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进步,我国对于学生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语文学科作为我国的基础学科,其语文素养的培育更是重中之重。语文素养的培育和应试教育观念是不同的,应试教育观念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而语文素养则更为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实践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研究,给予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038-01
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是否能够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小学语文素养不仅包含语文知识、语文积累等方面,还包含语言技能、文化素养等方面。因此小学教师在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将语文素养的内涵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在能力以及思想等都能有所长进。本篇文章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1.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态度
语言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方面。因此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过程之中最为基础的一点就是应该将小学生对于祖国的情感培育出来,小学生只有对祖国有着强烈的情感,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之中才会更加努力,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情感呢?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发现了三种方式来使得学生对于祖国的情感得以增强。首先,教师应该充分的向学生展示汉字的魅力,使得学生了解汉字,喜欢汉字,这一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文字的变迁,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其次,引导学生做文字游戏,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学生感受到文字的趣味性,更加乐意去学习汉字;最后,教授学生古代诗词,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浓缩精华,教师通过对学生传授古诗词,使得学生进一步的感受我国的文化内涵。
2.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形成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之中出现困难,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词语的积累是十分匮乏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之中还应该注重学生自身的语言积累,使得学生自身的语感早日形成。而教师在促使学生语言积累的时候,不仅要求学生要积累课内语言,对于课外语言的积累也极为重要。课内语言积累主要依靠教师在课上的教授教材文章以及诗词歌赋,而课外语言积累则是由于范围较大使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过程之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就是课内语言积累。课内语言积累可以更为科学、全面的对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培养,加快学生自身语感的形成。
3.在实践中完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思维的发展
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时候,对学生语文能力以及语文思维的培养也是不能忽视的。小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以及语文能力更好的融合统一,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学生进行口语教学的训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口语训练的过程之中,若是想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合理的情景,使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当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的过程之中才会更加符合学生的情况,使得学生的口语教学能够事半功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学生的语文思维以及语文能力进一步的得以提高。
4.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某些方面更多的是反映了学生的文化品位以及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不能忽视对于学生文化品位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小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因此教师在对其进行文化熏陶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那些比较浅显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都涵盖着美好的愿望,可以进一步的使得学生了解人世间的真善美。与此同时,教师为了进一步的使得学生掌握中国语言之美,因此还应该适当的去向学生介绍一些浅显的古诗,使得学生领略中国文化之美。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还应该借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多媒体技术,更加形象的向学生展示语文课文的内容,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的形成。
5.结语
通过本篇论文的描述,我们就可以看出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之中教师要采用适当的策略,以此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養,小学语文教师在采用策略的过程之中,应该全面考虑,采用的策略也要多种多样。通过上述文章所说,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时候掌握学生的兴趣是最为主要的,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那么才能使得学生乐意学习语文,更快的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出来。
参考文献
[1]沈彬.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24):151-152
[2]蒋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05):92
[3]金锡林.语文教育有机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探讨[J].语文建设,2016(29):17-18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038-01
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是否能够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小学语文素养不仅包含语文知识、语文积累等方面,还包含语言技能、文化素养等方面。因此小学教师在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将语文素养的内涵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在能力以及思想等都能有所长进。本篇文章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1.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态度
语言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方面。因此小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过程之中最为基础的一点就是应该将小学生对于祖国的情感培育出来,小学生只有对祖国有着强烈的情感,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之中才会更加努力,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情感呢?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发现了三种方式来使得学生对于祖国的情感得以增强。首先,教师应该充分的向学生展示汉字的魅力,使得学生了解汉字,喜欢汉字,这一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文字的变迁,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其次,引导学生做文字游戏,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学生感受到文字的趣味性,更加乐意去学习汉字;最后,教授学生古代诗词,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浓缩精华,教师通过对学生传授古诗词,使得学生进一步的感受我国的文化内涵。
2.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形成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之中出现困难,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词语的积累是十分匮乏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之中还应该注重学生自身的语言积累,使得学生自身的语感早日形成。而教师在促使学生语言积累的时候,不仅要求学生要积累课内语言,对于课外语言的积累也极为重要。课内语言积累主要依靠教师在课上的教授教材文章以及诗词歌赋,而课外语言积累则是由于范围较大使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过程之中,最为主要的部分就是课内语言积累。课内语言积累可以更为科学、全面的对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培养,加快学生自身语感的形成。
3.在实践中完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思维的发展
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时候,对学生语文能力以及语文思维的培养也是不能忽视的。小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以及语文能力更好的融合统一,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学生进行口语教学的训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口语训练的过程之中,若是想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合理的情景,使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当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的过程之中才会更加符合学生的情况,使得学生的口语教学能够事半功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学生的语文思维以及语文能力进一步的得以提高。
4.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某些方面更多的是反映了学生的文化品位以及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不能忽视对于学生文化品位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小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因此教师在对其进行文化熏陶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那些比较浅显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都涵盖着美好的愿望,可以进一步的使得学生了解人世间的真善美。与此同时,教师为了进一步的使得学生掌握中国语言之美,因此还应该适当的去向学生介绍一些浅显的古诗,使得学生领略中国文化之美。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还应该借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多媒体技术,更加形象的向学生展示语文课文的内容,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的形成。
5.结语
通过本篇论文的描述,我们就可以看出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之中教师要采用适当的策略,以此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養,小学语文教师在采用策略的过程之中,应该全面考虑,采用的策略也要多种多样。通过上述文章所说,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时候掌握学生的兴趣是最为主要的,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那么才能使得学生乐意学习语文,更快的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出来。
参考文献
[1]沈彬.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24):151-152
[2]蒋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05):92
[3]金锡林.语文教育有机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探讨[J].语文建设,2016(2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