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法隐喻理论从最初到现在已大概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二十年期内,语法隐喻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结构框架在不断的完善与整改中,而语法隐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对语言学的认知。不管是站在语言的角度还是站在翻译的角度,概念语法隐喻理论都为学科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然而语法隐喻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与争议的过程,为了使其在今后能够发挥更大效用,本文先就概念语法隐喻理论的基本内涵开始介绍,然后就其发展以及应用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发展;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1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概述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主要是指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语给予到另一个事物中,这主要是针对词汇隐喻来讲,通常隐喻理论分为建构主义隐喻与非建构主义隐喻,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对隐喻理论所采取的学科研究大致类别是什么,而所遵循的原则也就是隐喻理论的实质性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另一种事物,这里隐喻被赋予了另一层含义,上升到了思维与认知的程度,而不是单纯的语言表达技巧,既包括了语法层面也包含了思考方式以及对事物性质转化的认识。我们在学习语言的时候,知道语言分为了三个层次,第一是语音层,第二是词汇语法层次,第三就是意义层,概念语法隐喻理论的运用通常体现在语言的第三层,是用作有助于人们对语言含义进行理解,进而体现语言的表达功能。这也是语言概念功能的一种类别,隐喻可以让使用者将表达的内容更加清晰明白的描述起来,也可以让接受者更易懂易记。因此研究概念语法隐喻理论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展语言学,提高人们语言交流的效果。下面就概念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进行具体介绍。
2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发展
在早期概念语法隐喻理论最初是由马丁发现的,而他主要是基于韩礼德对语篇功能的研究成果进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概念语法隐喻这一理论。韩礼德在进行语篇功能研究时就有发现语法隐喻,但他并没有承认语篇语法隐喻的存在,是由后者进行相关研究证明才正式确立了语法隐喻的存在,并将其划分为五个方面,五种类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元信息增加至综合内部信息,马丁的研究成果初步奠定了概念语法隐喻的理论基础。而后,韩礼德又对马丁所研究的内容进行扩展,将原先的五种类型增加到了十二种,进一步完善了语法隐喻理论,还囊括了多种词汇语法层面的类型,以及词汇转化、语法转换等。而语法功能的转化在一定层面上就与环境、人文、社会等因素有关,因此本身语法隐喻理论就存在一定的多因素性与不可测性。为进一步完善理论构造,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究与深入探讨。
3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应用
3.1 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的应用中有首先第一在英语学习上或者其他外语教学领域中的运用。就当下我国双语教学现状而言,由于存在地域的隔阂以及文化的差别,使得外语教学内容很难被学生理解,不管对语法还是对阅读,外语语句的构造与中文都存在一定差距,而引用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就可将外语与中文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易懂易用,可极大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条件。此外在学生外语阅读训练当中,利用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将难懂的内容转换成通俗一点的,与当下我们实际生活有关的形式表达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达到教学目的。另外,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对学生外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学生对外语相关知识了解的更通透后运用起来也能更加得心应手,将写作变得更生动,内容更丰富。
3.2 在翻译中应用
此外,概念语法隐喻理论还在翻译中有一定运用,主要体现在在基于语言学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将翻译的内容上升至思维层次,结合自身主观看法,将内容赋予另一层隐喻的含义,使得表述更加深刻,更易被人理解。比如说翻译古诗词“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一句中,青山横北郭是一类固定的物质式翻译,而若将这种物质过程的翻译转化成关系过程,这就赋予了翻译的一定隐喻性,将诗词中描写的景色统一起来,在静中有动,在动中又有一番静景,可将翻译变的更加生动形象,如果增加入一定的人物感情隐喻进去,那么翻译就可变成:青山绕郭,白水绕城,我又何曾留有一点痕迹呢?这类隐喻需要我们结合全诗内容、把握作者思想、体会作者情感才能提炼出准确的翻译表达。这种概念语法隐喻的运用可将翻译变得更具艺术性,翻译不再是单纯的词句间的内容解释,而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体现,可将翻译变得更富情趣。
3.3 在评估评价中的应用
另外,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在评估语言中的应用主要有在评估时利用隐喻来含蓄说明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情况以及对此的主观看法等。而隐喻可使一些比较直接甚至可能会伤害到人的感情的表达变得更加委婉,这也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方面,运用隐喻并不直接指出当事人的错误或者不足,在语言字面上没有那么直白的批评或者嘲弄,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听者的自尊,对听者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在人与人相处之间,很多时候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些话也都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若我们能运用一点语言表达技巧,将一些批评、愤怒的语言表达的更具艺术感,利用隐喻留给听者自己去体会,不仅可增强彼此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构造一个和谐相处的氛围。概念语法隐喻可使得语言交流变得更亲近,也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更浓厚。
4 总结
最后,概念语法隐喻理论还有在社会哲学中的应用,与上述评估语言的用处类似,概念语法隐喻可使评估内容更加容易被人接受,这也是社会学中为人处世所需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一种与人交流沟通的艺术。在社会哲学中这种语法隐喻还涉及到一种心理学,是用来保护对方内心感受或者是转化对话场景,将气氛渲染的更加和谐或者诙谐的一种方式。比如说上级在评价下级工作时,为了不直接影响到下级脸面,也为了达到提高下级今后工作效率的目的,就可利用隐喻的技巧,将下级的工作比作一类具有其特征性的事物,使得下级能懂,能够领会到其中的含义,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错则改,无错加勉,这种内敛又恰到好處的评价可保护双方的立场,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与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华,邱天河.词汇衔接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2]张峰,张延丽.以课文为中心改进阅读教学[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
[3]王首国,涂红芹.浅析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探讨非母语教学模式之一[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
[4]严世清,董宏乐,吴蔚.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第六届全国功能语言学大会略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02).
作者单位
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龙潭区 132022
语法隐喻理论从最初到现在已大概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二十年期内,语法隐喻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结构框架在不断的完善与整改中,而语法隐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对语言学的认知。不管是站在语言的角度还是站在翻译的角度,概念语法隐喻理论都为学科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然而语法隐喻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与争议的过程,为了使其在今后能够发挥更大效用,本文先就概念语法隐喻理论的基本内涵开始介绍,然后就其发展以及应用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发展;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1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概述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主要是指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语给予到另一个事物中,这主要是针对词汇隐喻来讲,通常隐喻理论分为建构主义隐喻与非建构主义隐喻,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对隐喻理论所采取的学科研究大致类别是什么,而所遵循的原则也就是隐喻理论的实质性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另一种事物,这里隐喻被赋予了另一层含义,上升到了思维与认知的程度,而不是单纯的语言表达技巧,既包括了语法层面也包含了思考方式以及对事物性质转化的认识。我们在学习语言的时候,知道语言分为了三个层次,第一是语音层,第二是词汇语法层次,第三就是意义层,概念语法隐喻理论的运用通常体现在语言的第三层,是用作有助于人们对语言含义进行理解,进而体现语言的表达功能。这也是语言概念功能的一种类别,隐喻可以让使用者将表达的内容更加清晰明白的描述起来,也可以让接受者更易懂易记。因此研究概念语法隐喻理论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展语言学,提高人们语言交流的效果。下面就概念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进行具体介绍。
2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发展
在早期概念语法隐喻理论最初是由马丁发现的,而他主要是基于韩礼德对语篇功能的研究成果进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概念语法隐喻这一理论。韩礼德在进行语篇功能研究时就有发现语法隐喻,但他并没有承认语篇语法隐喻的存在,是由后者进行相关研究证明才正式确立了语法隐喻的存在,并将其划分为五个方面,五种类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元信息增加至综合内部信息,马丁的研究成果初步奠定了概念语法隐喻的理论基础。而后,韩礼德又对马丁所研究的内容进行扩展,将原先的五种类型增加到了十二种,进一步完善了语法隐喻理论,还囊括了多种词汇语法层面的类型,以及词汇转化、语法转换等。而语法功能的转化在一定层面上就与环境、人文、社会等因素有关,因此本身语法隐喻理论就存在一定的多因素性与不可测性。为进一步完善理论构造,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究与深入探讨。
3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应用
3.1 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语法隐喻理论的应用中有首先第一在英语学习上或者其他外语教学领域中的运用。就当下我国双语教学现状而言,由于存在地域的隔阂以及文化的差别,使得外语教学内容很难被学生理解,不管对语法还是对阅读,外语语句的构造与中文都存在一定差距,而引用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就可将外语与中文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易懂易用,可极大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条件。此外在学生外语阅读训练当中,利用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将难懂的内容转换成通俗一点的,与当下我们实际生活有关的形式表达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达到教学目的。另外,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对学生外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学生对外语相关知识了解的更通透后运用起来也能更加得心应手,将写作变得更生动,内容更丰富。
3.2 在翻译中应用
此外,概念语法隐喻理论还在翻译中有一定运用,主要体现在在基于语言学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将翻译的内容上升至思维层次,结合自身主观看法,将内容赋予另一层隐喻的含义,使得表述更加深刻,更易被人理解。比如说翻译古诗词“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一句中,青山横北郭是一类固定的物质式翻译,而若将这种物质过程的翻译转化成关系过程,这就赋予了翻译的一定隐喻性,将诗词中描写的景色统一起来,在静中有动,在动中又有一番静景,可将翻译变的更加生动形象,如果增加入一定的人物感情隐喻进去,那么翻译就可变成:青山绕郭,白水绕城,我又何曾留有一点痕迹呢?这类隐喻需要我们结合全诗内容、把握作者思想、体会作者情感才能提炼出准确的翻译表达。这种概念语法隐喻的运用可将翻译变得更具艺术性,翻译不再是单纯的词句间的内容解释,而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体现,可将翻译变得更富情趣。
3.3 在评估评价中的应用
另外,概念语法隐喻理论在评估语言中的应用主要有在评估时利用隐喻来含蓄说明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情况以及对此的主观看法等。而隐喻可使一些比较直接甚至可能会伤害到人的感情的表达变得更加委婉,这也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方面,运用隐喻并不直接指出当事人的错误或者不足,在语言字面上没有那么直白的批评或者嘲弄,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听者的自尊,对听者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在人与人相处之间,很多时候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些话也都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若我们能运用一点语言表达技巧,将一些批评、愤怒的语言表达的更具艺术感,利用隐喻留给听者自己去体会,不仅可增强彼此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构造一个和谐相处的氛围。概念语法隐喻可使得语言交流变得更亲近,也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更浓厚。
4 总结
最后,概念语法隐喻理论还有在社会哲学中的应用,与上述评估语言的用处类似,概念语法隐喻可使评估内容更加容易被人接受,这也是社会学中为人处世所需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一种与人交流沟通的艺术。在社会哲学中这种语法隐喻还涉及到一种心理学,是用来保护对方内心感受或者是转化对话场景,将气氛渲染的更加和谐或者诙谐的一种方式。比如说上级在评价下级工作时,为了不直接影响到下级脸面,也为了达到提高下级今后工作效率的目的,就可利用隐喻的技巧,将下级的工作比作一类具有其特征性的事物,使得下级能懂,能够领会到其中的含义,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错则改,无错加勉,这种内敛又恰到好處的评价可保护双方的立场,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与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华,邱天河.词汇衔接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2]张峰,张延丽.以课文为中心改进阅读教学[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
[3]王首国,涂红芹.浅析大学英语的阅读教学——探讨非母语教学模式之一[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
[4]严世清,董宏乐,吴蔚.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第六届全国功能语言学大会略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02).
作者单位
吉林化工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龙潭区 1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