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百篇论文点评(2019.12.1—2020.01.31)

来源 :储能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是一篇近两个月的锂电池文献评述,以“lithium”和“batter*”为关键词检索了Web of Science从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上线的锂电池研究论文,共有3412篇,选择其中100篇加以评论.正极材料主要研究了层状氧化物,特别是高镍三元(乃至全镍)的衰减机理和如何通过表界面修饰加以改善,富锂和高电压钴酸锂也有一部分.负极材料研究侧重于金属锂负极和硅负极,其中金属锂负极可通过制备界面膜,电解液添加剂,或者修饰集流体促进锂离子均匀沉积,减少枝晶;硅基负极则聚焦于制备复合材料来抑制体积膨胀和提高电子电导,进而提升库仑效率和循环稳定性.固态电解质研究涵盖了无机陶瓷和有机凝胶,两者的复合也是热点,液态电解质则重点研究新型添加剂或者锂盐添加效果.固态、锂硫和锂空等新技术还处在萌芽阶段,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合适的电池形态和制备方法,保持电极的电子、离子传输性能以及反应可逆性.在测量和表征技术上,多种原位技术可以获取电极内部的形貌、锂元素分布,电位分布等信息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从而为机理研究和性能提升提供依据.理论模拟工作侧重于界面SEI形成机理分析,此外还有一些介观和宏观尺度的理论模型被提出,来理解实际使用中的力学和热力学问题.
其他文献
全固态锂硫电池可抑制锂枝晶生长,且可避免多硫化物穿梭等问题,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下一代储能体系.固态正极中活性物质硫的绝缘性,使得电化学氧化还原需要离子传输和电子传递
锂离子固体电解质是发展高安全性固态锂电池的关键材料,其性能与全电池的性能表现密切相关.离子电导率、电子电导率、化学窗口和对锂界面稳定性是锂离子固体电解质的基础电化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二次电池对于缓解能源和环境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硅基材料理论比容量远超石墨,是目前公认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1999年在国际上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个春天里,全国人民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终将战胜疫情!值此春暖花开之际,我们迎来了陈立泉院士八旬华诞,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
期刊
2020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时间,我们迎来了特别值得庆贺的日子,《储能科学与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陈立泉院士的八十华诞,陈院士是我国锂二次电池和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的奠基人,
期刊
在国内外锂电产业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渐趋稳态之时,锂电池热失控泄漏物的毒性问题在密切关注之下正在逐步解决.在陆军防化学院、国家电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科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