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精原是寻常事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la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学医的,但对捐精还是觉得很新鲜。”赵天分析他去捐精的动机是,新鲜、能挣钱,此外还能帮助人。
  郑金龙拖着几大箱子证据,从老家湖北鄂州来到武汉,继续为儿子打官司,他就是捐精猝死者郑刚的父亲。去年2月份儿子死后,郑金龙就将华中科技大学及其附属的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告上法庭,并索赔400万。9月11日,这个案子在武汉洪山区法院重新开庭,此时离他最初为儿子打官司已经一年多了。
  在捐精猝死事件之前,捐精原本是讳莫如深的事情。但是当这件事被贴上“中国第一例捐精死亡事件”的标签之后,在新闻媒体的大肆报道之下,人们才发现,捐精原是寻常事。那么捐精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捐精志愿者们为什么要去捐?
  “唯一的福利”
  2008年的某个下午,中山大学医学院大四学生赵天,在学生宿舍里看到了一幅关于捐精的海报。事情距今已经久远,他有点记不清海报的内容,只记得“比较低调,也不显眼,说有3000元的报酬”。
  “我是一个学医的,但对捐精还是觉得很新鲜。”赵天分析他去捐精的动机是,新鲜、能挣钱,此外还能帮助人。
  赵天一个人去了广东精子库。一位男医师接待了他,拿出一张表让他填,填完表之后又拿出了一份协议书让他签字,医生在旁边告诉他,他的精子会拿到北方,而且只会给五位女士,所以不需要担心会有什么风险。这些话也成了赵天后来向别人介绍捐精情况的固定桥段。
  赵天甚至没有来得及仔细端详周围的环境,医生就示意抽血、录指纹,之后递给赵天一个试管,让他去小房间里操作取精。这一切都进展神速,非常的简单。他原以为房间里会有很多道具。事实上整个房间的布局一览无余,墙壁上就挂着几张女性裸体海报,有一台老式的电视机,电视机下面还有一部影碟机,上面摆放着几张成人影碟。赵天没有“水土不服”,很快就将精子排进试管。墙壁上有个暗格通道,用来放试管,取精完毕后就将试管放进去,不需要面对护士。
  第一次不能算是捐精,精子只是用来测试是否合格,合格以后要回来捐10次。医生问他是否愿意充当精子库的宣传志愿者。还说如果能在3个月内介绍10个人来捐精,他就能获得提成,赵天一口答应。
  在为精子库宣传的同时,赵天也得到自己精子合格的通知,他共捐了6次。每次取精后,有100元误工费以及20元交通补贴。根据协议,赵天需要捐够10次,每次能获得200元,并且会在最后一次把每次剩下的80元一次性补足。赵天没能坚持到10次,捐第6次的时候,赵天告诉医生自己因为学习忙,以后不来捐了。或许是曾当过宣传志愿者的缘故,医生也爽快地一次性地将之前5次剩余的400元悉数给他,这也是他做宣传志愿者唯一的“福利”。
  捐精招来的同志
  与赵天不同的是,姜一去捐精纯粹是工作需要。他是杂志《男人装》的编辑,也是国内真人出镜的捐精者之一。
  现在网络上還能搜到姜一和同事许若仪的视频《寻找捐精者》。姜一强调如果不是刚好杂志做这选题,“还真没有考虑过捐精”。
  2011年2月19日早上8点,姜一前往国家人口計生委科研所人类精子库。与姜一同来捐精的还有招募的志愿者、同事曹书魁等人。医生向大家交代了一下流程,便发了登记表让大伙登记,然后便对他们进行单独的面试。医生的问题很简单,包括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等,但这些全由志愿者说了算。唯一的关卡就是要志愿者褪去裤子,做生殖器官的检查。若能通过,就可以进行捐精。
  取精室是姜一重点观察的对象,取精室是个四室一厅的屋子,厅里的角落上有一台落满灰尘的电视机,下面是老款DVD机。姜一好奇地打开,发现是“伴随着轻音乐的裸女孤芳自赏片”,这是作酝酿情绪用的,但很快医师就过来关掉了,他给出的理由是广东的一个精子库曾因志愿者看光碟而被关闭。
  姜一钻进取精的小房间里,发现房间很简陋,除了海报就是一张床、一张椅子和一个洗手盆。姜一早就知道小护士帮助取精是假消息,但没有A片助兴,基本靠想象自慰取精,这让他觉得不可思议。姜一的环境还不算最差,许若仪去的取精室里居然还贴有猛男的海报,只能理解为工作人员的失误。他们陆续完成了取精任务。
  姜一自称“长相安全、肌肉发达、长跑健将、正直壮年、经验丰富”,是計划中的种子选手,但他却没有通过。精子库医生介绍捐精标准是,精子数量必须达到每毫升6000万个,而活跃程度分为ABCD四等,A为最活跃状态,D为死亡状态,A加B的比例必须超过60%才可视为合格。姜一的精液化验报告是,1毫升里有1.6亿个精子,但精子A加B等级的总数为45%。
  姜一的“意外夭折”,促使许若仪一个人跑去捐精,因为需要保证有编辑能体验完整个捐精过程。看似瘦弱的许若仪通过了精子测试。当接到精子库的人打来的电话,被告知精子合格,可以参加精子捐赠时,许若仪说他心里怒喊“我比谁都男人”,那一天“几乎是近几年最快乐的一天”。最终许若仪在一个月内捐了12次,完成任务。
  杂志付梓印刷,走进千家万户。杂志里,姜一、许若仪、高杉等都裸露上身拍照。他们的真实姓名跟捐精绑在一起。但没想到的是,这件事还是造成了他的困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不少男士来到杂志社找他,而那些人都是同性恋。尽管姜一在文章中已说出家有发妻,但或许是他们拍照方式尺度很大,以致引起了同性恋的关注。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状况。
其他文献
鹊地球是一粒尘埃  风很轻地吹  地球是一粒尘埃  我的睡眠还没有来  风很轻地吹  风吹走了我的睡眠  风吹走的是我的睡眠  不是梦  地球是一粒尘埃我们一起活着  我们一起活着  在这个宽阔的人世  到月亮上散步  回到早餐店里吃早餐  云起云落  花开花灭  九月好  秋天好  苹果好  棉花好  稻谷好  每一个早晨好  每一个夜晚好  每一朵花好  每一只小鸟好  我不记得任何一本书了 
手表已经成为某些官员向同僚和商人展示自身权力地位的秘密武器。在官员们普遍以黑白色为主的冷色系着装中,没有什么比一块金光闪闪的名表更显眼的了。  有人调侃:这是一个二代拼爹、官员拼表的时代!这说出了某种表象。实际上,手表雖小,背后的乾坤却大。和名车的情况接近,名表已经成为官场的“座次表”,是要“按资排辈”的,在同一场合,下级绝对不戴比上级更好的表。而在在商人面前,则要戴有“君临天下范儿”的名表。  
我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生长大,是标准的疆二代,成人了以后才离开。  十岁之前我随父母住在一个农业连队里,这个连队有四川人、山东人、河南人、上海人、湖南人、甘肃人等等。那时候大家相邻地住在一排一排规划整齐的平房里,大人们一起生产劳动,小孩子在一起玩耍。一开口讲话,你就听吧,有说河南话的、四川话的、上海话的、湖南话的等等,连队因为有这些人而有各种不同的生活风俗。  现在我的父母和哥嫂还在那里生活。如今
剧中主要人物  眉 娘——孙丙的女儿。女高音。  孙 丙——戏班班主,眉娘的亲爹。戏曲男高音。  钱 丁——高密县知县,眉娘的干爹。男高音。  赵 甲——刽子手,眉娘的公爹。男中音。  小 甲——屠夫,赵甲的儿子,眉娘的丈夫。男高音。  小山子——叫花子。男高音。  知县夫人——女中音。  琴书艺人。  群众。  注:文中楷体字部分为念白,宋体字部分为唱词。序 幕  琴书艺人 表的是,  胶东半岛
穿越星宿的针孔  穿越星宿的针孔,警示器像黄昏的  乌鸦停在钢针机上嘶叫,煤气灯分割的  月亮,它四分之一的光与阴影,被酸液  灼伤的皮肤,除锈剂在太阳的深处清洗  昼与夜。铁,一根工业的肋骨,抚摸  饱受铁伤害的城市。生存在切割机下  断裂,消逝,绝不妥协。  下午沿着螺丝的纹路徐徐而行  楔入黑夜的沼泽,佝偻的月亮像  职业病患者,在雾霾下咳喘。超声波  起伏、降落,像不知疲倦的饶舌歌手  它
现今整个媒体行业不太明确定义的概念之一是所谓的“多屏”或“多视角”环境的概念。这个术语可能运用在不同方向,取决于是否处于家庭观影环境,电影院环境、或虚拟环境,以及是否运用多个设备观看接收内容,或用次要内容补充主要内容,或在电影院环境里用多个屏幕创造单幅画面达到沉浸式观影体验。  事实上,视觉技术公司RealD的高级副总裁、SMPTE前总裁兼SMPTE研究员彼得·路德,认为比“多屏幕环境”术语更恰当
去伊凡·克里玛家里拜访,早到了半个小时。  正好抽支烟。我和徐晖站在路边抽烟。路的一边是安静的居民区,多为两三层的独立别墅。建筑的外观小心翼翼的,似乎不想冒犯天空,或者路人的视线。花园多被规划为正方形,从面积到装饰,都很有节制。路的另一边,却不寻常,是一大片树林,很幽深,很茂密,黄了,满地落叶从林子里溢出来,爬到路上,粘在我们的鞋子上。  韩葵和李素两位女士或许是在看我们抽烟,或许是在看树林,我们
李庄的风骨  张 楚  难忘李庄的那几个夜晚。  房间枕着长江。或者说,房间是江边的一叶小舟。已经是初冬,可南方的冬天跟春天大抵是没有区别的,有一点料峭风吹着窗户,在风中我似乎听到有人在歌唱,以及江水凝碧着流淌的声响。那声响回荡在你梦中的每一处罅隙,每一处情节,到最后你醒来时,梦境也是氤氲着江水的气息,让你神情恍惚,似乎灵魂在江水上迁徙奔走了一程,些许疲惫,却也是满心的欢愉。拉开窗帘,天已经大亮,
庞羽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现在又在南大文学院攻读创意写作硕士学位。作为南大文学院的一名教师,我很乐意为庞羽的小说新作写点读后感。  庞羽此前的小说,我读过几篇,收入《一只胳膊的拳击》中的《佛罗伦萨的狗》《操场》《福禄寿》《一只胳膊的拳击》等,都读过。现在又读到了《关小月托孤》和《没人拒绝得了董小姐》。这些作品共同显示着庞羽在叙事方式上的一些特色。庞羽小说中的故事,是以破碎的方式显现的,或者说,
3月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埃及、哈萨克斯坦、越南等国对豆类、小麦面粉、大米等农产品实施出口禁令,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也对部分国家和地区可能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发出预警。国际粮食市场的不利形势对国内造成了一定的舆论影响,一些自媒体中出现了全球粮食危机论调,“粮库告急”“粮油食品将紧缺”“要屯粮三个月”等网络谣言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中不断传播。3月末,一些地区出现的抢购粮油现象受到关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