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佳:
半年前,我因儿子每个月与同学相互发了200多条短信,怕他影响学习而没收了他的手机。后来,儿子又迷上了网络游戏。我担心他上瘾,就拔掉了网线。为了这两件事,儿子一直耿耿于怀,在家闹了好几回,前段时间还提出把手机还给他。前几天,我从银行取回2000元钱后随手放在抽屉里,抽屉没上锁。第二天,我拿钱时发现少了100元。我让老公一起核对,又回忆了从银行取钱后回家放钱的经过,都没有什么纰漏。最后,我们认定钱是儿子偷拿的。因为,以前也有过几次钱包少钱的现象,问儿子,他有时承认拿了,有时不承认。因为没有证据,每次都不了了之。但这次不一样了,我觉得一定要严肃教育他。
晚上,儿子放学回家,我和老公一起盘问他,并狠狠批评了儿子的偷窃行为,继而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可是,儿子始终不承认钱是他拿的,还又哭又闹。第二天,儿子不搭理我,满脸怒气地上学去了。我心里真是一团乱麻……
浙江 邓女士
邓女士:
从来信中了解到,因为两件事情,你们与孩子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我谈以下几点供你参考。
从你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你们采用的家教方式主要是控制式和防范式。但这样管教孩子,容易把孩子放到对立面去,最后变成“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为,儿子的手机被没收了,上网被禁止了,但是,他心里的欲望并没有消失。这些欲望越被压抑,就越想得到满足。通过正常渠道不能实现,他就会想其他的方式。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会更不平衡、更逆反。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即越被禁止的东西有时候越有吸引力。在家庭教育中,“禁果效应”给家长的启示是,不要把一些可能带来不好结果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禁果”的吸引力,反而欲禁不止。
我这样说,不是说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也不是提倡随意迁就孩子,而是家长首先不能破坏规则,随意给孩子零花钱,或随意克扣孩子的零花钱作为惩罚,也不要让孩子有机会随意拿到钱。让孩子学会控制钱的一个办法就是帮助他学习对钱的管理,读初中的孩子可以给他稍微多一些的零花钱,但要求他建立一个账目,你可以随时看看,然后夸奖几句。如果这样管理有效果,孩子不乱花钱,就可以奖励他额外的钱。如果他通过省下零花钱或合理安排零花钱而积攒出购买手机的钱,那么说明他已经能够有能力合理实现自己的欲望了,这样家长和孩子都能获得成就感。
另外,青春期的孩子并不是洪水猛兽,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的“问题”往往都是“一过性”的。如果大人能够给予理解,适当引导,这些问题就会像“出疹子”一样很快过去。比如孩子上网和玩手机,如果疏而不禁,引导孩子度过最初的好奇和兴奋阶段,以后他就能以平常心对待。可是,如果家长无法理解,不能给孩子所需要的支持,那么他们内心的焦虑就会增加,使“一过性”问题发展成真正令人头疼的问题。
邢少红
半年前,我因儿子每个月与同学相互发了200多条短信,怕他影响学习而没收了他的手机。后来,儿子又迷上了网络游戏。我担心他上瘾,就拔掉了网线。为了这两件事,儿子一直耿耿于怀,在家闹了好几回,前段时间还提出把手机还给他。前几天,我从银行取回2000元钱后随手放在抽屉里,抽屉没上锁。第二天,我拿钱时发现少了100元。我让老公一起核对,又回忆了从银行取钱后回家放钱的经过,都没有什么纰漏。最后,我们认定钱是儿子偷拿的。因为,以前也有过几次钱包少钱的现象,问儿子,他有时承认拿了,有时不承认。因为没有证据,每次都不了了之。但这次不一样了,我觉得一定要严肃教育他。
晚上,儿子放学回家,我和老公一起盘问他,并狠狠批评了儿子的偷窃行为,继而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可是,儿子始终不承认钱是他拿的,还又哭又闹。第二天,儿子不搭理我,满脸怒气地上学去了。我心里真是一团乱麻……
浙江 邓女士
邓女士:
从来信中了解到,因为两件事情,你们与孩子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我谈以下几点供你参考。
从你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你们采用的家教方式主要是控制式和防范式。但这样管教孩子,容易把孩子放到对立面去,最后变成“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为,儿子的手机被没收了,上网被禁止了,但是,他心里的欲望并没有消失。这些欲望越被压抑,就越想得到满足。通过正常渠道不能实现,他就会想其他的方式。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会更不平衡、更逆反。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即越被禁止的东西有时候越有吸引力。在家庭教育中,“禁果效应”给家长的启示是,不要把一些可能带来不好结果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禁果”的吸引力,反而欲禁不止。
我这样说,不是说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也不是提倡随意迁就孩子,而是家长首先不能破坏规则,随意给孩子零花钱,或随意克扣孩子的零花钱作为惩罚,也不要让孩子有机会随意拿到钱。让孩子学会控制钱的一个办法就是帮助他学习对钱的管理,读初中的孩子可以给他稍微多一些的零花钱,但要求他建立一个账目,你可以随时看看,然后夸奖几句。如果这样管理有效果,孩子不乱花钱,就可以奖励他额外的钱。如果他通过省下零花钱或合理安排零花钱而积攒出购买手机的钱,那么说明他已经能够有能力合理实现自己的欲望了,这样家长和孩子都能获得成就感。
另外,青春期的孩子并不是洪水猛兽,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们的“问题”往往都是“一过性”的。如果大人能够给予理解,适当引导,这些问题就会像“出疹子”一样很快过去。比如孩子上网和玩手机,如果疏而不禁,引导孩子度过最初的好奇和兴奋阶段,以后他就能以平常心对待。可是,如果家长无法理解,不能给孩子所需要的支持,那么他们内心的焦虑就会增加,使“一过性”问题发展成真正令人头疼的问题。
邢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