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钛薄膜调控金属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研究

来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mi_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一种利用氧化钛薄膜对金属铜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调制的想法。实验中首先使用电子束蒸发制备一批同等厚度的氧化钛薄膜,再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在氧化钛薄膜上沉积厚度为5~80 nm不等的金属铜薄膜。测试结果表明,氧化钛膜层对不同厚度的金属铜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具有不同调制效果,金属铜薄膜厚度小于20 m时,底层的氧化钛薄膜对Cu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效果显著,且随着金属Xu膜层厚度增加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发生蓝移,而当金属铜膜层的厚度超过20nm时,共振增强效果因金属Cu薄膜消光能力的上升而开始减弱。
其他文献
一、球面上点的球面距离问题
计算光谱成像技术利用计算方法改变传统成像方式,在光路中引入编码模板实现正变换,最后通过逆变换获得目标光谱数据立方体。介绍了一种推扫式编码孔径计算光谱成像仪的成像原
采用一种高活性的纳米银膜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以近红外激光(785nm)作为激发光源,对胞嘧啶核苷(胞苷)水溶液(10-2~10-8 mol·L-1)进行了近红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NIR-S
以对叔丁基硫杂杯[4]芳烃(TCA)为受体、苝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分别为荧光体和自组装模板剂,通过在水中的胶束自组装作用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ON–OFF"型Cu~(2+)荧光化学传感器。论