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組織中国历史課期末复习的做法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经驗的教师,永远是特別仔細地准备复习課的。”(見卡尔曹夫著“小学历史教学法”)这句話,的确是很对的。从学生学习的规律来看复习課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組成部分。这类课,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认真的准备。我們教研組对高中中国历史課的期末复习,曾做了如下的一些工作。 (一)系統地有重点地复习,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維。复习課不仅要帮助学生牢记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理解,特别是加深学生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 “Experienced teachers will always be prepared for the review with special care.” (See Karl Cao, “The History of Primary School Pedagogy”) This sentence is indeed very correct. Reviewing the ru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 learning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teaching work. Such classes require our teachers to be carefully prepared. Our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 reviewed the final review of Chinese history at high school and did some work as follows. (A) systematic and focused review, pay attention to inspire students’ positive thinking. The review class not only helps students keep in mind the historical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but also deepen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events and historical phenomena, and in particular deepens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the laws gov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and history
其他文献
一在講熱的传播時,輻射這一概念是很抽象的,同学接受起來是比較困難的。主要是由於我們难於向同学说明這一現象的本質。因此只有通过實驗來加深同学對這一現象的認識和理解
什么是教材的中心內容和中心思想?我体会教材的中心內容就是教材的最基本的內容。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钻研教材时,从庞杂的历史事实中,经过去粗取精的加工而提炼出来的教材
格里果利·伊万诺维奇要求学生们把课本合上.教室内笼罩着一片寂静。课程中最重要的课题的总结课开始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凡是有经验的教师们,如果想要把最困难的教材更巩固
Ⅰ.关于氧气方面的 (一)氧气的几个制法纯化学试剂(卡尔雅金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上册,324页。 (1)用氯酸钾制氧气通常使用MnO_2或Fe_2O_3作为催化剂,因为这些物质有时含
音乐能激发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语文是以上一切的基础,对于语文的兴趣需从小学就开始培养。一、应在语文教育中进行
怎样在历史课中贯彻新教育方针?这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最近我们进行了一次教育实习,通过实习,我们找到了一些有益的回答。现在把它写在下面,和同志们商讨。 (一)要以新教
江西吉安農業學校李志民同志「觀摩江西師範學院散文選教學發现的一些問題」一文(見本刊三月號「讀者來信」欄),指出了我校「现代散文選」教學小組教學上的嚴重缺點。我組業
作为一年级班主任,管的事情细又杂,可堪称是“保姆”“、警察”。要管好一个班级,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处理好班级里的事,多少有些苦,有些累,但只要教育有方,讲究谈话的技巧,就
AIM: To test whether high-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HES) of the bilateral cervical vagus nerves reduces the airway responses to methacholine(MCh).METHODS
1.绪论本报告的目的并不是概述道尔顿体和柏托雷体这两个概念的历史,而是来探讨它们的实质。在这里我们自然要涉及H.C.库尔纳科夫的工作。因为在科学中引入这些概念,正是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