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特点和需要来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活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动机。为进一步有效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本文将结合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从幼儿的興趣、自主体验、学习的生成价值、多元学习等方面展开讨论,阐述如何有效地在主题活动中凸显幼儿的自主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题活动;自主性;兴趣;自主体验;生成价值
幼儿自主性具体指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问题,在自己的尝试中逐渐解决问题,在自己的尝试中逐渐完善结果。而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主要是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给予支持与引导的系列活动。如何将自主游戏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相融合,引导幼儿以感官为媒介,用心去感受、欣赏周围的事物。
一、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兴趣对于幼儿来说是关键,幼儿天天去看、天天来问的就是幼儿所感兴趣的内容。在开展主题活动时,一方面要牢牢把握主题的基本要求,精心预设活动;另一方面要尝试融合生活,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这样既能保留主题的价值,又能自然渗透生活教育。
另外,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分组,讨论、选择不同的材料,并与同伴合作。如在主题活动《粮食好朋友》中,幼儿在分组讨论如何开店时,他们产生了很多疑问:想开什么店?什么店最赚钱?谁想参加这组一起开这个店?一起商量一下怎么开?幼儿分开几组和自己的协助老师商量开店的对策。分组讨论讲述制定方案:怎么开店?店的名字叫什么?需要那些人?谁来当店长呢?怎么分工?店长将工作的安排记录在排工表上。这个过程教师尽量地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幼儿在做感兴趣的事情时,才会产生疑问,各领域的知识才能有机地渗透到其中。
二、以幼儿的自主体验为主,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由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在以往开展的主题活动里,幼儿被动接受学习,缺乏自由活动的机会,没有主动探索的意愿。例如“粮食”这个主题,以往都是从粮食的种类、生产地点、种植方法等去区分学习,都是知识性学习,老师预设好教学目标,以灌输为主,幼儿被动接受,幼儿没有动脑思考的机会,因此主题也没有办法延伸。现在,我园将主题教学的过程反过来,同样是“粮食”这个主题,根据幼儿的探索,记录幼儿发现的问题,将有价值和幼儿兴趣点的问题留下来作为探究点形成课程,往往会发现可以扩展出很多有价值的知识。
主题源于幼儿的生活,让经验说话。因为只有幼儿接触过、有生活经验,才会有发现,才会通过学习来调整生活实际。来源于生活的主题需要收集的东西,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手可得,容易收集、易于理解;爸爸妈妈可以充当幼儿的老师,可以和幼儿分享经验;幼儿才有机会去实践,才会形成交流和互动的能力。
让环境说话,支持幼儿探索。环境就像一位不会说话的教师,潜移默化地促进着儿童的发展,但环境创设离不开幼儿的参与。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性?在环境创设中要重视家长的作用,要求家长和教师、幼儿共同来完成。主题活动分为很多类。观察类、观赏类与信息资料类紧密联系,互相服务;作品展示类围绕主题开展的一些活动及成果进行展示;互动操作类是最体现教师智慧的一个模块,也是最有难度的一个创设环节。在互动操作类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主题内容,有所侧重地布置一个与幼儿能够产生互动、动态的环境,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达到与主题对话的效果。主题教学可打破班与班的界限、幼儿园与家庭的界限,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索。跟家长交流新主题的内容,取得家长支持,带幼儿一起收集材料,粮食主题开展后定期地向家长分享幼儿的学习成果,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从而让幼儿和家长都很乐意继续参加主题教学。
三、以学习的生成价值为主,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幼儿主题活动就是幼儿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具有预设和生成的双重属性。如何获取有价值的问题?以往,我们的主题教学都是分学科,完全由老师预设,老师分学科完成,小朋友被动接受知识。这样幼儿是可以学到知识,可以锻炼到自己的语言能力,但是这些做法不是最适宜的做法,什么都是教的,没有机会操作。现在,我们的主题都是以小朋友为主,把幼儿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主题的生成,老师协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然而并非幼儿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有价值的,没探索价值的,可以一语带过。例如当幼儿在探索“各种各样的豆”的主题时,幼儿提出:“豆为什么是圆的呢?”“为什么植物从家里带回课室种植就死了呢?”幼儿可以从多维度探索的问题,就是可以思考的问题。当年龄小的幼儿没有办法提出问题时,老师可以抛出问题让幼儿去探究思考,例如吃了豆有什么用呢?再慢慢地获取有价值的问题。
以往是老师设计课程,设计问题,幼儿回答标准答案,现在是让幼儿推动整个主题的扩展。我们需要当智慧型的老师,聆听幼儿的发现,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设计记录表,分析幼儿的活动表现和兴趣点;也可以用照片、录像、回放幼儿寻找答案的过程。
四、以多元的学习为主,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关注‘人的发展’,采用整合式课程,让幼儿自主学习……从多个角度对幼儿进行评价课程理念。”例如“粮食”主题,当幼儿收集到需要的粮食的时候,我们就和幼儿讨论这么多的粮食该怎么办呢?幼儿就提议开粮食店。科学区变成了粮食科学知识体验区,幼儿一进区就会推介粮食的作用和功效,每个都像“粮食专家”;语言区幼儿会用自己的语言卖广告,分享自己的粮食故事,粮食图片,不善于推销的幼儿就知道要跟爸爸妈妈去商场看看人家店员是怎么推销的,这些就是语言能力的有机渗透。美工区的幼儿就利用收集到的东西设计餐牌、餐单、粮食食品,装饰门面,设计工作服、工作帽等等。就这样课室瞬间变成粮食体验馆。这样无意中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主动的态度。数学区变成了粮食买卖店,不会加减法的幼儿,通过游戏就能学习到数量关系。幼儿在游戏中还会发现问题,例如在卖东西的时候发现没有办法知道30克有多重,于是幼儿就知道要收集称,方便计量称重;知道买卖东西需要钱,就制作代金券。幼儿在卖粮食的时候发现没有打包的袋子来装卖出的粮食,幼儿就要设计各种有趣的包装盒、包装袋。幼儿当起了粮食售货员,还会促销货品。这样,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无形中幼儿的计算能力也增强了,避免了枯燥的加减法教学。幼儿通过游戏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并希望能把这一认知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于是就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绘本,制作节约粮食的海报,和家人进行节约粮食比赛,还知道节约粮食也可以省钱。
将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与幼儿自主性发展有机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来获得主题经验,而且能弥补主题活动中各个领域相对缺失的现状。在实践中,教师既要考虑课程的平衡性,有序地开展各类活动,又要适时融入创意、整合资源,把实际问题有机融入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旭莹,周立莉.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设计技巧与优秀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编.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精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秦元东.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题活动;自主性;兴趣;自主体验;生成价值
幼儿自主性具体指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问题,在自己的尝试中逐渐解决问题,在自己的尝试中逐渐完善结果。而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主要是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给予支持与引导的系列活动。如何将自主游戏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相融合,引导幼儿以感官为媒介,用心去感受、欣赏周围的事物。
一、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兴趣对于幼儿来说是关键,幼儿天天去看、天天来问的就是幼儿所感兴趣的内容。在开展主题活动时,一方面要牢牢把握主题的基本要求,精心预设活动;另一方面要尝试融合生活,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这样既能保留主题的价值,又能自然渗透生活教育。
另外,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分组,讨论、选择不同的材料,并与同伴合作。如在主题活动《粮食好朋友》中,幼儿在分组讨论如何开店时,他们产生了很多疑问:想开什么店?什么店最赚钱?谁想参加这组一起开这个店?一起商量一下怎么开?幼儿分开几组和自己的协助老师商量开店的对策。分组讨论讲述制定方案:怎么开店?店的名字叫什么?需要那些人?谁来当店长呢?怎么分工?店长将工作的安排记录在排工表上。这个过程教师尽量地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幼儿在做感兴趣的事情时,才会产生疑问,各领域的知识才能有机地渗透到其中。
二、以幼儿的自主体验为主,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由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在以往开展的主题活动里,幼儿被动接受学习,缺乏自由活动的机会,没有主动探索的意愿。例如“粮食”这个主题,以往都是从粮食的种类、生产地点、种植方法等去区分学习,都是知识性学习,老师预设好教学目标,以灌输为主,幼儿被动接受,幼儿没有动脑思考的机会,因此主题也没有办法延伸。现在,我园将主题教学的过程反过来,同样是“粮食”这个主题,根据幼儿的探索,记录幼儿发现的问题,将有价值和幼儿兴趣点的问题留下来作为探究点形成课程,往往会发现可以扩展出很多有价值的知识。
主题源于幼儿的生活,让经验说话。因为只有幼儿接触过、有生活经验,才会有发现,才会通过学习来调整生活实际。来源于生活的主题需要收集的东西,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手可得,容易收集、易于理解;爸爸妈妈可以充当幼儿的老师,可以和幼儿分享经验;幼儿才有机会去实践,才会形成交流和互动的能力。
让环境说话,支持幼儿探索。环境就像一位不会说话的教师,潜移默化地促进着儿童的发展,但环境创设离不开幼儿的参与。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性?在环境创设中要重视家长的作用,要求家长和教师、幼儿共同来完成。主题活动分为很多类。观察类、观赏类与信息资料类紧密联系,互相服务;作品展示类围绕主题开展的一些活动及成果进行展示;互动操作类是最体现教师智慧的一个模块,也是最有难度的一个创设环节。在互动操作类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主题内容,有所侧重地布置一个与幼儿能够产生互动、动态的环境,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达到与主题对话的效果。主题教学可打破班与班的界限、幼儿园与家庭的界限,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索。跟家长交流新主题的内容,取得家长支持,带幼儿一起收集材料,粮食主题开展后定期地向家长分享幼儿的学习成果,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从而让幼儿和家长都很乐意继续参加主题教学。
三、以学习的生成价值为主,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幼儿主题活动就是幼儿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具有预设和生成的双重属性。如何获取有价值的问题?以往,我们的主题教学都是分学科,完全由老师预设,老师分学科完成,小朋友被动接受知识。这样幼儿是可以学到知识,可以锻炼到自己的语言能力,但是这些做法不是最适宜的做法,什么都是教的,没有机会操作。现在,我们的主题都是以小朋友为主,把幼儿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主题的生成,老师协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然而并非幼儿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有价值的,没探索价值的,可以一语带过。例如当幼儿在探索“各种各样的豆”的主题时,幼儿提出:“豆为什么是圆的呢?”“为什么植物从家里带回课室种植就死了呢?”幼儿可以从多维度探索的问题,就是可以思考的问题。当年龄小的幼儿没有办法提出问题时,老师可以抛出问题让幼儿去探究思考,例如吃了豆有什么用呢?再慢慢地获取有价值的问题。
以往是老师设计课程,设计问题,幼儿回答标准答案,现在是让幼儿推动整个主题的扩展。我们需要当智慧型的老师,聆听幼儿的发现,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设计记录表,分析幼儿的活动表现和兴趣点;也可以用照片、录像、回放幼儿寻找答案的过程。
四、以多元的学习为主,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关注‘人的发展’,采用整合式课程,让幼儿自主学习……从多个角度对幼儿进行评价课程理念。”例如“粮食”主题,当幼儿收集到需要的粮食的时候,我们就和幼儿讨论这么多的粮食该怎么办呢?幼儿就提议开粮食店。科学区变成了粮食科学知识体验区,幼儿一进区就会推介粮食的作用和功效,每个都像“粮食专家”;语言区幼儿会用自己的语言卖广告,分享自己的粮食故事,粮食图片,不善于推销的幼儿就知道要跟爸爸妈妈去商场看看人家店员是怎么推销的,这些就是语言能力的有机渗透。美工区的幼儿就利用收集到的东西设计餐牌、餐单、粮食食品,装饰门面,设计工作服、工作帽等等。就这样课室瞬间变成粮食体验馆。这样无意中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主动的态度。数学区变成了粮食买卖店,不会加减法的幼儿,通过游戏就能学习到数量关系。幼儿在游戏中还会发现问题,例如在卖东西的时候发现没有办法知道30克有多重,于是幼儿就知道要收集称,方便计量称重;知道买卖东西需要钱,就制作代金券。幼儿在卖粮食的时候发现没有打包的袋子来装卖出的粮食,幼儿就要设计各种有趣的包装盒、包装袋。幼儿当起了粮食售货员,还会促销货品。这样,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无形中幼儿的计算能力也增强了,避免了枯燥的加减法教学。幼儿通过游戏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并希望能把这一认知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于是就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绘本,制作节约粮食的海报,和家人进行节约粮食比赛,还知道节约粮食也可以省钱。
将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与幼儿自主性发展有机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来获得主题经验,而且能弥补主题活动中各个领域相对缺失的现状。在实践中,教师既要考虑课程的平衡性,有序地开展各类活动,又要适时融入创意、整合资源,把实际问题有机融入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旭莹,周立莉.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设计技巧与优秀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编.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精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秦元东.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