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5年前,武汉市西马路中学高一(5)班男生王双财在参加班级组织的学农劳动时,因车祸高位截瘫。班上53名同学共同承诺:不管以后岁月如何变迁,也绝不让王双财一人落单。高中毕业后,班上同学天南海北各奔东西,但谁也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每个人就像迁徙的候鸟,每年中总有一天会齐聚到王双财身边。35年中,大家轮流看护他,帮着王双财成家,让他像个男人一样用残缺的身体担起家庭的重责。昔日高一(5)班的54名同学,已变成了54个家庭,即使生活再变,但那个承诺,那份友谊从未改变。当他们都老了,孩子们又从父母手中接过这份厚重的友谊,并将它传承了下去。
“绝不落下你”53名同学掷地有声的承诺
1976年11月19日,武汉市东湖梨园。
这天上午,西马路中学高一(5)班的54名同学在班主任韩美英的带领下,来到梨园进行学农劳动。男生王双财因做得一手好菜,主动要求分到炊事班。吃过中饭,王双财骑着三轮车,去菜场买菜。回程的途中,突遇一辆大卡车,三轮车避闪不及,侧翻在地,王双财被甩出几米开外,当时腰就疼得直不起来。班上的同学忙将他送到了武汉市同济医院。一连几天,王双财高烧不退,等烧终于退去,他却因颈椎脓肿压迫神经导致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消息传来,全班同学都懵了,大家躲在王双财的病房外,谁也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从大家的表情中,王双财知道自己伤得不轻,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高位截瘫。
时年16岁的王双财家住武汉市江岸区球场街,父母均是工厂工人,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姐姐。知道自己的病情后,王双财一蹶不振,自己才16岁,还有很多事没开始做,难道以后就要像个废人在床上躺一辈子?父母老了,谁能陪着自己老?王双财觉得以后的人生一片黑暗。
王双财的绝望无助,班上同学都能理解。平时和他最要好的同学张红、向秋生更是感同身受。三人从小一起玩到大,小学中学都在一个班。
张红和向秋生一起来到王双财家,打算主动请缨,揽过照顾他的重任。谁知,等到了王家一看,已经来了好几个同学,有的帮王双财洗头,有的帮他打扫屋予。同学龚建刚见到他们俩,笑着说:“你们来晚了,我们已经跟韩老师商量过了,以后轮流着来照顾双财,你们要想加入进来,得排队。”
等王双财身体稍微好一点后,大家开始想着怎么帮他复健。看着自己已萎缩的双腿,王双财在复健的态度上很消极。见王双财这样,向秋生主动要求给他当厨师,为他配制营养餐。同学们都知道,向秋生啥都会,就是不会做饭。他曾说过,自己的一双手要拿枪上战场,绝不拿锅铲,没想到这回他会主动请缨。向秋生信心满怀地告诉王双财:“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我虽然不会做饭,但可以学,我相信我会做得很好,我也相信你能跨过心里那道坎,伤痛算什么,你要是个男子汉,就把那点自卑和懦弱给我收起来。”为了把饭做好,激励王双财努力恢复健康,向秋生虚心向别人求教。班上饭做得好的女生,几乎都成了他的师傅。当他把几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放在王双财面前时,那表情要多得意有多得意。
此后两年,在同学们的照顾和帮助下。王双财身上从未长一个褥疮,身上总是散发着香皂的清香,双腿也比以前有力得多,偶尔在别人的搀扶下,还能站立起来。眼看着毕业在即,王双财显得心事重重。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他很怕,眼前的欢声笑语会一去不复返,而他。也会很快被同学们遗忘。
毕业聚餐那天,王双财借故没去。下午两点,正当他一个人独自伤感时,同学们热热闹闹地拎着菜来到了他家。张红笑着说:“大家说好了,就把聚餐安排在你家,我们自己动手做,你也别闲着,赶紧帮着摘菜。”又惊又喜的王双财愣了半天才回过神来。
吃饭的时候,同学们把王双财家挤得满满当当,有些人坐不下,只能站着吃。韩美英老师有些激动,拍拍王双财的肩膀说:“咱们这个班谁也不能少,同学们都说好了,不管以后大家身在何处,绝不会落下你一个人。”有人提议:“以后我们每年至少在双财家聚一次,哪怕人在国外,也得赶回来。”大家一致同意。看着那一双双诚恳的眼睛,王双财红了眼眶。
一个家连着一个家风雨来了大家一起扛
高中毕业后,班上有的同学考上了大学,有的直接参加了工作。每逢周末,在武汉当地上班上学的同学都会来到王双财家,和往常一样照顾他,或者选择一些比较近的地方。带他出去转转。
1980年国庆节,是大家毕业后的第一次聚会。那时,通讯很不方便,只能靠书信往来。王双财想,能来十几个同学就不错了,要想全班同学都到,很难。
那天早上,住得最近的张红早早地来到王双财家,帮着打扫卫生,摘菜做饭。王双财一直坐在家门口等着盼着。同学陆陆续续地来了,见到王双财,大家很自然地和以前一样,说说笑笑。很快,韩老师也来了,她问:“还有谁没来?”有人算了算:“葡红好像还没到。”王双财早就听说葡红家出了点事,她去了广西,怕是赶不回来了。大家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没说什么。正在吃饭的时候,听见有人从外面喊:“不等我就开饭了吗?”是葡红,那个熟悉的大嗓门。为了不失约于这每年一次的聚会,不失约于王双财,她在火车上站了两天两夜从广西赶了回来,连家都没回就直接过来了。
全班54名同学一个都不缺,全都到齐。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止了,大家依然是高中时的模样。
可岁月依然在走,在变,昔日的同学,慢慢地一个个都相继成家。
可王双财仍然是独自一人,有时候,他会看着窗外,眼睛里似乎有东西在闪耀,但很快又暗下去。同学们知道,双财也想有个家了。大家都张罗着帮他说个对象。
就这样,河南信阳姑娘陈自云经人介绍认识了王双财。见王双财一个截瘫病人,身上干干净净,看上去也很老实忠厚。陈自云对他的印象很不错。
王双财结婚那天,班上同学全部到齐,大家分工合作,把王双财打扮得既精神又帅气。因王双财行动不便,向秋生和几名男同学一起去河南把新娘接了回来。
结婚后一年,王双财有了儿子王诚。看着妻子整日劳累,王双财迫切地希望自己能站起来,也能像个男人一样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他打听到上海肢体伤残康复中心复健效果好,决定去试一试。向秋生知道后,愿意陪王双财一起去。当时向秋生已在武汉轮船公司上班,很受领导器重,他骗王双财说自己已请过假。
来到上海后,王双财复健的效果很好。可他能感觉到向秋生为自己感到高兴的同时,总带着一丝失落。他曾问过他发生了什么事,向秋生总是笑笑说没事。几天后,张红夫妇俩从武汉赶了过来。一见面,张红就催促向秋生:“你快回武汉,看能不能再回单位上班,双财这有我。”王双财这才知道,向秋生因长期脱离岗位,已被公司辞退。王双财心里内疚极了。
大家的辛苦没白费,王双财双腿一天比一天好,有时撑着拐杖能下地行走。回到武汉后,他想找份工作,但接连碰壁。大家知道王双财要强,如果托关系给他安排份工作,他肯定不能接受,大家想着帮他在家开家超 市。让他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养活妻儿。
小超市开业的那一天,大部分同学都到了。有同学带来一箱盐,有同学带来几箱洗衣粉、几十块肥皂。这奇奇怪怪的礼物把王双财家都塞满了,小超市的货架上也被填得满满当当。
自从王双财开了超市后,大家来得更勤了。每年的聚会从以往的54名同学,变成了54个家庭,每次聚会,大家都会携妻带子,来到王双财家。大家都像兄弟姐妹一样唠唠家常。
父母老了还有孩子 友谊的传承绵延不息
2008年5月1日,又到了5班同学聚会的日子。
早上6点。张红就赶紧把丈夫和儿子毛毛叫起来,让他们帮着去市场买菜。原本有同学提议去饭店吃,家里地方小,恐怕坐不下,但张红觉得饭店没有家里热闹。实在坐不下,可以在院子里摆两桌。
慢慢地,在武汉当地的同学大都来了,只剩下家住外地的,还在赶来的途中。毛毛看见,每来一位叔叔阿姨,都会和王双财爸爸拥抱一下。
中午一点多,外地的同学大都到了。只有家住广州的谭青没来,她早先就给王双财打过电话,单位有事可能来不了。见时间不早了,张红打算边吃饭边等。
饭刚吃完,一位帅气的小伙子,背着一个旅行包,站在门口很礼貌地问好:“我叫乔顺宇,谭青是我妈妈,她出国培训实在来不了,刚好学校放假,妈妈让我代替她来看看5班的叔叔阿姨们。”王双财一把拉过孩子的手,把他迎进屋。乔顺宇从背包里拿出一双磁疗护膝,递给王双财:“这是我妈托人从国外买的,说对膝关节特别好,让叔叔你用用看,管不管用。”王双财鼻子一酸,眼眶红了,珍贵的不是礼物,而是千里之外还牵挂着他的那份心意。
吃过晚饭,张红一定要让乔顺宇去他家住。毛毛跟他同龄,两人聊得很开心。张红对两个孩子说:“我们都老了,就希望你们小一辈也能像我们一样,有困难大家一起帮,有难事大家一起扛。”两个孩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回到广州后,乔顺宇立即建了一个QQ群,群员都是昔日5班同学的子女。得知王诚即将参加高考,可英语成绩就是上不去。大家就在QQ群里七嘴八舌地教他提高英语的办法,有人说背课文,有人说多做试卷。英语成绩比较好的毛毛决定担当王诚的家教,而乔顺宇他们则找来各种各样的试卷从网上传来,让他做。在大家的帮助下,王诚英语成绩提高得很快。2009年7月,王诚如愿考上武汉一所知名大学。
从妈妈那里,毛毛得知,王诚读书的学费还不够。晚上大家在QQ群里聊天时,毛毛提出大家把零花钱、压岁钱都拿出来。每个人都同意。很快,一笔笔的钱打到了毛毛卡上,总共3300元,但钱还是不够,毛毛只能向妈妈求助。张红听了,欣慰极了:“王诚读书的学费,我跟几位阿姨已经凑齐了,这钱妈妈帮你们交给王诚,让他买台电脑怎么样?”毛毛一口答应。
记者采访时,恰好碰到张红她们在王双财家包饺子。一脸笑容的王双财看上去很精神。几个一般大的孩子正围在王诚的电脑前,讨论着某款网络游戏。张红想,就算他们老了也没关系,因为孩子正在长大,他们在。5班就永远在。(本文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上网)
“绝不落下你”53名同学掷地有声的承诺
1976年11月19日,武汉市东湖梨园。
这天上午,西马路中学高一(5)班的54名同学在班主任韩美英的带领下,来到梨园进行学农劳动。男生王双财因做得一手好菜,主动要求分到炊事班。吃过中饭,王双财骑着三轮车,去菜场买菜。回程的途中,突遇一辆大卡车,三轮车避闪不及,侧翻在地,王双财被甩出几米开外,当时腰就疼得直不起来。班上的同学忙将他送到了武汉市同济医院。一连几天,王双财高烧不退,等烧终于退去,他却因颈椎脓肿压迫神经导致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消息传来,全班同学都懵了,大家躲在王双财的病房外,谁也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从大家的表情中,王双财知道自己伤得不轻,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高位截瘫。
时年16岁的王双财家住武汉市江岸区球场街,父母均是工厂工人,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姐姐。知道自己的病情后,王双财一蹶不振,自己才16岁,还有很多事没开始做,难道以后就要像个废人在床上躺一辈子?父母老了,谁能陪着自己老?王双财觉得以后的人生一片黑暗。
王双财的绝望无助,班上同学都能理解。平时和他最要好的同学张红、向秋生更是感同身受。三人从小一起玩到大,小学中学都在一个班。
张红和向秋生一起来到王双财家,打算主动请缨,揽过照顾他的重任。谁知,等到了王家一看,已经来了好几个同学,有的帮王双财洗头,有的帮他打扫屋予。同学龚建刚见到他们俩,笑着说:“你们来晚了,我们已经跟韩老师商量过了,以后轮流着来照顾双财,你们要想加入进来,得排队。”
等王双财身体稍微好一点后,大家开始想着怎么帮他复健。看着自己已萎缩的双腿,王双财在复健的态度上很消极。见王双财这样,向秋生主动要求给他当厨师,为他配制营养餐。同学们都知道,向秋生啥都会,就是不会做饭。他曾说过,自己的一双手要拿枪上战场,绝不拿锅铲,没想到这回他会主动请缨。向秋生信心满怀地告诉王双财:“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我虽然不会做饭,但可以学,我相信我会做得很好,我也相信你能跨过心里那道坎,伤痛算什么,你要是个男子汉,就把那点自卑和懦弱给我收起来。”为了把饭做好,激励王双财努力恢复健康,向秋生虚心向别人求教。班上饭做得好的女生,几乎都成了他的师傅。当他把几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放在王双财面前时,那表情要多得意有多得意。
此后两年,在同学们的照顾和帮助下。王双财身上从未长一个褥疮,身上总是散发着香皂的清香,双腿也比以前有力得多,偶尔在别人的搀扶下,还能站立起来。眼看着毕业在即,王双财显得心事重重。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他很怕,眼前的欢声笑语会一去不复返,而他。也会很快被同学们遗忘。
毕业聚餐那天,王双财借故没去。下午两点,正当他一个人独自伤感时,同学们热热闹闹地拎着菜来到了他家。张红笑着说:“大家说好了,就把聚餐安排在你家,我们自己动手做,你也别闲着,赶紧帮着摘菜。”又惊又喜的王双财愣了半天才回过神来。
吃饭的时候,同学们把王双财家挤得满满当当,有些人坐不下,只能站着吃。韩美英老师有些激动,拍拍王双财的肩膀说:“咱们这个班谁也不能少,同学们都说好了,不管以后大家身在何处,绝不会落下你一个人。”有人提议:“以后我们每年至少在双财家聚一次,哪怕人在国外,也得赶回来。”大家一致同意。看着那一双双诚恳的眼睛,王双财红了眼眶。
一个家连着一个家风雨来了大家一起扛
高中毕业后,班上有的同学考上了大学,有的直接参加了工作。每逢周末,在武汉当地上班上学的同学都会来到王双财家,和往常一样照顾他,或者选择一些比较近的地方。带他出去转转。
1980年国庆节,是大家毕业后的第一次聚会。那时,通讯很不方便,只能靠书信往来。王双财想,能来十几个同学就不错了,要想全班同学都到,很难。
那天早上,住得最近的张红早早地来到王双财家,帮着打扫卫生,摘菜做饭。王双财一直坐在家门口等着盼着。同学陆陆续续地来了,见到王双财,大家很自然地和以前一样,说说笑笑。很快,韩老师也来了,她问:“还有谁没来?”有人算了算:“葡红好像还没到。”王双财早就听说葡红家出了点事,她去了广西,怕是赶不回来了。大家虽然有些遗憾,但也没说什么。正在吃饭的时候,听见有人从外面喊:“不等我就开饭了吗?”是葡红,那个熟悉的大嗓门。为了不失约于这每年一次的聚会,不失约于王双财,她在火车上站了两天两夜从广西赶了回来,连家都没回就直接过来了。
全班54名同学一个都不缺,全都到齐。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止了,大家依然是高中时的模样。
可岁月依然在走,在变,昔日的同学,慢慢地一个个都相继成家。
可王双财仍然是独自一人,有时候,他会看着窗外,眼睛里似乎有东西在闪耀,但很快又暗下去。同学们知道,双财也想有个家了。大家都张罗着帮他说个对象。
就这样,河南信阳姑娘陈自云经人介绍认识了王双财。见王双财一个截瘫病人,身上干干净净,看上去也很老实忠厚。陈自云对他的印象很不错。
王双财结婚那天,班上同学全部到齐,大家分工合作,把王双财打扮得既精神又帅气。因王双财行动不便,向秋生和几名男同学一起去河南把新娘接了回来。
结婚后一年,王双财有了儿子王诚。看着妻子整日劳累,王双财迫切地希望自己能站起来,也能像个男人一样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他打听到上海肢体伤残康复中心复健效果好,决定去试一试。向秋生知道后,愿意陪王双财一起去。当时向秋生已在武汉轮船公司上班,很受领导器重,他骗王双财说自己已请过假。
来到上海后,王双财复健的效果很好。可他能感觉到向秋生为自己感到高兴的同时,总带着一丝失落。他曾问过他发生了什么事,向秋生总是笑笑说没事。几天后,张红夫妇俩从武汉赶了过来。一见面,张红就催促向秋生:“你快回武汉,看能不能再回单位上班,双财这有我。”王双财这才知道,向秋生因长期脱离岗位,已被公司辞退。王双财心里内疚极了。
大家的辛苦没白费,王双财双腿一天比一天好,有时撑着拐杖能下地行走。回到武汉后,他想找份工作,但接连碰壁。大家知道王双财要强,如果托关系给他安排份工作,他肯定不能接受,大家想着帮他在家开家超 市。让他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养活妻儿。
小超市开业的那一天,大部分同学都到了。有同学带来一箱盐,有同学带来几箱洗衣粉、几十块肥皂。这奇奇怪怪的礼物把王双财家都塞满了,小超市的货架上也被填得满满当当。
自从王双财开了超市后,大家来得更勤了。每年的聚会从以往的54名同学,变成了54个家庭,每次聚会,大家都会携妻带子,来到王双财家。大家都像兄弟姐妹一样唠唠家常。
父母老了还有孩子 友谊的传承绵延不息
2008年5月1日,又到了5班同学聚会的日子。
早上6点。张红就赶紧把丈夫和儿子毛毛叫起来,让他们帮着去市场买菜。原本有同学提议去饭店吃,家里地方小,恐怕坐不下,但张红觉得饭店没有家里热闹。实在坐不下,可以在院子里摆两桌。
慢慢地,在武汉当地的同学大都来了,只剩下家住外地的,还在赶来的途中。毛毛看见,每来一位叔叔阿姨,都会和王双财爸爸拥抱一下。
中午一点多,外地的同学大都到了。只有家住广州的谭青没来,她早先就给王双财打过电话,单位有事可能来不了。见时间不早了,张红打算边吃饭边等。
饭刚吃完,一位帅气的小伙子,背着一个旅行包,站在门口很礼貌地问好:“我叫乔顺宇,谭青是我妈妈,她出国培训实在来不了,刚好学校放假,妈妈让我代替她来看看5班的叔叔阿姨们。”王双财一把拉过孩子的手,把他迎进屋。乔顺宇从背包里拿出一双磁疗护膝,递给王双财:“这是我妈托人从国外买的,说对膝关节特别好,让叔叔你用用看,管不管用。”王双财鼻子一酸,眼眶红了,珍贵的不是礼物,而是千里之外还牵挂着他的那份心意。
吃过晚饭,张红一定要让乔顺宇去他家住。毛毛跟他同龄,两人聊得很开心。张红对两个孩子说:“我们都老了,就希望你们小一辈也能像我们一样,有困难大家一起帮,有难事大家一起扛。”两个孩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回到广州后,乔顺宇立即建了一个QQ群,群员都是昔日5班同学的子女。得知王诚即将参加高考,可英语成绩就是上不去。大家就在QQ群里七嘴八舌地教他提高英语的办法,有人说背课文,有人说多做试卷。英语成绩比较好的毛毛决定担当王诚的家教,而乔顺宇他们则找来各种各样的试卷从网上传来,让他做。在大家的帮助下,王诚英语成绩提高得很快。2009年7月,王诚如愿考上武汉一所知名大学。
从妈妈那里,毛毛得知,王诚读书的学费还不够。晚上大家在QQ群里聊天时,毛毛提出大家把零花钱、压岁钱都拿出来。每个人都同意。很快,一笔笔的钱打到了毛毛卡上,总共3300元,但钱还是不够,毛毛只能向妈妈求助。张红听了,欣慰极了:“王诚读书的学费,我跟几位阿姨已经凑齐了,这钱妈妈帮你们交给王诚,让他买台电脑怎么样?”毛毛一口答应。
记者采访时,恰好碰到张红她们在王双财家包饺子。一脸笑容的王双财看上去很精神。几个一般大的孩子正围在王诚的电脑前,讨论着某款网络游戏。张红想,就算他们老了也没关系,因为孩子正在长大,他们在。5班就永远在。(本文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