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山区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家庭贫困,缺少家庭温暖,有的甚至是“留守少年”,不但文化基础薄弱,而且心理素质低下。据统计,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他们进职高以前,在校基本属于“后进生”、“双差生”。进入职高以后,由于自卑心理,他们难以摆脱心理上的苦恼和阴影,甚至把选择职校也看作是无可奈何,低人一等的事,自信心严重不足。因此,我们认为,对职高生的职业教育,在注重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首先要以学生的学习动机、心态、情感、兴趣为出发点,加强对学生进取心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积极、健康、进取的人生观,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一、正面引导,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鉴于职高学生自卑感较强的灰暗心理和不求上进的消极态度,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视现实,正面引导。首先,从他们的学习目的性入手,为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明确前进方向。告诉他们读书不是为了家长,不是为了老师,也不是为了学校,而是为了自己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掌握本领,将来创造美好的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他们选准自己的人生目标,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除此之外,还要结合课本内容、生活实例,典型人物,积极地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不断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还可以从家庭亲情的培养这个层面来感化、激励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溶注了父母的心血、汗水和深情厚望。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无以报答,唯有努力学习,不断上进,将来做一个为家庭争光、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对父母最大的慰藉和回报,从而提升他们的上进心。
二、采用灵活善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思维就会进入最佳状态,进而产生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因此,我们上课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接受能力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职高学生自卑的心理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同时,对授课内容要善于搭建平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乐趣。例如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就不能只是简单的讲解、分析和朗读,而是让学生参与其中,担当“角色”和“演员”,去感受、去体会、去模仿、去表演。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和活动的主人;作文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实行课堂外移,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感受蓝天白云、江河湖海、青山绿水、花鸟鱼虫。不断陶冶他们热爱生活、善待人生的高尚情操。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把游戏、说唱、媒体、网络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鲜活新颖。这样,就能让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让学科形成合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标,不为困难和挫折动摇的稳定的心理意识。意志表现在顽强不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心理品质上。对于职业高中学生尤其要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意志的培养。因为,他们自信心不足,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意志薄弱,消极悲观,缺乏承受压力、战胜挫折的勇气和取得成功的决心。往往一遇到困难就心灰意冷,情绪一落千丈。这种脆弱的心理素质,不仅不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也无法适应未来就业和创业道路上的各种挑战与阻力。因此,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坚强的意志品质也是学生未来就业和创业的本领。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充分利用平时的班会课、职业道德课、语文课、就业创业课,就地取材,借题发挥,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随时做好承受压力、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要告诉他们,古往今来,大凡取得成功的人,无不经受过奋斗和挫折的考验,司马迁、王安石、郑成功等等,比比皆是。让他们明白“阳光总在风雨后”,“梅花香自苦寒来”,“失败是成功之母”!由此引导学生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应拥有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
总之,山区职校学生进步发展的最大困惑,并不仅仅是他们的文化基础薄弱,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理素质。只要我们老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耐心的开导他们,积极的引导他们,他们的心理就会健康成长,他们的的才智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心理素质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作者单位:陕西省岚皋县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