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部落到公共部落:社交媒体“记者圈”研究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yun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交媒体出现之前,记者群体间即出现了所谓的"圈子",但彼时的"记者圈"带有强烈的"私利"目的,且是一个无固定平台、无集体形态的职业"联盟".社交媒体出现后,以记者微信群为代表,"记者圈"发展为具备一定信息生产能力的固定平台和有形场所,并逐渐演化为记者在职业危机中谋求共同利益和心理慰藉的聚合之地.然而,出于职业惯性,记者在圈内的私下对话与职业生产、公共生活之间形成"出圈"和"返圈"的互动生态,圈内的实践也被要求符合"集体人格",这不仅催生了非公共场域的新闻生产与消费,还在信息传播和接收环节形成了管辖权争夺的社交伦理规范.
其他文献
新冠疫情期间,在技术与空间的双重作用下,电视迎来收视回归.从技术逻辑分析,后电视时代的到来不仅延续了传统电视媒介基因,还打破了线性播放模式,发展出终端多元、多屏互动的媒介特色以适应大众的媒介需求,在疫情期间赢得大众的青睐.在空间逻辑视角下,后电视媒介与家庭空间关系密切,经过媒介空间化与空间媒介化的压缩、延伸、替代、对抗、适应与融合的过程,形成了独特的后电视媒介空间.后电视媒介空间具有第三空间属性,呈现出层次流动性、多元融合性和情感性的特性.同时,随着大众对空间依赖程度的加深,后电视媒介空间带来的"割裂
电影产业兼顾了社会文化属性和商业市场价值,华语电影是全球电影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实现电影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同时更是世界感知华语圈人们思想情感、价值观、生活方式的重要媒介.通过对IMDb和BoxOfficeMojo网站中采集到的华语电影大数据进行情感倾向和消费认知分析,发现以动作片为主要类型的华语电影亟需进行结构优化和内容创新,同时华语电影更需要坚守自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以优秀的剧情设计、场景呈现、角色塑造,以及独具魅力的音乐、特效、语言等设计,共同推动华语电影国际形象的树立和市场竞争力
品牌故事被认为是能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结和价值认同的最好的传播方式之一.已有研究多从品牌故事的客观构成,诸如主题、情节、结构、人物等传统元素上进行解析,缺少对文本叙事主体的关注和研究.品牌故事叙事主体由文本作者、品牌内容运营者、品牌主、消费者以及作为讲述者的故事叙述者共同构成.品牌故事的多方叙事主体在品牌故事的叙述中各有其特点.品牌故事文本往往是多层多重叙事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品牌内容运营者和故事叙述者是品牌故事最重要的两个叙事主体.品牌内容运营者可以通过丰富叙述视角、增加叙述层次、使用超文本叙事等方
贫困问题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摆脱贫困是全球治理的难点与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全球减贫事业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脱贫攻坚纪录片的高效"出海"有利于向国际社会输出中国扶贫经验、诠释中国脱贫模式、展现中国智慧.在其从本土走向国际的传播过程中,从宏观层面进行观念调适、中观层面进行创作调整、微观层面进行实践调节,以故事化的理念、国际化的手法助力脱贫攻坚纪录片"漂洋过海",或能为世界范围内消减贫困的发展议题提供一个认同度更高、接受度更广的发展中国家脱贫样本.
日本科幻动画的发展是处于战后日本社会发展、国际化程度加深的时代背景之中的,日本科幻动画的美学创作意图、受众审美取向受到了来自西方美学强烈的影响和冲击.日本科幻动画有一些具象化的审美特征,如本土审美的基底与西方美学的渗入、暴力美学与消费主义美学、"亚文化"的流行与"多元审美"的趋向.日本科幻动画审美是在日本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对撞和交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研究日本科幻动画审美的意义在于为构建中国科幻动画的"东方科幻美学风格"提供参鉴.
女性身体解放无疑是女性解放现代性的根本问题.伴随着"她经济"的崛起,美妆视频的发展如火如荼,其社区形成以女性为主的用户构成与内容取向.然而,美妆视频的使用却给女性带来了消极的身体意向态度,美妆视频的使用强度正向影响到女性身体意象态度的自我客体化并负向影响到女性身体意象态度的身体满意度.女性身体意象态度的身体满意度还会对其自我客体化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文化机制和微观性别政治对女性身体严苛的规训与监视给女性制造了巨大的生理焦虑并由此衍生出负面身体意象,而男权在貌似女性意识弥散的新媒体环境下会以更加隐蔽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对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是否需要进行计划管理和如何进行计划管理,已成为迫切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人脸识别算法技术曾是安防领域的专利,现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商业和社交媒体领域,进入到了日常生活实践,伴随而来的技术话语也被显著改写.算法技术重新配置了人的身份和主体性,人脸被重新概念化、政治化,从而产生了一种微观政治现象即脸性政治.在脸性政治的话语框架下,算法系统的社会征服和机器役使机制是两种互补的、相互加强的权力共存.当人们受到算法权力的控制,意识到自我与人脸识别系统之间的一种不确定和危险的关系时,就会产生算法焦虑.人脸的泛信息化带来的身份危机,以及其超个体性带来的隐匿危机是算法焦虑的体现.从建设数字社
<正> 军事工业系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为国防系统提供武器装备、军需物资和服务的工业部门.军事工业是有专门的技术基础、生产设备、管理组织和供销渠道的独立的、特殊的工业体系,既有与一般民用工业相同和相联系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建立,是与一定历史条件下国际局势以及国家的国防战略和经济、技术水平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