又是推销员。记得有一次,我扛着箱子送货到一间写字楼,刚放下箱子,我们公司的 名销售人员马上向对方介绍“这是我们的总经理”,让我哭笑不得,要是之前给她安顿好不要介绍我就好了。盛发强回忆说。
  盛发强也没有想到过这个行业会发展如此之快。“我的想法是,当时能够做到一年200万的销量就不错了,但后来200万的销量很快就到了。”他说。
  “随着公司的发展,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分工,我不用再做不属于我工作范围的事了。但是那段创业的艰辛历程仍然给我们创业的激情和发展的动力,现阶段工作的艰辛体现在如何提升管理提高效率,使整个探路者系统保持持续的竞争力,以实现探路者成为中国户外用品第一品牌,并向国际一流品牌企业迈进的战略目标。”盛发强说。
  也许正是这种创业的激情和健康的心态成就了“探路者”:2002年开始,探路者开始做服装;2003年3月6日,首家探路者户外用品专卖店在北京隆重开业,探路者由此拉开了在全国推广连锁专卖店的序幕;2004年2月,探路者公司在北京昌平区宏福创业园建成占地16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生产、仓储中心,踏上了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里程。
  从1999年开始,探路者每年有50%的增长。2006年,“探路者”占户外用品10%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第一品牌。“从品牌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现在的探路者尚处于幼年期,但我们敢于审视和面对自己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创新和实干,探路者就能在户外用品领域更加强大。”2004年1月11日,在探路者成立五周年的时候,盛发强写下了这段文字。
  对于品牌如何打造,盛发强有自己的看法。在欧洲看到德国人自豪地开着他们自己的奔驰、宝马和大众,法国人自如地开着他们的雷诺,意大利人则钟情于他们的法拉利,而在韩国,很多人除了现代、大宇似乎从来不知道还有什么牌子可选。他说,这时候我们心里的那个叫做“品牌情结”的虫子就开始蠕动,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有叫响世界的名车啊;不光是汽车工业,在各个领域,中国人都太需要创建自己的名牌了。
  于是,盛发强想到了民族情结想到了要把探路者品牌注入民族文化。盛发强的梦想是:“立志把探路者铸造成受人欢迎的中国名牌,期待有一天,人们在出行的时候,首先想到探路者,在国人心目中,探路者就意味着更专业的野外保护,更舒适自由的设计,更可靠的品质和热情温暖的服务。”
  
  上市的跳跃
  
  2005年时,盛发强偶尔参加了一场创业投资年会,意识到企业原来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在2007年一家上海创投基金力鼎投资找到了他们,最终在2008年敲定了增资入股。
  到了2009年,这家本来只是在户外运动爱好者中有口碑的公司,也因为成为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而广为人知。申报了创业版上市材料后,探路者还聘请了王石做代言,同时赞助了中国国家科考队的南北两极探险。
  不过,在行业集中度上,竞争格局可能因上市的改变并不会太大。盛发强的估计是,此前他们8%的市场占有率,在募集资金投下去之后,上升到10%左右是没有问题的。在这个行业内,哥伦比亚、TheNorthFace也占有不小的份额。
  盛发强说,幸运的是,在过去十年中,参加户外运动和休闲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市场保持着年均40%以上的成长率,这种高增长还将会持续。这个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大,还没有到此消彼长的切蛋糕阶段。
  创业板上市,盛发强认为是资本市场给了探路者一次跳跃前进的机会。按照探路者招股说明书中表明的募集资金投向来看,盛发强说,如果靠探路者自身的积累来看,做完这些事情可能要三年或者四年之久。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