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ooalpk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森林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最主要差距之一。本文就如何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0.引言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逐步显现,木材等林产品、生态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森林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最主要差距之一。本文就如何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谈几点认识。
  1.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1.1加强对林地的保护管理
  林地是林业的基础资源,应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位置,切实管理和保护好。明晰森林产权,既是明确各主体在森林保护中的责、权、利的前提,也是建立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森林资源市场的基础。无论是国家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还是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都应当及时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应抓住机遇,多方推动,尽快解决省直林区目前存在的林权争议,确保林地资源不流失。应在明晰林业产权的基础上,应积极推进省直林区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规范的森林使用权交易市场,进一步加大林地、林木的流转力度,允许使用者依法取得的森林使用权依法流转。在坚持不造成乱砍滥伐、不改变林地用途、不改变林类性质的前提下,通过森林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在森林资源使用中引入价格机制,使使用者的行为与其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积极养护森林者获取利润,不养护者则付出经济代价,可以调动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切实推进林木、林地资源向林木、林地资本转变。同时,应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制度,坚决杜绝未批先占、少批多占、不批也占林地的行为。严禁越权审批和划整为零报批,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
  1.2加大综合执法力度
  偷砍乱伐、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预防和控制是森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森林“三防”体系建设的核心。应在现有“三防”管理架构的基础上,统筹森林公安、资源林政、护林巡查、林政稽查等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探索建立综合执法体系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林业厅、林局、林场、管护站综合执法体系。森林“三防”,重在源头,应充分发挥森林管护站的综合管护功能,完善管护站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一线的森林“三防”建设,将森林管护、森林病虫害监测和森林火灾预防各项工作有机融合于森林管护站的管理工作当中,使森林管护站真正成为森林资源管理的第一关。同时,应将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纳入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范畴,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家园。
  1.3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
  林业分类经营的实质是林业经营的集约化与细分化。通过分类经营,可使经营对象整体功能发挥最佳,实现高效经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不仅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在林区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就是要认真落实科学经营、积极发展、促进保护、持续利用的思路,积极维持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生态公益林区划比例不宜超过30%,重点在自然保护区、大江大河源头、天保工程区、森林公园范围内;商品林中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纤维林,不宜超过现有林地面积的10%。要加快修改《森林法》,明确森林实施分类经营,对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采用不同的法律规则进行调整;修订完善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的树种选择和培育方式相关标准;继续扩大生态效益补偿面积,使生物多样性富集、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公益林尽快得到有效保护;加快编制和完善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和范围,明确基地建设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1.4加强森林资源队伍建设
  队伍是事业之基。应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机构和队伍建设,稳定森林资源保护机构和人员编制,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保护部门工作条件,保证必要的经费。应加强林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法律培训,建立定期培训、轮训制度。通过多层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的水平。建立完善森林资源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森林资源严重破坏和损失的,从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1.5改革森林资源管理机制
  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深化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改革试点,实现森林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责权利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办事高效、运转协调、执法严明、监管有力的森林资源管理新体制;进一步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的完善,逐步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强化社会化服务,引导建立经济合作组织。
  1.6巩固森林资源发展成果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是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保障。要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坚决保护好现有的林地资源,建立林地基本保护利用制度,加强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遏制林地非法流失,为增加森林面积提供基础保障。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实现以科学利用带动森林资源增长的双赢。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林业行政执法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灾害造成的森林资源损失,打击非法征占林地和乱砍滥伐行为,减少毁林、防止森林退化,确保我国森林资源的安全。
  1.7增强木材供给能力
  木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战略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木材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木材供需矛盾突出。立足国内解决我国木材需求,是维护国家木材安全、保障林产品供给的根本途径。我国木材生产要实现“两个转移”:即从过去北方的国有林区向南方集体林区的战略转移,从过去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战略转移,大力推进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以及珍贵大径材基地建设,将南方集体林区作为我国商品林发展和木材生产的重点区域。
  2.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是发展林业的物质基础。我国森林资源较少,管理工作又十分薄弱,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生态环境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从各方面强化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与监督,进一步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凤云.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及其对策[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0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详细论述了玉米育种地的选择及选择标准、母本父本比例、去杂、去雄等育种技术。  【关键词】玉米;育种技术;母本植株;父本植株;去杂  玉米是世界五大作物之一,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生产中都占重要地位。对于玉米高产的首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优良的种子,因而育种在生产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育种过程类似于大田生产的过程,但因为良种的价值高于大田生产的价值,对种子生产来说还存在一些独特的要求。育种
一、无效的作业现象  某班黑板写着布置作业情况:  语文作业:①背诵课文“兰亭集序”(明天抽查);②《××讲堂》同步完成。  数学作业:①90页T5、91页T9题(明天早上交);②《××讲堂》同步完成。  英语作业:①《××讲堂》必修1Unit 5单元;②英语周报第44期完成(明天讲解)③准备听写。  化学作业:①《××讲堂》同步完成;②化学试卷完成(下节课评讲)。  历史作业:①《××讲堂》同步
内容摘要:写作课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面对题目无材料可写。我们在教学中长期坚持培养学生养成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不仅使学生作文时材料丰富生动,而且从中可见他们对材料的选取和提炼使材料使用更加准确,也提升了材料的质量。  关键词:积累素材 习惯 养成  作文指导中,学生经常会遇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无话可说的现象。这类问题的产生其实源于学生平时缺乏素材的积累,而不是完全没有材料。因此
有一棵树,成长得很快,它一直梦想着尽快成为有用之材,于是它对主人说:“主人,请你把我砍伐下来,让我尽早成材吧。”  可是主人摇了摇头:“你应该继续生长。”  又过了一些日子,它对主人说:“主人,我已经长大了,请让我早日成材吧。”  可是主人仍然摇了摇头:“你应该继续生长。”  看着跟自己同龄的树一棵棵被砍伐运了出去,这棵树急了,对主人发脾气说:“为什么你还不让我成材?你太偏心了!”  主人无奈,只
期刊
问题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来源于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科技活动.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主要是指那些非常规的,或者条件不充分、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探究性问题,其
内容摘要:有一位教育家曾说: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世界,世界上最难攀登的是心灵之山。而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说到底就是培养和塑造美好心灵的工作,能“成人之长,去人之短”。可见要攀上这座山,做好育人工作是何其艰难。这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我们教师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去认真地对待,争做一个学生心灵世界的点灯人。  关键词:学生 心灵世界  首先,要学会“成人之长”。健全体制,学做“懒人”。  中国有句俗话:勤
“2011计划”是国家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高校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协同创新机制由此进入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点.在分析协同创新机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对高校的
内容摘要:“隐性课程”是具有动态性、开放性和松散型的课程,是采用“暗示教学法”来达到显性教学目标的课程。本文立足高中生的作文写作现状,从多个角度谈到作者自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隐性课程”的主动开发,以期促进高中生在记叙文写作、议论写作上的理性发展。  关键词:隐性课程 理性 尝试  一.语文课堂为什么要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  影响高中生作文写作水平的因素很多。在阅读课、作文习作课、作文点评等显性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2003年2月27日,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军事家陈赓大将百年诞辰。陈赓同志戎马一生留下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早已在中国人民当中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